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发现广州,16处水道来16次的问 |
[游记]发现广州,16处水道来16次的问 |
2007-07-19 xieyouji.com |
6月25日,磨房广州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城市定向活动,这已经是第三届了。磨网此次也组队参加,由走停带队,成员有走停,Hypergun,LHB,蔚蓝,Honghong。大家顶着烈日和高温,并肩作战,出色地完成了绝大部分的任务。下面的作业是我们共同的心血,很高兴和所有同学分享。 首先,介绍一下“发现广州”磨网队的行程: 第一站 半溪桥 8:25-8:55,阅读题目,研究地图,做行动计划。 8:55-9:38,陈家祠出发,坐107路电车(石路基站下),车费每人1元。 第二站 西来古岸 9:38-9:56,仁威庙出发,2路公交(上九路站下),车费每人2元。 第三站 五眼井 9:56-9:59,徒步前往 第四站 沙面西桥 9:59-10:20,徒步前往 第五站 石围塘码头 10:20-11:09,渡船(石围塘码头下),船费每人0.70元 第六站 福荫桥 11:09-11:31,徒步前往 第七站 毓灵桥 11:31-11:47,206路公交(大冲口站下),车费每人2元 第八站 联合围码头 11:47-12:18,徒步前往 第九站 海珠桥 12:18-13:30,64路公交(海珠广场站下),海珠广场吃麦当劳后步行至海珠桥,车费每人2元 第十站 天字码头 13:30-13:39,徒步前往 第十一站 利济桥 13:39-14:09,544路公交(江南大道中站下),车费每人2元 第十二站 汇津桥 14:09-14:29,徒步前往, 第十三站 东高桥 14:29-15:30,65路(越秀南路站下),车费每人2元 第十四站 吊碑井 15:30-16:04,104路电车(中山六路站下),车费每人1元。 第十五站 陈家祠(回终点) 16:04-16:26,85路公交(陈家祠站下),车费每人2元 注:总用时8小时1分,车船费每人14.70元。成绩:116分 (必做题70,加分题34,附加题12),满分为134分。 问题一,这次的题目是寻找广州的“水道”,是否很出乎意料么? HG:出乎意料,不是很满意,因为有些景点似乎不是太有代表性。。。 走停:老实说什么选题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平常我们都是向往郊外的蓝天白云,现能有机会让自己在一天之内在一个城市里游走,慢慢的体会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今状况的对比,就是最大的收获! LHB:不算非常意外,但对于我们外地人来说任何的问题都会有难度。 Honghong:没有,广州博大精深,随处都是历史的记录,到处都是可能入选的主题。我甚至还猜过学府、雕像、建筑物等等……水道让我们的一个朋友猜中了。 蔚蓝:没什么感觉,反正广州都不熟。 但是个别地方还是感觉失望,又破又脏。 评述:因为都不是广州本地人,对于题目的难度,东莞磨网队的成员们都不会期望有任何的奇迹,甚至还幻想会是另一个美食节的来临!不过,6月25日上午八时半当看到“广州水道”这个题目后,却不禁让人一震,因为有一个人是不会对这个题目感到意外的,他就是磨网的理发师!几个小时前,他还偶然提到广州水路这个专题的可能性呢!当时,只是匆匆一句,大家都没有太多注意。只可惜,理发师没有参加这次活动,否则可以亲自见证一下自己的推断了。 问题二,这16个目的地,你是否之前听说过的,如果是请予以说明? HG:几乎都没有听说过 走停:十几年前在广州生活过两年时间,只听说过“黄埔港”、“天字码头”、“中大码头”和“海珠桥”,其它几乎一无所知! LHB:除了海珠桥,其它都没有听说过,但海珠桥之前也不清楚其历史价值。 Honghong:惭愧,在广州生活了将近10年,目的地所在区都去走过,但是景点却不太了解。只听说了:沙面西桥 天字码头 海珠桥 中大码头 蔚蓝:没有 评述:这16处目的地分别为:半溪桥、西来古岸、五眼井、沙面西桥、石围塘码头、福荫桥、毓灵桥、联合围码头、海珠桥、天字码头、利济桥、汇津桥、东高桥、吊碑井。若不是专门组织这此活动,估计就是本地人也不会留意到这些相伴于四周的水道遗址,它们静寂地散落于广州的几处城区:荔湾,海珠,芳村,越秀。悄然退出了现代主流社会的视线,任由水流的冲刷,岁月的磨砺。若不是有心人在上面标注了字样,谁会在意逝去的岁月呢? 问题三,在第一站半溪桥一度失去方向,很着急么? HG:有点着急,觉得时间浪费较多 LHB:当时还不觉得着急,仁威庙四周景观甚多,荷塘翠绿,香火缭绕。这段迷路正好可以去四周逛逛。不过,等到下午疲惫不堪地找路时,才后悔上午耽误了一些时间。 Honghong:当然有点着急,因为东跑西跑,就是没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奇怪路人乱指方向,看来还是相信地图才是真理。 走停:有点。本来刚开始自己是抱着走走看看,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的。可后来看到其他的组队超越自己朝着下一个目标狂奔的时候,心里也急了。 蔚蓝:不着急, 才刚刚开始阿. 评述:从陈家祠到半溪桥,其实距离并不远,我们又手握去年冠军队的线路资料,自认为非常容易。没想到在仁威庙门口却迷失了方向,又轻信了买香火店主的建议,结果越走越远。幸好HG没有失去判断力,他及时纠正了方向,方才回到正路。半溪桥所在的五约八巷,象一个小小的迷宫,窄窄的巷道,交错纵横,不到半溪桥跟前还真不知道方向呢! 问题四,哪个目的地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HG:德国教堂,因为既错过的题目,又没有时间细看 走停:利济桥。没想到它隐藏在一片石基的下面,如果不是尾随另一组的队员,我想我们要找到它还要费些时间。 LHB:那小小的西来古岸石碑,它低埋在繁华的上下九商业街市中。它左边是时装模特,右边也是时装模特。忙着购物的人们,谁会留意这往昔的记忆呢? Honghong:第一个:半溪桥。当好不容易才找到正确方向,往前冲,无奈小巷子太狭窄,根本无法加快步伐。我对路边的居民、屋子和摆的小摊子的兴趣甚浓,远远超出对半溪桥的兴趣。在我的眼里,闲逛的老人,破旧却古香古色的老屋,青石板路,甚至卖的菜、水果、药材等等,无不充满生活的气息,非常实在、平淡,这就是生活了。如果有时间,真愿意像老人一样,悠哉游哉地行走在巷子里。 蔚蓝:一样的,德国教堂,因为是错过的题目,又没有时间细看 评述:我们仍然走在都市之中,只是这次的目的却有所不同。不再留意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再搭乘小车呼啸着穿过街道,也不再迷恋美味珍馐。而是细心地,一步一步地走近一个个历史的痕迹。这个城市的父辈们,祖辈们,当年出入于这些水道。那些细碎的脚步声,仿佛还从眼前的古桥上走过;那久远的船桨声,也似乎回荡于从我们脚下的班轮旁。如果说城市也有生命的话,那么这些遗址就让生命得以延续。呵护它们,也就是保护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问题五,除了这16个目的地以外,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HG:发现广州老区很穷的状况。 走停: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LHB:去石围塘码头的渡轮 Honghong:广州的历史古迹太多,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居民们每天经过的地方,都是我们的目标所在。确实,只要仔细观察身边,每一处都有那么一段故事。我们所缺乏的不是专程出远门寻找古迹,而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蔚蓝: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 到广东那么多年了,居然抽不出时间到处逛逛,应该多点出去了解了解. 评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广州带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繁华,如果您稍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这座城市背后的传统和历史,还有种种问题与困扰。像HG提到的老街市集,LHB注意到的渡轮,另外,同学们还意识到新旧文化的碰撞和冲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这样说,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城市都能找到一个不同的切入点。所以,这16个目标决非最终的目标,它们可能是另一个方向的开始,让探寻的眼光更为深入下去。 问题六,哪段路程觉得最为辛苦? HG:在芳村大道狂奔的时候最辛苦 走停:应该是在芳村那一段吧,刚好是正午,在烈日下走得很辛苦! LHB:利济桥的那一段,又热又累,还有点脚痛。 Honghong:应该是石围塘码头-福荫桥-毓灵桥-联合围码头这一段,路宽树少,暴晒,丝毫没有徒步的乐趣。 蔚蓝:芳村大道 评述:这次发现广州的行程,有一半的目标都是靠徒步去发现的。如果说上午的找寻还算是一种趣味的话,那么午后烈日下的暴走简直是折磨。许多目标的具体地址非常难以确定,常常是边走边问,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利济桥和东高桥,隐藏在不知名的河涌里面,许多疑似的桥梁常常迷惑我们,兴冲冲地跑过去后,才发现那是错误的目标。在利济桥,为了走近路,大家纷纷翻越旁边的围墙。到后来,许多晚来者就往往不假思索地选择翻墙,反正别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也许是这样想吧! 问题七,累么?热么?还有,渴么? HG:累一般般,比较热,渴都有补充 走停:热!不太累,喝了一肚子的水! LHB;渴是最可怕的,我至少喝了6瓶水!拍了无数合影,恐怕这一年都没有这么多啊! Honghong:累还没怎么觉得,因为只是简单的走路。热,很热,骄阳下快走时特别想念空调和西瓜。渴?还好了,到处有水可以补给。 蔚蓝:累还好,最烦就是晒, 晒得好黑. 郁闷 评述:黄色高温预警下的广州城区,有36摄氏度的气温,早饭还没有结束,外面已经是热气腾腾。对于MM来说,日晒的考验异常严峻。对于HG和LHB来说,睡眠不足也是一大考验,因为看球,出发当天晚上只睡了四五个小时。高温下,LHB嗜水若狂,一连喝掉几瓶水,看得猛驴HG直摇头。而蔚蓝MM的特效防晒霜似乎效果奇佳,脸上都成盔甲了。 问题八,你觉得这些历史遗址得到很好的保护么? HG:保护一般 走停:应该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LHB:遗址本身还是得到很好的保护,但应该把周边的事物弄得更好些。 Honghong:说实在,中国人保护历史遗址的观念不够强烈,而且说遗址,也就是刻上字、列个牌子、写入教科书和史书就是了,偶尔提倡一下保护意识,然而没有将意识宣传到每个人的心里,至少让遗址周围的人首先来参与认识和保护。比如,西来正街口的西来古岸,一看图片居然藏在服装商场里,吓一跳。 蔚蓝:一般般, 而且很多住在那里人都不知道, 更谈不上保护了. 评述:如果从外表看,应该说许多遗址还是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包括遗址本身,相关的标示等等。但欠缺的是周边环境的改善,比如河道的整治(这是许多同学深有体会的),此外,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记住它们,关注它们,不仅需要留住遗址,还要在我们的精神中得以留存。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大家都发现,即便近在咫尺,许多本地人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它们在哪里。 问题九,谈一谈你所遇见的好心人。 HG:很多,别的同学说 走停:好人处处见!2路公交车的司机大姐和乘客婆婆耐心为我们解说线路、西来正街口的警察叔叔带我们到“西来古岸”、黄沙码头遇到的老伯对活动提出的建议,他们的热心和支持,都令我很感动。这个活动一定要继续发现下去,谁说广州人冷漠?他们的热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的发现,缺乏和他们沟通而已! LHB:我们遇见了许多好人,这是以往不曾有过的体会,那个船员,那个警察,真是很多啊。 Honghong: 在半溪桥去五眼古井的2路公共汽车上,女司机戴着墨镜,一副酷酷的样子,却热情似火。一边开车,一边热情指路。我跟同伴说坐车去黄沙到沙面,她赶紧指路说走路就可以了,走哪条哪条路。 蔚蓝:码头的老人家, 药铺的帅哥, 阿姨, 士多店的老板娘, 好多好多 评述:好心人真是无处不在,之所以我们如此幸运,除了当地人的热情以外,还与此次活动的性质有关。我们避开了高楼大厦和商业区,将足迹带到寻常的百姓周围,打听的也是老广州的传统东西,自然得到更为热情的支持。只有走入他们的生活,才能得到更多的共鸣和支持。 问题十,简单谈一下你的队友。 HG:都不错,分工合作,配合还算默契 走停:因为有你们,这次的活动才会更精彩! LHB;HG带路很细心负责,Honghong很热心地帮我们拍照,所有人的努力都令人感动。 Honghong:具有团队精神,友好互助,风趣,讲究效率。找路难免不了会有争执,而且耽搁时间心里焦虑也会有冲突,我们队伍始终友好互助,分工明确,集体行动,好样的! 蔚蓝:都不错, 目标明确,一致. 包括红红同学,一路帮我们拍照, 个人就比较懒一点了. 分担得不多,呵呵. 评述:这是磨网首次单独组队参加的户外活动,既紧张又兴奋。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走停是总领队,从6月初始就开始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HG带队责任很重,一有时间,他就拿着地图仔细研究并不断地修正。蔚蓝总是会有意外的发现,给大家许多欢笑。LHB负责采风和文字,也是一贯的认真投入,这次活动他找到不少新的感觉。Honghong是我们的候补队员(正式队员只能有4名),她不仅熟悉广州,并且甘愿为大家尽心尽力地服务,所有队员的合影都是她拍摄的。另外,我们还有个热心的支持者,就是理发师了,他的大五青年旅社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休息场所(还有通宵的球赛看呢),一路上不停地询问我们的进展,一直为我们加油助威! 问题十一,谈谈你对于其他队伍的印象。 HG:对于那些全部做完并提前到达的队伍充满敬意 走停:遇到的队伍都不错,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穿蓝衣服的同仁就是我们的向导了。:) LHB:虽然都不认识,但大家全然没有竞争的氛围,友谊和帮助是主调。 Honghong: 队伍们普遍年轻有活力,友好,对我们的问路也友善地回答,因此我们也对其他队伍热情指路,哈! 蔚蓝:挺友好的, 而且觉得全部完成的队伍好厉害, 敬仰. 佩服. 评述:新快报27日以题为《300“蓝衣人”定向发现广州》的报道,来介绍此次活动。这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除了那些若隐若现的遗址外,就是活跃于街头巷尾的蓝衣人了。他/她们身着统一的蓝色服装,象是一群群蓝色的蚂蚁,找寻着传统文化的痕迹,并用独特的外表相互传递信息。每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看到不远处出现的蓝色的身影,便得到莫大的安慰。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各个队伍的相互支持,而是独自前往的话,难度又将增加不少。 问题十二,在这次活动中,广州市的市内交通是否便利畅顺? HG:感觉芳村和海珠的连接较差,不是太方便,其它还好 走停:已经算比较满意了。没想像中“沙丁鱼”的出现,也没有严重堵车的状况。令我对广州的交通看法大大改观。 LHB;比想象的好很多,几乎不用转车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Honghong:广州的交通已经四通八达了,非常方便,塞车现象有所缓解。公交车大部分都有空调,比较宽敞,很少以前那种挤得大汗淋漓的现象了。地铁更舒适,只是有些路线之间不通,需要转战,其实时间基本跟公车差不多。船运就比较限制,刚好赶上开船时间还好说,否则就得等一段时间了。 蔚蓝:还不错. 挺方便. 而且便宜. 就是应该多点搭地铁, 凉快又不晒。 评述:因为担心不熟悉广州市内交通,出发前大家都准备了不少地图,甚至下载了公交车数据在手机里面。但当天的交通情况比想象的好了许多,道路比较顺畅,公交线路也非常密集,许多目的地都有多条线路到达,再加上地铁和渡轮的补充,感觉是相当便利的。唯一觉得不足的就是芳村到海珠区的连接较为困难,似乎难以找到理想的路线。 问题十三,七毛钱的渡轮,是否很令人惊讶? HG:是很惊奇,感觉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走停:很惊讶!更惊讶的是渡轮还保留了一九七六年印制的黑白《救生衣穿法》,这也是一大发现啊! LHB;很吃惊的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低调的船票价。 Honghong: 不可思议。让我想起曾经公交车车费5毛钱的岁月。 蔚蓝:还好, 历史的一部分, 就像香港的天星码头的小渡轮. 评述:没有想到,从黄沙码头到石围塘码头的渡轮,让我们遭遇了一段往昔岁月。和寂静无声的遗址不同,这里生命尤存。黑白的《救生衣穿法》,已经指引着人们30年了,七毛钱的渡船费更是和善有加,仿佛告诉你这条渡船的前方不是某个码头,而是回到过去的时光。事实上,当我们到达终点石围塘码头的时候,的确感觉时光的停滞。古旧的火车站,空荡荡的月台,锈迹斑斑的铁链,更像是某个电影中的剧照。和遥相对应的繁华都市相比,石围塘码头竟如此的怀旧! 问题十四,当得知我们漏掉了德国教堂的拍摄时,当时的感觉如何? HG;一开始感到很失望,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后来看到即使我们这里不出错,也没有其它队伍强就释然了。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吧? 走停:有点懊恼!如果我们能把脚步放慢一点,多留心一点周边的景色,就算是没好好看题目,也不应该漏掉的! LHB;有点打击,主观上大意了。 Honghong:非常遗憾,都已经到跟前了……只怪自己没仔细看题目要求,一拍完照就走人。其实我们大部分地方都看要求再拍照,怎知偏偏漏了这地。可能那时候原本打算坐船到对面码头到海珠区,得知码头已经废弃,急于寻找对策,给漏掉了。不过,题目也有点“狡猾”噢!因为目的地只是“联合围码头”,偏偏整出个教堂遗址出来。 蔚蓝:有点点遗憾 评述:联合围码头,这次给我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急急忙忙拍摄了码头后,却忘记了拍一张码头旁边的德国教堂遗址。等到已经回到海珠区,才发现了这个疏漏,悔之晚矣,要知道这是10个分值的必答题啊!不过,活动组织者却给我们非常多的安慰和肯定,正像他们倡导的那样“希望大家不仅仅是路过留影,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去发现、去搜寻。 ”虽然我们意外地错过了德国教堂,但是我们却发现了更多,也收获了更多。 问题十五,你对于我们的成绩满意么? HG:非常满意,虽然还可以更好 走停:已经是超出自己的期望了,第一次参加有这样的成绩,很感谢同伴们的合作和互相鼓励。 LHB;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完成了所有的必答题和大部分的选做题,已经非常满足啦! Honghong:已经尽力了,而且能保证放弃两个地点不迟到。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次会更努力达到更满意。 蔚蓝:不错不错,大家都尽力了 评述:和老广州相比,我们肯定是先天不足,但这样更具有挑战性,整个过程充满了未知因素和新鲜感。单单从速度上说我们不是最出色的,但我们收获的内容却异常丰富,也为今后的类似活动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在此,向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表示真诚的谢意! 问题十六,如果来一个发现东莞的活动,你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HG:这个主意不错,但是实施需要千万的努力,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好。做就要做好。 走停:我觉得对东莞的驴友来说,一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毕竟东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城市。我们可以分开区域去发现,不设定命题,自由组合,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本土的历史文化,相信我们会有意外的收获!在这里,特别推荐泉戈的《寻找石龙家乡的故事......》http://www.doyouhike.net/forum/187658,0,0,1.html。希望类似这样的发现在东莞版越来越多! LHB:非常好的想法,但不能简单地模仿。 Honghong:非常不错,东莞本来也是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不过,出于镇区过于分散缘故,提议组织特色游览。比如“我看东莞**”,可以是一个遗址(老街、可园、南社等),也可以是美食、传统节日(卖身节、龙舟赛等),也可以是东莞特色的(东莞话、手工艺品之类),等等。让参与者自由挑选主题,就主题范围活动一天,然后写文章、交照片。如果哪天出台,我肯定报名! 蔚蓝:不错, 不错,我已经约了本地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去发现东莞的传统小吃了. 嗬嗬,先下手了. 评述:发现广州这个活动给我们启发很多。其一,美好的事物并不遥远,兴许就在你我的周围;其二,完美的活动方式需要独树一帜的创意,像发现广州这样的城市定向活动的构思就很有特点,值得学习!再观东莞,和周边地区相比,因为缺乏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较难举办大型的纯户外活动,如果能学习广州的发现活动,结合自身的资源,并加以构思和创造,应当不难找到自己的一条路子的。 (发现广州) |
转自:http://www.xieyouji.com/xieyouji/china/guangdong/travel-notes/2006/1102/67893.html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