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声色广州,体验真的城市生活-北京-扬州周末自助游印象-游记攻略 |
[游记]声色广州,体验真的城市生活-北京-扬州周末自助游印象-游记攻略 |
2007-08-02 gznet.com |
扬州与隋炀帝、乾隆帝、鉴真和尚、苏东坡、扬州八怪、马可波罗、史可法等人连在一起,经历了多少兴衰与荣辱,转眼都变成了历史。但是,大明寺、瘦西湖、个园、何园还有扬州城的各个角落,建筑、楹联、文化、人,能够将所有历史记录下来,像达芬奇密码一样,历经几百年仍让后人读懂。周末两日游,匆匆一瞥,历史扬州和文化扬州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记忆,企盼扬州的现代化进程慢一些,留给我们及后人细细的品味和体会。 我们的行程是:8月4日(周五)晚出发,一行五人,坐Z25直达空调车,5日早7点半到达扬州,6日中午回南京,晚坐飞机回北京,因航班晚点1小时,夜里1点多到家。 为什么去扬州? 交通是决定因素。周末只有两天的时间,想去趟南方。开始目的地本来定在乌镇,中转点选在上海,火车和航空都很方便。但同伴不喜欢去古镇,便提议去扬州。扬州不是热门景点,游客会少一些,没想到北京-扬州也有直达空调车,时间也合适,交通很方便,就是回程需要从南京乘飞机。 出行的准备 行前定好了火车票、南京到北京的机票(没买到打折票,买了原价票),还联系了红杉树饭店(在饭店名单中我觉得这家名字很浪漫)。对扬州只有“烟花三月下扬州”和瘦西湖的一点了解,行前恶补了一些游记,记不住便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大概确定了游览路线和吃饭的地方。临走还抄了几首关于扬州的诗,以便附庸风雅。 周五晚 北京站火车上 下班后在办公室耗了耗,在附近超市买了零食和水后,吃晚饭,时间还早,便坐地铁去北京火车站。到车站还是很早,广场上人很多,我们一下变成了外地人,有推销假发票的、介绍旅馆的、要饭的,北京不好的一面展现在眼前,我们紧紧地夹住自己的包,挤过天桥,逛对面的恒基商场。第一次逛恒基商场,档次还不错,空间大人也少,与外面混乱的车站形成了较大的对比,有一些我喜欢的牌子,有“屈臣士”,有“优的良品”店,买了一点东西。 时间到了,上了10点35分Z29空调卧铺(上铺415元)的火车,与北京到上海的Z字头直达车硬件一样,比较干净舒适。 周六 扬州大明寺、瘦西湖 早7点半到了扬州,下火车后打车直奔“红杉树”酒店。对扬州的第一印象,是像苏州一样普通的中小城市,历史在哪里?慢慢探询吧。 酒店还不错,三星,标间150元,价格合适,大堂还气派,房间也规矩,最主要的是在文昌路上,这里是扬州最繁华的地段,交通很方便。 在酒店洗了澡,8点30分出门,走着去著名的富春茶社吃早点。出门不久,我就被珍园宾馆和萃园宾馆的外观吸引,这是两个古建筑式宾馆,价格也不贵,当然估计也没有庭院。 同伴很快被路上的小店吸引,买了小包。这里有大量的便宜休闲品牌店,又见一家“森马”店,带袖大背心19元一件,我们决定人手一件。结果三人买了同款不同色的浅色背心,一人买了件藏蓝色背心(图案有点像英格兰队服),我买了宝石蓝跨栏背心。我们统一穿着,在店门口合影后,边走边逛边问,终于找到了富春茶社老店,店口的巷子里有大量卖扬州刀具的,没来得及买,可惜。 到了富春茶社,已经快10点了,没有想象的那么小,规模很大,不太拥挤。我们找了一个大桌坐下来,等着服务员来。没人理,需要自己点,我点了两份15元的,两份20元的套餐,和2元的茶水,便开始等,体会扬州人的慢节奏。餐上全后,是各种包子、蒸饺和小糕之类的,并没有网上说的量那么大(估计是我们饿了,且我看的游记都是上海人写的,饭量较小),吃起来也一般,很快被我们吃完,不得不加点了一份和两个灌汤包。大家比较推崇灌汤包,个很大,先要用吸管吸,吸完汤后,包子里竟然没有肉,很有趣。我因为觉得腻,没吃,现在后悔了。 从茶社出来11点多了,当地人说可以坐公交车去大明寺。当地人很热情,但每人指的路都不同。我们终于坐上了公交车,没有空调,一元一位,人很少,椅子是发黄的木头条做的。竟然有10站地,反正也没什么事,耐心坐吧。 公交车开出了市区,来到了蜀冈,周围一下变成了郊区景色,没有了城市味道,见到了小河,景色开始美了起来。 到了大明寺,我们买了门票(30元每人,学生15元,对学生证件管理松散),讨了香去敬佛。没有什么游客,我们直奔栖灵塔(原是隋炀帝所建,后来历代重建,都被毁了),塔有九层,第二层有佛祖的舍利,以后每层都有观音像。隔几层都会有个老头在凉席上躺着,光着膀子边睡觉边值班,我们尽量轻一些,不吵醒他们。由于天热,爬起来很累,终于到了九层,往下看有一些大湖、小湖,问别人哪里是瘦西湖,别人指了最小的那片水,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以为大明寺不过如此,只是出了高僧鉴真大师,加上中午酷暑,便往出走,路上看到一处小院,是寺庙的接待室,里面有“共住规约”“客堂规约”,仔细看了内容,写的是寺庙和尚和来访人员的行为规范,最高的惩罚是“不共住”,感叹了一下。 快出门的地方,一拐弯,到了平山堂,发现这里和西园才是大明寺的精彩之处。听别的团队的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这里是欧阳修官场不得志,被贬扬州太守时所建。欧阳修来到这里自号“六一居士”,自称“藏书一万卷,藏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以一老翁者于此五物之间”。他经常在这里与朋友饮酒赋诗,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古人写匾时“流”字少了一点,而“在”多一点,这样活用字很有趣。 从平山堂往下走,就是乾隆修建的西园(在大明寺的西面),先是到了“第五泉”,听了欧阳修将“天下第五泉”改为“第五泉”的故事,体会了江南文人的求是精神;看到了乾隆提的碑文,分别代表了乾隆少年、中年、老年的不同心境。往下走,经过一片片翠竹和曲径,走到水面,这里的亭台都有浓浓的江南味道。更为巧妙的是将山、水、亭融为一体,水上是亭台,水中有倒影,少了江南园林的小巧雕琢,多了一分自然秀雅的气息。很想在茶社喝茶,但刚狂喝了矿泉水,只得作罢。 从大明寺出来,打了辆电动三轮车去瘦西湖南门。买了联票(含何园、个园和盆景园,90元),导游80元太贵了,便没雇。进园后,先有些失望,瘦西湖竟然这么瘦呀。 我们的路线大概是:沿着长堤往北走,先到徐园,过金山后,往前走到五亭桥,看白塔后到24桥,从24桥坐船回南门。 路上,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园林”之称,确实如此。在长堤旁的亭子上看到了一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在徐园看到了“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的楹联。见到我喜欢的芭蕉树了很多的琼花 树,不是开花的季节,但叶子很繁茂。经过五亭桥,去了白塔,这里与北京的五龙亭和白塔相比,相差很远。天热总想休息,又一时找不到喝茶的地方,买了很多饮料,后来发现了一家小门脸,门口卖当地的一种炸豆腐。还真有点饿,问是否有其他食品,老板娘答:快下班了,不做了。将就吃了炸豆腐,喝了饮料,继续上路。 终于到了一片很开阔的湖边,这里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湖边有个亭子,里面放了一些椅子,改造成茶馆,没有客人。我们后悔刚喝了水,还是进去看看。一个温柔的中年妇女,比较典型的南方美女,竟然很热情的与我们聊天,并不在乎我们是否喝茶,娓娓介绍了二十四桥景区的特点。我们以为大姐是这里的老板娘,连连称赞。她说:我是景区的职工,在这里工作二十多年了,我们这个茶社是“三八红旗班组”。她还给我们讲了她有一次碰到晕倒的游客,帮助叫人,自己也紧张得要命的事。在公园工作,与美景为伴,把自己对美景的爱传递给游客,做个导游甚至是清洁工人,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我也怕日复一日的重复,会厌倦,会麻木。真喜欢这位大姐,这样的爱二十四桥、爱游客,在平凡的工作中给自己带来了美丽。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由于是傍晚,游客很少,二十四桥景区也很清爽,感觉很有意境。二十四桥不过是个罗锅桥,当然一定要走过去。这时,回南门的最后一班船开了,我们匆匆跑回码头,上了船。我坐在船头,离水面很近,在水中游瘦西湖,看着楼台的倒影在水波中一圈圈晕开,确实别有一番韵味。 六点左右,出了瘦西湖。往市区方向走,路上经过了扬州大学,进去参观了一下教室。我们找到了著名的满福楼吃晚餐。这里生意很好,在北京常吃“淮阳村”,竟然觉得比这里做得好吃。快吃完了,突然一声剧响,同伴呆呆地看着盘子,里面竟然有一些碎玻璃。原来我们头顶客人的楼上酒瓶碎了,玻璃溅到了楼下。我们窃喜,退了被溅上玻璃的两个菜。 饭后,碰到三轮车夫揽客,说夜游古城,价格两车才30元,很便宜。我们三人挤一车,另两人一车,我们车的车夫路上还客串导游,一路介绍景点。我们去了“南柯一梦”的那棵树,听同伴讲了蚂蚁吃树的故事;去了史可法纪念馆,听同伴讲了扬州十日的惨烈故事;还去了隋炀帝的御码头,听到一船夫在帐篷里唱昆曲;去了个园所在的古巷子,看了盐商住的古房子、江总书记扬州住宅等等。夜游古城,开始闻到了古城的味道。可惜白天没有时间细细品味。 回酒店洗澡后,到商业街的歌厅唱歌。这里的KTV歌厅和北京很相似。门口广告上价格很便宜,但实际上也和北京价格差不多。狂唱了一些歌,12点半左右依依不舍的离开歌厅,竟各自唱着回到了酒店。 周日 个园、何园、南京 早晨8点多出发,坐三轮去个园。我们进了个园在巷子里开的门。游客不多,我们请来导游。导游白白的、微胖,很舒服的南方美女的样子,讲得也好。 个园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代寿芝园旧址重建。园主爱竹,取“月映竹成千个字”之句意,名个园。个园是我国四大园林之一,好在哪里呢?听导游讲了个园的历史、体会了四季假山的布局和精巧构思,我们既惊异,也很钦佩古人的智慧。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建筑和园林,最吸引我们的是随处散发的文化气息,像达芬奇密码一样,历经几百年仍能让后人读懂。 比如楹联,在餐厅写道“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又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打了辆出租车,不到10点,我们到了何园。何园是清光绪年间何芷舰的私人花园,由于建成较晚,加上中西合璧,号称扬州“晚清第一园”。在这里赶上大量的游客,加上没请导游,对“立交桥”的串楼建筑格局不太赶冒,再是对中西合璧的室内布置不太感兴趣。当然,还是蹭听了别的团队的导游讲解。何园主人何芷舠,官居一品,正如日中天时,49岁却辞官不做,跑到扬州花巨资建起这么一座豪宅。住了二十年后,又卖掉园子,举家迁到上海,去体会“西风渐进”。何家也是财富极丰厚却注重子女教育,还兴办了学堂。吸引我的是展室的一张族谱,何家的子孙有留洋的,有办学的,有开矿的,有建铁路的,有经商的,不但人才辈出,还同共产党、国民党高官均有交往。何家子孙辈中有“何作休”的名字,同伴说他是中科院的院士,好像是导弹专家,现在是反违科学的斗士。一个家族的财富可以增减,但文化却传乘下来,让人敬佩。 在何园的一个古建筑茶社中歇了一下,坐在八仙桌旁、品着茶,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树影(和个园的听风透雨的意境有点相似),看着听现代女孩弹古筝曲,记着“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还是很舒适的。不过同伴说,古筝质量太差了,音调很刺耳。临走,看到了“片石山房”的题字,据说这里的叠石为石涛的叠石孤本,没有仔细看,只记得窃笑有人读作“房山石片”。最后,在“寄啸山庄”的月亮门前,照了在扬州的最后留影。 从何园出来,大约11点多,我们打车奔长途汽车站,准备坐去南京的长途车。快到车站时,司机劝我们打车去南京,我们这样可以快点到达,便换了一出租车去南京。 一小时后到了南京,终于看到了小时候彩笔盒上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巧的是,南京下起了雨。我们在鼓楼的张生记吃了饭(为了弥补在扬州没有吃到环境幽雅饭馆的遗憾,南京亲戚推荐了这里),环境还是有点杂乱,吃的还好。 饭后,本来有雄心去中山陵或玄武湖逛逛的,一出饭馆门发现这里下起了大雨,一下午也没停。我们只得像盲流一样,躲进了附近的电影城,看了场龙虎门。六点左右,南京的表姐终于赶来看我,两人简单的聊了会。六点半,我们出发去机场,出租车不愿一车载5人,要求多付钱,我们无奈只得答应。到了机场,又被通知航班晚点,上了飞机又没有晚餐,连点心都没有,总之很惨。下午和晚上的乐趣不多,就是蹭了一张电影票和蹭了别的航班晚点发的饮料。后悔还不如在扬州度过下午的时光,不如去小秦淮河散步。(扬州两日每人花费约600元) (黄昏中的二十四桥) (瘦西湖边的窗楞和芭蕉叶) |
转自:http://ctrip.gznet.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357205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