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话说西关4沙面:昔日广州洋人街 |
[游记]话说西关4沙面:昔日广州洋人街 |
2008-05-22 sina.com.cn |
《珠江明珠—沙面》摄影:薛龄新 沙面,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因为其环境优雅,因为其食肆林立,更因为其难得的一份宁静…… 沙面,也是我非常讨厌的地方,因为其有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历史,因为其曾经是各国的租界,更因为以前的沙基惨案…… 说不完,道不尽的沙面…… 沙面:昔日广州洋人街 引子 光塔路和沙面街的诞生都曾经与外国人有关。 六二三路与沙面有关 与沙面紧邻的“六二三路”路名的来历,与殖民者也有很大关系。外国人严格限制在沙面的华人。1924年,越南爱国志士范鸿刺杀居留在沙面的法籍越南总督梅林事件,英、法两国迁怒于中国人,规定出入沙面的中国人要领取通行证,非住在沙面的华人,晚上9时以前必须离开,否则可能遭到拘留,这些歧视华人的规定激发国人义愤,洋务工人联合起来罢工20多天,使整个沙面陷于瘫痪。英、法当局只得取消了这些禁令。第二年,“五卅惨案”激起国人义愤,广州和香港工人举行了省港大罢工,沙面的洋务工人也参加了罢工,6月23日,广州工人、学生等10万人游行,行经沙基时,被驻在沙面的英国、法国侵略者血腥屠杀,酿成“六二三沙基惨案”,沙基马路便改名“六二三路”,以纪念死者,铭记国耻。 中国最早蕃客街的形成 唐朝盛世,广州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塞,外国使节和商人鱼贯而来。他们来时满载当地特产,在广州卖出,然后采购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回国。不过当时木帆船凭借风力航行,海上航程必须等候季风,一般冬春季节靠东北信风扬帆而去,夏秋间借西南信风鼓帆前来。因此,借西南信风抵达广州做生意的商人或者外国使节往往需要居住几个月,才能借东北信风回来。这期间,他们需要食物、借宿,同时采购准备回程货物,广州官府为了管理这些“蕃客”,为他们开辟了居住区。一些外商来广州后,干脆就不再返回,在官府划定的居住区里定居,成为广州早期的侨民,称作“蕃客”。随着“蕃客”越来越多,官府便在城西即今天的光塔路一带,划定一个外国侨民居住区,称做“蕃坊”,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外国人居住的街道。 沙面街:外国建筑群展台 鸦片战争后沙面沦为租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6e3f010009yw.html4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