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沙面嘉年华nLifeInBlogcn |
[游记]沙面嘉年华nLifeInBlogcn |
2008-05-22 blogcn.com |
人们对权威、皇族总会存有一丝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这个纵横捭阖的始皇帝,开疆拓土奠定大中华的千年基业,而后人关注更多的却是他的“暴政”,比如焚书坑儒,比如强征人丁,比如重敛赋税,比如奢华腐朽....有人说,这和长久以来国民心态有关,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太久,使得国民的心理脆弱而又敏感。 而我们呢,在这个物质不匮乏却并不富庶的社会,与其说人们是在行走中探寻人文查访历史,不如说是在慌张的巡访中找寻自我的价值,寻迹彼此的精神根源。 1. 2001年的旅游经济刚刚起步,可兵马俑已经是人满如潮了,若干售票口都排起了长龙,学生售票口的队伍尤其地长,很多非学生也混杂在里面,企图换得半票的优惠。我对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没有什么偏见,换作是我,也会和他们一样,我也不过是一介蚍蜉,于是顺理成章地答应了给旁边几个人代买学生票。 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兵马俑这个聚宝盆,自然就是吃定了这些泥胎人偶。进入兵马俑景区的街道两侧,一如既往地排列了诸多小商小贩,手托着一盒盒微缩版的兵马俑招徕游人。人们对自己的直系祖先总会心存敬意,可对“泛祖先”却持了相反的态度,甚至为了一元的差价大费口舌。 兵马俑博物馆建筑风格并没有什么可以大讲特讲之处,规规矩矩。细究下来,所谓风格也只不过是建筑师在推销自己方案时候加上的附加值,倘若换了一个设计师,他会用他的想法去诠释所谓的“大唐风韵”。细细揣度,“最中国”、“最中华”的比较中,西安逊色于北京,而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二帝”也没有留给这座城市更多的只言片语,除却后人传记神话中的点滴遐想。从这个角度想,“大唐风韵”留给西安更多的只是一种意向。 排队进入兵马俑俑坑的时间要多于实际参观的时间,围绕着俑坑匆匆转过一圈就被人流“挟带”到了门外。这“匆匆”之中更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伫立在俑坑中的千军万马,身边一个旅游团导游的讲解吸引了我太多的心思。据说,当年第一个发现这个俑坑的人后来成为兵马俑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公务繁忙,是民间接待国内外元首最多的人,也免不了给普通民众签名留念什么的,可这位名誉馆长并不识字,所以就专门训练了一段时间,以至于后来的签名行云流水,但仅此而已。其实这中间存有很多误会,国外的政府大都强调民权民生,以民为本,而在国内,千年累积下来的皇权至上,使得与元首亲密接触仿佛成了一种奢望和荣耀。 |
转自:http://airylea.blogcn.com/index.shtml1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