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东江门:岭南乡村行 |
[游记]广东江门:岭南乡村行 |
2008-05-22 sina.com.cn |
广东江门:岭南乡村行 2007-03-11 23:14:52 大中小 怀抱着1000万像素的尼康,也拍不出明媚的照片来。这就是三月的岭南。 岭南,散文家们说过,一棵大榕树上有鸟的天堂,开阔的湖面寒鸦四起;岭南,从化的温泉袅袅的,女人们丰腴的肌肤如同剥壳的荔枝;岭南,水塘中碉楼的倒影里有鸡鸭成群繁花如瀑...... 为什么我的记忆里竟然有明媚这个词呢?缩在江门微雨深沉的夜中,我睁着不眠的眼睛问自己。席梦思上一层薄薄的床单就纳人身体,TT姑娘说以为自己睡在课桌上,难道广东兄弟们从来不需要床垫么;如果不是她开了抽湿机,我一定会以为身下不是被子,而是蓑衣;好不容易找了几个人来玩牌,那好好的扑克儿竟然捻不开合不上,大家举着个大“扇子”,笨拙的动作仿若老太太!哎哎,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当得一个“潮”字! 好在“潮”的只是夜,白天却是“润”的。山间雾霭空空的,有种抓不住的实在;杜鹃、木棉和九重葛的花朵个个鲜妍芬泽,只是不肯上镜;经典的农人依旧穿着葵叶做就的蓑衣,牵着牛的姑娘却耐不得春起时候满目灰雨的寂寞,撑起一把艳丽的小伞;芭蕉和竹林在雨中笑着一唱一和,榕树和芒果树弹着水珠儿彼此守望。 江南的春天想必也是如此吧。站在梁启超故居的雕花小窗前,我心里刚掠过这个念头,又立时觉出不同来。比起皖南的古典乡村或是苏州园林,这里的民居显得太过粗糙了,甚至闻名于世的开平碉楼也是一样。但此地建筑有着会令温婉的长江流域瞠目结舌的洋风。 譬如碉楼,譬如立园。碉楼在江门的开平乡村举目可见,具体的数字是1833座。中国人爱盖房子,这个不必论证,纵使民风洋化的开平人亦不能免俗。建碉楼的人家大多在海外发财,辛辛苦苦赚的银两,那一生的心血,都留在这平地而起的堡垒里了。因地处低洼且匪患横行,碉楼充满自保的智慧,楼梯窄小而窗户层数众多,最重要的是坚固且遍布枪眼。一般的碉楼都有个三五层,有意思的是每层都有厨房,水漫了一层不要紧,上层楼又是新开始。而在岭南的民俗中,灶多是人丁兴旺标志,所以不独厨房多,每间厨房里都有个“七星灶”,一样的火上,墩着大小及功能各异的七口锅,节约又多福! 哈,不是要说洋风的么。且说那碉楼里的布置,端得是中洋结合的典范。论材质,有钱人家要从德国意大利进口些在当时稀缺的水泥之类,立园的主人还引进了全套欧美厨卫装备,抽水马桶外加陶瓷浴缸,洋啊。论建筑式样,楼顶上不时加个希腊柱配个穹顶什么的;论装饰,碉楼里是一层传统一层洋,楼下柴火噼哩叭啦,楼上留声机咿呀作响;左边供着灶王爷,右边却是洋天主,兼收并蓄,谁灵奉谁呗。 专门开一段讲讲立园,因为此地绝对值得一往。我原本以为就是一私家园林,假山假水小亭之类,置身其间,却叹为观止。别墅是欧洲的柱子中国的顶,园林是欧洲的大草地加中国小运河;其它亭亭阁阁的,或如镂空大花瓶,或将剪纸水泥化,原本是个四不象,凑在一起却有着奇异的美。园近百年,林木葱茏,高高的枝干上娇嫩的花朵迎风盛开,沧桑里有着繁盛感,浓郁中有轻灵意。最令人感慨的,是园子里的故事依旧生动。它不似苏州园林,或几经更迭,或年代久远。园主谢维立娶了四房夫人,其中二夫人18岁出嫁,19岁就难产而去,其丫环便即成了三夫人。正是这位出身寒微的三夫人,于有生之年将此园交予国家保管与开发,今人方得一睹此园真容。如今园中二夫人所居别墅中,不独有其人之美丽画像及所作动人诗句,更有她当年穿过的丝绸衣物,挂在冷寞的床边,被岁月撕扯成了丝丝缕缕的牵念,睹之怅然。 江门是全国第一的侨乡,海外江门与海内江门人口相当,最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此了。最早的华工即出于斯,在江门有个不俗气的五邑华侨广场,旁边是座华侨博物馆,其中立有加拿大卑诗省长所赠纪念碑模型,用以纪念华人多年来所作贡献。馆藏有多项原物都令人大开眼界,如民国护照,如华侨往家捎银两之“银信”,如最早之英文课本,如华侨为抗日捐资后由宋美龄亲笔签收之汇款单,如同立园一样,令人觉到那些已经老去的日子并不遥远,仿佛触手可及。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39d372a010008fq2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