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化解“湿地”与“围垦”矛盾为和谐一体的项目对于这样一个旅游开发项目,我们必须首先从宏观上进行相应的四点解读,才能以“无形驾驭有形”,保障规划、策划的大方向正确性。一.可持续发展命题与生态旅游的崛起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全球的各行各业都纷纷制定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发展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而生态旅游正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有人甚至断言:21世纪旅游业将是生态旅游的世纪!新会围垦的最大特色不在于名气有多大、风景有多奇,而在于它几无工业污染的湿地型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产品。在整个珠三角已经实现工业化局部地区甚至过渡工业化的背景下,新会围垦的“一方净土”成为发展引领21世纪生态旅游潮流的“稀缺资源”。(正如经济学家周牧之所言“江门与珠三角其它地方相比,有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外资,但反过来给江门留下了一片净土……非常适合发展下一轮的知识经济。”就旅游业而言,新会围垦典型体现了江门的这种“塞翁失马”式的独特优势,在传统旅游资源观下没得到重视开发的资源到了现在却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大本钱。)二.更加殷实小康社会的旅游业发展特点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中国进入小康社会。而项目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人均GDP 已经接近5000美元,迈入了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更加殷实小康社会的旅游业呈现新的特点:首先从旅游动机看,由观光层面(基础层面)走向休闲体验层面(提高层面)和特种旅游层面;其次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也相应变化,虽然名人名山名水型的传统知名景点在观光层面仍有吸引客源的持续优势,但随着休闲体验层次旅游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分散化和通俗化则是必然趋势,虽无名气但适宜休闲、能够吸引休闲层次客源的“通俗景观”的崛起不可避免。区位条件好的“通俗景观”实际旅游效益超过区位条件差的知名景点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了。殷实小康社会后的旅游消费层次特点、珠三角之间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本项目本身偏于通俗景观的资源特色表明:本项目特色在于发展休闲体验层面和特种旅游层面的旅游产品,开发之初就要树立这种市场导向型的产品观念。而不是“扬短避长”去和奎峰山比自然奇观、和小鸟天堂比人文名气。三.信息时代的旅游竞争今天中国仿佛巨龙初醒,龙头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龙身正在在工业化、龙尾还在农业时代。项目所处的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市场化最成熟地区已经迈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旅游竞争,实质上是按照信息化程度重新切分蛋糕。(中国西部那么多地旅游资源,为什么唯独香格里拉品牌和丝绸之路品牌最响,因为得益于世界性传播——这两个概念都是欧美先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与传媒将成为旅游业的基石。传播能提升知名度强化吸引力,传播也是最优秀的旅游产品推销员。身处旅游客源量大、旅游促销信息狂轰滥炸的珠三角地区,如何找到引爆点、如何找准传播切入角度,是本旅游开发项目的重点之一。四.湿地、围垦奇迹共生与产业结构优化机遇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禁垦退垦、还湖还海的呼吁声日高。的确,一般而言,围垦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被称之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以及妨碍泄洪纳潮、阻碍航道疏浚等。但是万事万物都要以辩证的、运动的眼光看待,不仅要看矛盾的普遍性,更要看矛盾的特殊性。新会围垦由于特别的地理条件以及垦区政府对生态的主观重视,使得围垦30多年来,不仅没有破坏生态环保,反而自然人工共造化演变出一片优美的生态湿地来。(围垦前,这里一直被称作“鬼咒角”,满目凄凉十分肮脏。围垦后,不仅是造就了蔗海蕉林浆声帆影的绿色渔农业、小径蜿蜒小溪潺潺的生态湿地,而且航道更疏通了、洪涝威胁消除了、鸟类和海洋生物增多了。)湿地与围垦奇迹般的和谐并存不仅是本项目的个性所在,也是垦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机遇所在!也就是说开发这个旅游项目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旅游经济本身,而是要放到再优化垦区产业结构的深层次来看。 新会垦区作为源于60年代的产物,历史功绩难以抹煞。即便以时代眼光来看,由于围垦,不但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改良了生态湿地,这种奇迹无论在国内外,也都是一笔值得大书特书的巨大无形资产。但是如果放着这么一笔巨大无形资产不用、看着生态旅游崛起的时代潮流不抓,仍然只满足过去农业产业支柱的思路,岂不是“暴殄天物” !既然在这片土地上,围垦和生态湿地是奇迹般的有机结合关系,那么在这片土地上,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也应该是天衣无缝的有机结合。未来垦区理应创造性的形成农业与旅游业的双重复合经济支柱的产业结构布局。第二章 项目基础分析一.项目区位(一)行政与自然区位:项目是一海涂围垦区,隶属江门市新会区的专门派出机构“新会围垦工程指挥部”。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端,东与珠海斗门区隔海相望,西与台山市都斛镇相连,南临南海,北接新会崖南镇。江门市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地形上西部北部山地河流居多,到了东南部沿海出现冲砂平原地貌,项目就处于平原带的海涂区。中国沿海一带素有海涂围垦传统。新会垦区从1969年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总体规划造田面积10万亩,海岸线长15.8公里,常住人口3300多人。与一般填海围垦破坏湿地生态不同的是,该围垦区在其发展过程没有出现因为围垦而破坏生态的通病,相反因为围垦而造就了一块独具特色的湿地。(二)交通区位:是江门、台山及珠海三市这一三角地带交汇的重心(距三者皆60公里左右)。至澳门47海里,到香港80海里。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穿越而过,通过著名的崖门大桥,将围垦区与江门、中山、广州等快捷联系起来。珠港澳大桥的即将开通进一步密切了江门与香港澳门珠海的联系。(三)经济与旅游区位:新会围垦地处中国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自然也是最大的客源输出区。珠江三角洲由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肇庆、江门、惠州等9市构成的城市圈是中国市场经济最成熟地区。随着CEPA签署,如今粤港澳合作日趋密切,大珠三角的形成将使江门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在珠三角,江门的经济位置类似惠州,分别是珠三角西、东两侧仅仅次于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的次发达城市。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人们出游的欲望开始增加,国内旅游兴旺起来;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开始增加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的机会,出境旅游兴旺起来;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人们开始追求和享受旅游的乐趣,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2004年广东人均GDP已经突破2000美元,而珠三角地区已近5000美元,属于中国旅游市场最成熟地区,既是最大的客源输出区之一,也是最大的客源目的地之一。二.资源基础(一)自然资源:围垦目前以渔农业为主,同时呈现出优美和谐的湿地景观。u 蕉林蔗海:生态瓜果业u 蟹肥虾美:无污染海鲜u 椰风鸟影:拥有30000多棵落羽杉、木棉树等,培养了椰树苗5000棵、榕树苗200棵,又在新洲围西堤岸引种了红树林、在东南堤角营造林网绿化园,垦区呈现出椰风海韵,鸟落牛背的单纯净美生态湿地环境。u 围垦特产:树山三宝(柑、桔、橙)、土里三宝(芋头、粉葛、莲藕)和水中三宝(鱼、虾、蟹)。虽然,以传统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为主流的观光层面的旅游资源观来看待围垦,那么围垦资源可以说很一般。但是,以休闲体验的旅游层次和生态旅游的消费偏好来看: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过渡工业化导致新会围垦这一方净土已经成为最稀缺资源。(二)人文社会资源:u 侨乡侨情:江门五邑享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江门及新会的发展历来都得到海外华侨大力支持。近年江门政府还专门组织了“侨乡旅游节”,借华侨之力发展旅游、发展经济(新会围垦小学就是新会著名旅港华侨黄球先生来垦区参观时捐建的)。如何打好华侨牌来促进垦区旅游开发?我们将在专题策划中谈及。u “一方净土”:所谓一方净土不仅仅指垦区几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更是指当地治安稳定,民风淳朴。垦区地广人稀,极少刑事民事案件发生,民风勤劳纯朴。和都市里人情淡漠、竞争激烈相比,这也是是一笔巨大旅游财富,构成了一种人文资源吸引力。三.旅游市场基础(一)政府主导型旅游:江门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开拓步伐很大,相继取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搞了“万人游江门”活动、“侨乡旅游节”等促销活动。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对于提升江门整体旅游整体形象、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帮助很大,围垦发展旅游同样要受惠于此。但是这些促销活动的主题还是局限在奎峰山等成熟景区,忽略了像围垦这种休闲层面和专项层面的生态景区。 (二)围垦旅游的自发力量:围垦在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中目前缺乏地位,但是在自发的自助游界颇有口碑。尤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盛行,一大批“驴友们”更是以自助游形式跨山涉水来到围垦寻找它们心中的圣地,越来越多的金领、白领人士渴望能逃脱喧嚣都市,看一看生命的本绿,呼吸一口最新鲜的空气,尝一口野生海鲜。从一些网上论坛可以窥见这股力量!自发旅游客主要来自:生态旅游爱好者、假日休闲垂钓者、尝购海鲜者、倾慕优美湿地景观的艺术爱好者等。(二)客源区消费行为偏好:u 珠三角地区自助游、自驾游日益流行。珠三角较殷实经济水平,发达的交通,现代休闲的观念,使得使人们摆脱团队束缚、独立自主游好玩好的愿望更加迫切。这种消费倾向对于围垦这种地处市郊、并不具备传统观光名气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有利的。 u 珠三角地区具备生态环保观念的高素质人群多,有环保旅游休闲观念。u 俗话说“吃在广东”,广东人素来讲究吃。沿海的地理环境养成了对海鲜的偏好。随着珠三角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生态环保观念的日益被接受,珠三角地区人们对于原生态无污染的海鲜食品最为青睐。这种消费行为偏好,正是围垦发展生态农业体验旅游的优势之一。第三章 项目定位一.SWOT战略分析优势与机遇:u 区位优势:珠三角强大客源输出,江门较好的旅游环境,项目和银洲湖畔众景点沿线成片。u 时代机遇:旅游大势由观光发展到休闲体验和生态旅游日益成为潮流,给予本项目最大机遇。(像围垦这种资源在传统观光占据旅游主流的时代,要开发成功简直是难以想象的。)u 政策优势:国家对单纯的农业围垦有限制之势,而对生态农业旅游则是大力提倡的。围垦派出机构也有意顺应时代,突破围垦传统单一经济格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u 舆论优势:随着沿海很多围垦区对生态的破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舆论上对传统的找大海要地的围垦颇持质疑声。新会围垦近年来自觉走生态化路子,现在进一步与旅游相结合,势必成为围垦新出路的先锋,会得到舆论的正面支持。u 民间认可:尽管官方对围垦作为旅游点的推洽传播不力。但众多“驴友”“摄影爱好者”等在围垦还缺乏旅游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自发而来的行为,充分表明了站在生态旅游和休闲体验旅游层面垦区已经得到了自发认可,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垦区旅游业前途不可限量。劣势与威胁:u 旅游形象传播乏力:围垦虽然适宜休闲层面和专题旅游开发,但计划经济时代的纯农业定位,再加上传统片面的旅游资源观对生态景观、通俗景观的认识不足,导致围垦区一直在旅游界缺乏传播基础,“藏在深闺人未识”。缺乏传播、缺乏品牌形象基础可谓是本项目开发最大难点。我们将通过专题策划巧妙解决之。u 急剧的市场竞争:尽管珠三角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输出地的双重能力都很强,但珠三角9市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内部客源的拉锯竞争、此消彼长也不可轻视。二.主题定位在对项目宏观把握和基础剖析的基础上,我们用SWOT战略分析法列举了牵涉战略定位的各方要素,最后综合得出如下定位:主题:体验式生态农业+开放式湿地公园命名:《江门围垦·湿地公园》(或:《新会围垦·湿地公园》)强调“围垦·湿地”的并称,目的是在传播上给与受众强烈的对比刺激,因为在普遍观念里,“围垦”与“湿地”是天敌,怎么可能并生共存为一个公园呢?主题传播口号:“珠三角最后一块净土——新会围垦·湿地公园”或:鱼潜溪泾,人隐蔗林——大地艺术,新会围垦·湿地公园或:来江门生态农业湿地围垦,过一天渔猎生活,寻一份自然心情或:雀倚牛角,人落蕉林;江门围垦,别有洞天或:江门围垦好吝啬:只有新鲜空气,只有野生虾蟹,只有不施展化肥的新会甜橙 或:新会围垦:野草之美,野虾之美,渔牧之美主题开发思路:根据宏观层面、基础层面的把握和SWOT战略分析,我们认为围垦要走生态旅游的路子、深度体验式休闲旅游的路子,再进一步根据现有渔农业和湿地资源有机结合的特色依托,将其定位于:体验式生态农业+开放式湿地公园。所谓深度体验,就是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大城市市郊的依赖科技为卖点的观光式农业旅游区分开来;所谓生态,就是要保持并发扬围垦各种渔农产品的环保特性已经景观的荒野情趣;所谓湿地公园,一大半是围垦几十年历史中自然而成的,另一半还需要人工艺术加工;所谓开放式,是从市场策略上强调公园的免费敞开“放水养鱼”,然后侧重从体验式生态农业中获取利润回报。一句话概括:“开放式湿地公园”是品牌依托,“体验式生态农业”是市场回报!三.市场目标定位(一)从出游目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游、节假休闲游、美食体验游、渔趣农趣体验游,以及远期的会议游、度假游、康体游。(二)从出游方式角度:大力发展自助游与半自助游市场。(三)从客源区域角度:珠三角西侧客源是主力市场;其次是珠三角东侧市场;再次是五邑华侨市场和其它机会市场。(四)从分阶段开发角度:第一期05到06年,侧重在广大自助游尤其是生态环保自助游市场、自驾车假日休闲市场的专门旅游圈子里面打出名气。本阶段盈利在其次,扭转围垦传统产业结构印象,树立生态湿地旅游美名才是最重要的。第二期07到10年,侧重体验式生态农业开发,尤其是海鲜美食和特色水果。本阶段将推出系列成熟产品,越来越面向大众,是市场回报期。第三期,远期,在名气传播开,各种深度体验产品推出来后,新会围垦势必改变江门旅游格局,成为赫赫有名的“珠三角最后一块净土”,成为江门旅游热点。围垦区生地变熟地,可以依托景区进行高档地产开发,比如高尔夫球场、会议疗养型旅游设施等。第四章 竞合关系分析及对策在现代旅游业,一个项目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定位开发的得当与否,更取决于资源、市场与周边的竞和关系,因此我们特劈专章分析此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一.三个层次u 第一个层次是江门市区和会城区范围内旅游景点:从北至南,有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围、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近邻古蔸山温泉度假区和崖门古战场景区等,新会围垦的资源特色、市场导向和它们基本形成差异化,主要是合作关系,利于开发成线;u 第二个层次是在江门五邑内部,恩平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台山川岛号称小夏威夷,开平有独具侨乡特色的雕楼、新会区目前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奎峰山景区、“鸟的天堂”等知名景点(将来还有“珠三角最后一块净土——新会围垦·湿地公园”)。江门五邑对外的旅游品牌形象基本形成错位互补。u 第三个层次是珠三角,珠三角九市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方面这提升了整体旅游环境有“扎堆效应”,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竞争张力。二.两个专门范围u 一是周边生态农业旅游考察:考察结果是周边多数城市市郊都有观光型生态农业,但都是依赖高科技、以观光猎奇为卖点(江门也有一个紧邻小鸟天堂的现代农业基地,也是科普型的),而围垦生态农业卖点显然在休闲体验和野生野趣上,也形成了差异化与市场细分。u 二是周边湿地生态资源型产品比较:在最近邻的中山市、佛山市没有这种景区。在珠三角比较有名的目前有三处,一是广州番禺的森林湿地公园;二是珠海澳淇岛红树林湿地公园;三是香港湿地公园目前在建。仔细比较,发现本项目还是可以实现差异华,找到特色的,番禺的有“先入为主”优势,号称广东首个湿地公园,04年建成。不过它属于森林型湿地,地貌不同,缺乏新会围垦天高云淡、视野开阔的特色;香港的则无法摆脱城市背景过度工业化的弊端,湿地周边却是高楼背影,新会围垦相比原生态的野趣要浓厚得多;珠海的旅游吸引物比较单调,以红树林为主,新会围垦自然湿地景观和人文改造成果相得益彰,垦区内桨声帆影、蔗海蕉林、生态海鲜,自然人文有机融合,游、娱、购、食诸多旅游吸引要素并存。第五章 初步分区规划一.分区设想围垦区面积达10万余亩,根据地貌和产业分布特点,大致可区划为七大功能区:休闲渔业区、大地艺术湿地生态区、野营区、原生态保护区、农趣区,以及会议疗养度假区、高尔夫区(后两区属于远期开发)。分区景观设计的理念:一方面不可能有完全脱离人工的自然,像观鸟区就可能要造些景观高地以便观鸟角度;另一方面注意保留原生情趣,比如需要草景观的位置就不必引进昂贵的西方草皮,可以修葺野草。再比如如果有60年代的围垦建筑遗存也可以适当保留,制造出怀旧体验的景观话语环境。二.休闲渔业区设计u 运动形态。主要是以渔猎为主的休闲运动。这也是目前最有基础的一项;u 体验形态。就是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活动,如进入养殖区采集蚌蛤虾蟹等;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