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探秘:独龙江 |
[游记]探秘:独龙江 |
2008-05-22 sina.com.cn |
探秘:独龙江 2007-11-21 13:09:38 大中小 标签:随笔/感悟 有人让你放慢脚步来欣赏风景; 有人让你快步寻找最远的地方。 为什么不让自己随心寻找方向呢? 忠告:这里拒绝弱者,如果你的行程是为了享受,请另选一个地方。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或者你正努力让自己不再懦弱。 请试想一下这样一个画面: 在一个山谷,铭刻从山顶到山脚三千八百零四米之间的景色;在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04人的地方大声呼唤真实的自己;与4111个独龙族兄弟在高低错落的‘神田’里彻夜歌唱;用比国家地理更令人崇敬的身姿去目睹高山湖的迷境…… 这里是独龙江,在这里能变得强大。 1894年法国亲王Priucde 用心,在云南最后珍藏的旅游天堂里发现更多专属于你的奇迹。 独龙江是地图上的一个点,却是千万行者梦往的神山圣地。假若我去独龙江,必定每一次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与神山、圣水共吟。要去独龙江是需要认真做足一番功课的:锻炼身体、搜集资料、历练内心还有保持好奇。 去独龙江乡的参考行程如下,建议各位在安排形成的时候不要刻板的以为是去那种呆上几天,照上一摞再也不会翻阅的照片,留下无数酒瓶,只能消费不能回味的地方。应该把行程安排的宽松点再宽松点,因为这将是一次朝圣之旅,给你的梦寻找一个归宿的地方。(*去独龙江先得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具体行程请参阅《寻梦:丙中洛》) 进独龙江的路有两条,一条是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人马驿道,全长65公里,称为独龙江驿道,需步行3-4天。经吉速底、嘎足、其期、东哨房,穿越原始森林,翻越海拔3842米的南磨王山丫口,然后到达独龙江乡巴坡村。 建议第一天住其期,第二天住东哨房或西哨房,第三天住巴坡。沿途幽深宁静,古木参天,溪流纵横,风光独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气候变化快,在雨天毒蛊肆虐,一定要请当地向导或马帮带路。带足食品、宿营装备和应急药品。 另一条是1999年12月通车的独龙江公路,全长96.2公里,单边乘车需6小时左右,经过黑娃底,高山神田,翻越海拔3380米的黑普布洛丫口,到达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沿途景色优美,有时古林参天,有时飞瀑林立,有时岩石嶙峋,从阔叶林到针叶林、竹林,又从竹林到针叶林、阔叶林,路途景色美不胜收。但因降水较多,公路经常塌方堵路。公路弯多路窄,通行条件较差只有越野车才能进入,应谨慎驾驶,途中下车也应注意安全。提示:进入前请检查方向、制动、加足油料,带好途中食品 北线一:孔当村—12KM—献九当村—12KM—龙元村—8KM—迪政当村。全程 北线二:迪政当—2KM—雄当—5KM—普尔—3KM—木当—28KM—丙中洛—42KM—贡山县城。全程约80公里,其中迪政当村至木当无公路,只能步行,沿途小路崎岖,还需翻越雪山,应找好当地向导、背工,年龄偏大,身体不适者不宜前往。 北线三:迪政当—2KM—熊当—4KM—班—6KM—向红。全程约12公里,此线只有崎岖小路,路途艰辛,困难较多,十分危险,不提倡前行。 南线一:孔当—24KM—巴坡—23KM—马库—3KM—哈滂瀑布—2KM—钦朗当。全程约52公里,其中孔当至马库已通公路,马库至41号界碑需步行。 另有从马库到帮唐山口,容郎山口,土色帮拉孜山,孔当至龙戛旁山,迪政当至萨拉山口等探险线路,由于平时无人行走,毒蛇挡道,野兽出没,不提倡前行。 如果还有什么具体事宜需要咨询,请联系当地部门。特别推荐贡山县旅游局,这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特别要说明的是,如果你是要去独龙江,他们会把你当作勇士一样来欢迎你,并竭尽全力地为你提供优质服务。 *以下是一些常用电话: 贡山县旅游局:0886-3512285; 贡山县客运站:0886-3511496 贡山县人民医院:0886-3511065 贡山县疾控中心:0886-3511419 贡山县公安局:0886-3511110 峡谷酒店:0886-3511666 贡山明珠酒店:0886-3511178 贡山通宝酒店:0886-3513339 纹面独龙环保户外运动俱乐部:0886-3513678 纹面独龙庄园:08863513678 客松旺旅社:13988614099 客松旺饭店:13988672373 独龙江旅社:13988619615 龙江旅社: 金花旅社: 和平旅社: 让我们先用很官方的口吻来介绍独龙江的全貌: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北部,东面以高黎贡山为界与贡山县的丙中洛乡、茨开镇相邻,北接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西倚担当力卡山并与缅甸毗连,总面积为1994平方公里,东西横距34公里,南北纵距91.7公里,全乡辖马库、巴坡、孔当、献九当、龙元、迪政当6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838户,在独龙江居住的独龙族总人口411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4人。独龙江从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纵贯全境,形成了独龙江峡谷,两岸居住着独龙族。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每年从12月至翌年的5月期间大雪封山,与外界无法来往。几百年来,独龙族同胞代代生息在独龙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舒拉岭东麓的独龙江,上游称克涝洛河,在斯任与麻必洛河汇合后始称独龙江。在我国境内总长178·6公里,从马库钦朗当村出境后,最后流入印度洋,是伊洛瓦底江上游恩梅开江的主流之一。东接巍峨峻秀的高黎贡山,西岸是逶迤雄伟的担当力卡山。两山南北逶迤,绵延起伏,山峦巍峨,林海浩瀚,从山脚到山顶相对高差3804米,气候类型多样,从河谷到山顶,可以划分出从南亚热带到高山亚寒带的7个垂直气候带,相应形成了明显的植物垂直带谱景观,森林覆盖率高达96,是我国古老、珍稀动植物的集萃地之一,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之一。由于大多数支流谷地内植被覆盖较好,所以独龙江水呈蓝绿色,泥沙含量少,一年四季河水清澈。两岸景色怡然。 在独龙江生活的是中国最具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独龙族。独龙族只有5600多人,80散居在这条南北延伸的峡谷中,由于地势陡峭,加之多雨,他们一般把住房建在较高的山地上,居民集中居住的较少,很多时候一山一户。他们的住房南北不一。北部地区多数是木垒房,南部多数是竹篾房,均靠山打桩,一般离地二三尺高,木垒房四周以由上而下排列的椽子为墙,内铺木板或竹篾笆,上盖茅草,内铺竹篾笆,竹篾房两端都设有门,上下架木梯,木垒房只有一道门,门朝南开。独龙族至今还保留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传统美德,他们的门从不上锁,用一根木棍横放门口,就表示主人不在家。每到粮食收获季节,他们就在地边盖一栋小楼储存粮食,从不上锁小楼,在当地被称为包谷楼。独龙人出远门时,会把返回用的粮食用袋子挂在路边,以便返回时食用。当他们发现岩蜂窝或鸟窝,就削一根棍子,把上端削成箭头的形状插在地上,箭头对准所发现之物就表示此物已有主人,其他人就不会动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c9fcf01000aoi.html3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