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门关游记 |
[游记]石门关游记 |
2008-02-08 lotour.com |
石门关游记 早晨八九点钟,我同朋友,从县城出发,踏上了期盼已久的重游石门关之旅。迎着朝霞驱车行驶数公里,位于点苍山马龙峰下的石门关景观便扑入视野。从远处望去,两扇雄峙的青翠崖壁,宛如一道巍巍的巨大石门;而定睛细眺大峡谷,正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所描绘的:“其内崇山叠映,云影出没,令人神跃。” 顺青石块铺就的小径,吟诵着清代诗人张道凝的“石门不锁为谁开?壁高千寻望几回!自古乾坤归阖辟,于今赏眺出尘埃。雪消岭上溪添玉,春到人间径绣苔。余本宦游踪未定,好将此地当乡台”的诗章,款款来到石门关口,我不禁深深为一泓破峡而出,喷珠溅玉的湍溪倾倒了:这是多么纯净清洌的水呵,真不愧为皑皑点苍白雪的晶莹之泪汇聚而成的。特别是关门口几块巨石下边的那一潭方圆两三丈,深达数公尺却莹澈见底并飘满天光云影的碧水,更是冰清玉洁得令人在凝眸潜思默想之际,似乎已悠悠超凡脱俗。 在关口玩赏半晌,我们又漫步走进“高岩蔽日,阴森窈窕”的石门大峡谷里。忽觉风生水面,清寒逼人。循着夹杂在深翳萦密的灌木和野蒿丛中的幽僻曲径,彳亍前行。森森的涧壑虽七弯八拐,忽宽忽窄,但给人的感觉则是空旷疏朗、气势恢宏。愈往前走,两旁的千仞崖壁愈峻峭如削和奇险壮丽。而在跌宕起伏的溪谷中,不独多喧虺的奔流、飞湍、泻瀑,以及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峭岩巨石,也多回清倒影、波光粼粼的碧波绿潭。爬行了约两三里远近,忽闻一种声响隐隐约约,如沉雷轰鸣。寻声找去,乍见一叠溪水,从高达几十米的危崖间陡然跌落,形成一帘飘飘洒洒的美丽瀑布———即七叠水瀑布。徘徊在瀑布前,仰望头顶,只见青峰夹着的、显得异常湛蓝和高远的天宇间,洁白的云朵悠悠移动;周围则悬崖耸翠,虬松倒挂,茑萝蔓延;而耳畔除了溪流声、飞瀑声和微风度来的松涛声外,更有鸟音送幽。好一个幽邃绝美的仙境洞天呵!此情此景给人的感觉,正如前人所吟咏感叹的:“到此已教尘念断,不须灵药换凡胎”。 在瀑布前流连良久,我们便顺着萦绕在悬崖峭壁间的近年修建的人工栈道,兴致勃勃地继续往上攀登。由于头顶似乎是摇摇欲坠的沉沉悬崖,脚下又是水声轰鸣的万丈深渊,因而愈往上攀登,愈觉得危情四伏、奇险逼人,尽管有护栏保护着,还是给人一种“身登青云梯”的战战兢兢,甚至是惊心动魄的探险刺激感。爬几步就要停一停,停一停又爬几步,逗逗留留,大约半个来小时后,我们才终于登上了位于岩峰挺秀的石门山顶的道家名刹———玉皇阁。这时,再回过头来,站在玉皇阁前边“一览众山小”的悬崖上,静静俯瞰着漾濞江两岸错落有致而又气象万千的田园山水风光,更给人一种“风景如画,人在画中”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稍事休息片刻,我们又乘兴游览了镶嵌在石门山上的金鞍寺、仙人洞、花菽庵石洞等名胜古迹及自然奇观。 当大家怀着多少有些恋恋不舍和意犹未尽的心情,从石门山上循着旧日的足迹,略显疲惫地踏上归途时,已是夕阳西下,暮霭纷纷的黄昏时分了。这时,从石门山坡上往下看,溶溶的暝色,将不远处田园里突兀起的那座小山岗,涂染得异常神奇,远远望去,酷似一艘静静停靠在港湾的战舰。再举目远眺,远山淡淡的,显得极遥远,给人一种若有似无的缥缈感觉。忽然,同游的一位朋友不禁喟然叹息说:“可惜没有不散的筵席啊!”听了这似乎弥漫着无限留恋之意和无可奈何情思的感慨,我心中也不禁微微为之一动。然而,我的感觉依然是惬意的。我以为“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固然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种美中不足,但只要拥有美好的记忆,又何必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自然现象,而作无谓的惆怅感伤呢?
|
转自:http://bbs.lotour.com/dispbbs_60_100284_1.html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