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徒步秋那桶 -滇西五记之一 |
[游记]徒步秋那桶 -滇西五记之一 |
2007-08-07 |
飞机飞抵昆明后,在火车站坐上开往福贡的夜班车,经六库到福贡,再在福贡转车到贡山,再从贡山转车,直扑丙中洛。过六库后,车子一直是沿着怒江大峡谷行驶着,途经石月亮、怒江第一湾等景区。 丙中洛,最早我还是从田壮壮的《德拉姆》中知道这个名字,藏语的意思是“藏人的村庄”。在那里,我们不难发现田壮壮拍的《德拉姆》境头,只是电影中原来的乡村卫生院已被拆除。 丙中洛确实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空气清晰,水就是山上的雪水融化而成,都是优质的矿泉山。有一说法,希尔顿写的《消失的地平线》描写的香格里拉其实是指这里,只不过朴实的丙中洛人不善于宣传自己罢了。 远山望去,好像是一个嗽嘛在作辑,当地人尊其为神山,爬上半山腰的观景台,前后两座雪山一览无余。周围散布着点点村庄。村民盖的房屋的屋顶是由块块山石盖成,在阳光的照耀下份外耀眼。 从丙中洛到秋那桶村,是条沿怒江的经典徒步线路,全长17公里,而且基本是平地,一般4~5小时就可完成,路上要经过重丁村天主教堂、普化嗽嘛寺、石门关、四季桶、朝红桥、五里村、茶马古道等景点。 五里村要走过所谓的茶马古道才能前往,但观赏五里村的最好位置是在怒江的对岸进行远眺。村庄里麦田在风的吹动下形成层层麦浪,好象是在看舞台表演的团体操,而五里村却静静地躺在那里,动和静就这样在那里形成了绝妙的对比。五里村有条溪流直通怒江,当地人利用溪流的水建了一个磨房。 四季桶的特点是建在怒江边,好象当地的村民就枕着怒江而生生息息。 秋那桶要沿着秋那桶大峡谷盘山而上,那里被称为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我喜欢雨后的秋那桶,雨后的清晨,秋那桶被一层层云雾紧紧地裹住;我喜欢清晨和黄昏时秋那桶,清晨和黄昏缕缕炊烟从村落里升起;我喜欢酒满阳光的秋那桶,阳光将秋那桶的色彩照映的格外绚丽,在逆光下,我把它们尽情地摄入镜头。 我也喜欢秋那桶的人朴实和奔放。我们投宿的余新民家是一个信天主教的藏民,在离开秋那桶的那个晚上,我们围着火炉,喝着自酿的“古根酒”和米酒,听主人和主妇唱着奔放的藏族民歌,尽情地享受人间的欢乐。 到秋那桶,不去走秋那桶大峡谷是大遗撼,到秋那桶的第二天,主人要带我们去看雪山脚下的野杜鹃,一路上,就是沿着秋那桶大峡谷前进的。秋那桶大峡谷,风景秀丽,但也是险象环生,一声石头刚好从我身后滚下,还好我反应快了点。还有两处悬崖需要攀岩。那天,回程后还碰到大雨,一座简易桥已被水冲走,我只能脱下鞋,忍着溪水刺骨的冰冻,涉水过河。还好是条水并不太深的溪流。 丙中洛到秋那桶的那条路相对对比较成熟,它带给你的感受是沿途村庄的秀美,而要感觉怒江峡谷的险峻则要去察瓦龙。 攻略: 1、住藏民家最好带有杀虫剂,那里跳蚤和臭虫很多,我被咬了好几块。 2、在秋那桶可住余新民家,他和丁大妈、阿洛都是亲戚。 3、走秋那桶大峡谷最好由当地村民带路,我们付了50元。 |
原始链接: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03111 |
转自:3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