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一高黎贡山腾冲游记(三) |
[游记]五一高黎贡山腾冲游记(三) |
2007-07-16 zoneheng.com |
16:00到达和顺乡的大门口石牌坊前。因为有点晒,再加上门口人头攒动,没顾上仔细打量和顺,反正还要在和顺乡过好几天呢,以后再详细体味。打电话给张阿姨,她出来接我们,这样还可以不用买门票,但如果想进和顺的景点(如抗战博物馆、图书馆、元龙阁、湾楼子民居、艾思奇故居等),还是需要购买50元/人的通票。等张阿姨的功夫,我们与陈师傅结帐,结果张嘴要我们三百元,搞得我们很尴尬。因为是朋友介绍,提前也没有谈好去北海、青海和坝派的价格,只好认宰,争取了半天,给了230元(加上昨天多给的50元,实际这一天是280元。昨天是250元。像是对我这个笨家伙的嘲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提前说好价格,别再被宰。陈师傅的作为,使得我对腾冲人民的印象非常不好。再次证明,旅游的精神污染太大了。 16:15,张阿姨出来接我们,果然如我想象,长得很和善也很热情,看年纪有六十左右,普通话说的还算不错,大家基本能听懂。更令人震惊的是,她顺手就抄起我足有三十斤的背包,健步飞奔,我追了半天才把背包抢了回来。她一边走,一边说着欢迎我们的话,说着她的房子如何如何好的话。路上,我们遇到了张阿姨的一个房客,一个三十岁左右,穿着很户外的小伙子,他是江苏某电视台的记者。小伙子不断给阿姨道歉,因为昨天没回来住,也没跟阿姨打招呼,害得阿姨留门到半夜。这又使我们对张阿姨的热心和敬业加分不少。 从和顺大门进入后,过小桥,向右手走不远,有一个巷口叫“李家巷”,沿着巷子上行(坡啊)一段后,再右转就到了“三成号”。一进这古朴的院子,F就控制不住地高喊,我太喜欢这儿了。老P,你安排的太好了!这也让我一直担着的心放了下来。 该如何描述这座让F大姐激动的古宅呢?我就不怕罗嗦地说一说。三排房子围成的一组建筑,呈“日”字型,像两个四合院的组合。大门在左下侧,下侧、右下侧房子为二层楼,上下均为住房(我们的房间在下侧的二层,房东住在我们楼下)。中间的房子,下层是一个宽敞的通道,同时也可以当成客厅,是我们未来几天主要的活动场所;上层是过去的贵宾客厅,南北通透,又高高在上,可惜现在还没修复好,修好后一定是一个很爽的待客之地。左上和右上都是厨房,一荤一素,很是讲究,灶具都是二百年前的样子。因为是厨房,所以没修成两层楼,房顶很高,便于油烟排放。正上方是祖堂,建在一米五左右的地基上,要上七级台阶,高大的房屋里供着祖先牌位。祖堂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中间的通道和通道上的贵宾厅(虽然因为体重太大没敢上去),通道使两个院子既保持连接又有独立性,同时使院子内的视野更开阔,很大气。张阿姨不无自豪地说,因为祖上是有名的大商人,家里经常来客人,所以修成这样,上下都能待客。这种设计在和顺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栋房子是和顺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民居,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房子围合出来的两个小院,摆了很多盆景花,品种为梅花、三角梅、茶花等,其中三角梅正是怒放的季节,为小院增色不少。房子是一色的楸木主材,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依然坚固不朽。木材没有刷漆,显出楸木的本色,看着真漂亮。许多地方有精美的雕花,各种式样的格子窗,古朴典雅。地基为火山石,黑黑的,看着就有历史,冲着街道的部分包了一层土坯,据说可以防水保温。土坯外曾经刷过一层白灰,现在已经剥落,沧桑感极强。 罗罗嗦嗦说完自己看到的,引用一段网站文字,介绍一下三成号的历史:“三成号,和顺李家巷李学琛开创,始商于干崖,子文魁继承营业,孙李茂、李茂林俩发展于八莫,与荷花乡蔺自新,所谋意成,同舟共济,成立“三成号”,移总号于缅京洞缪,尹蓉掌号务,后迁新都曼德里。至大榜、大棅、大森继承父辈业,长期侨缅经营。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杜文秀起义后,蔡七二进入和顺,将“三成号”货栈财物抢夺一空,据传说被劫白银20余万两。从此,商号变成乡村中地名,枝繁叶茂。” 我们住的这个古宅,就是当年“三成号”其中一个创始人留下的祖宅(忘记是李茂还是李茂林了,不敢瞎说),古宅现在的主人李大叔(张阿姨的丈夫)是其嫡传后人。另外两家的房子也紧邻李大叔家,一个已经开发成民居旅馆(应该是荷花乡蔺家的故居),叫“书馨小院”;另一个(李家另一兄弟)因为后人都出国了,大门紧闭着。 我们的房间在二楼,楼梯很窄、很陡,俺这种胖子需要侧身才能上去,尤其是背着登山包,很费劲。房间隔得大小很适合,通风也不错。床是单人的席梦思(要是当地传统的床就更好了,但可能多数游客接受不了),床单、被罩、枕巾等都非常干净。唯一缺憾是隔音不好,隔壁同伴的一举一动我这边都听得一清二楚。厕所在一层的角落里,一排三个,分别是男厕、女厕和洗澡间,楼道里是盥洗盆和镜子。洗澡间里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厕所里是现代的蹲坑和抽水马桶,打扫的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异味。这点让F和Z两位女士非常满意。毕竟,我们都是“叶公好龙”型的体验者,房间可以简陋,但一定要干净,厕所必须是现代且干净的! 放好行李,我们坐在通道里休息聊天。记者小伙子(忘记人家姓什么了)已经收拾好东西,也在通道里等张阿姨,准备结帐离开了。等待的功夫,和我们聊了起来,他出来一个多月了,从四川进西藏,又从西藏进云南,最后落脚和顺,感觉和顺非常好,对“三成号”也赞美绝口。看到L的装备中有探路者的背包,发出感叹,探路者的背包背负性太差,衣服防水性差,害得自己在西藏着凉感冒,到现在还发烧咳嗽。L深表同意。既然有了共同语言,记者小伙子临走时拿出几张薄纸片,“这是几张和顺景点的手写票,其他省电视台朋友给我的,我要走了,送给你们吧。”真祖国处处有好人啊。 记者小伙子离开不久,“三成号”的男主人李大叔回来了。个子不高,比较瘦(好像云南胖人少,所以我走到哪里都特显眼),感觉性格比较内向,向我们微笑地打了招呼,自己就开始坐下吸烟。看着大叔刻满沧桑的脸,我犯病似地突然冒出一句,“大叔您好,您七十几了?”李大叔回答“五十八。”我晕!我尴!感觉脸上开始发热,赶紧转移话题说别的。大叔似乎也没在意,继续低头抽他的烟。 云南天黑的确实晚,都已经18:30了,依然阳光灿烂。为了不辜负这难得的好天气,不辜负和顺这美丽的地方,我们决定去镇子里转转。估计我们新来乍到,对古镇的曲折道路会比较陌生,天色也不是很早了,怕我们找不回来,张阿姨有点不放心,李大叔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导游的任务。 出了“三成号”,李大叔带着我们曲里拐弯地在巷子里穿行,方向应该是向东,同时给我们介绍着和顺。总结李大叔的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1、和顺历史很久远,历史上镇子里多数人以经商为主,在腾冲是最富裕的地方。一般男人结婚后三天就要出门经商,如果不去,会被人笑话没出息。因为地处边境地带,多数人会去缅甸、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许多人在国外定居,因此和顺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侨乡; 2、和顺人热爱公益事业,道德观念强,对公共设施捐款、投入比较大,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所以居民的素质比较高,街道比较整齐也比较干净。从街道上经常可见捐款的功德碑; 3、和顺主要由八大姓氏的居民组成(李、刘、寸、张、贾、尹、钏、杨),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宗祠,建造的都很气派,而且各具特色; 4、和顺现在由柏联公司负责开发,公司的几个老总很能干,把和顺的名气打出去了,目前来的游客很多; 5、和顺的景观被电线杆和太阳能热水器给破坏了,柏联公司正在进行电线入地工程,投入很大; 6、和顺的街道过去台阶多,很有味道,但现在为了满足车辆进镇子,许多地方给修成坡道了,不好看了。 穿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突然象是从仙境跌入了凡间。原来是到了旅游景区,餐馆、网吧、摊贩、玉石店,灯红酒绿的,还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大军,穿梭的电瓶车,立刻感觉很扫兴。如果和顺继续开发下去,是不是会成为第二个丽江,空有一个古镇的外壳,而失去和顺真正的味道? 我们到达的是和顺东区,也叫水锥村,顺着旅游道路(也叫环乡路),左手是河,右手是成片的建筑,如果不是喧闹,感觉应该会很好。河边已经修建了不少餐馆,网上著名的餐馆“水上人家”就在此处,环境看着还是不错的,据说菜品的味道也不错。路的右手,我们看到八大宗祠中的两个——“刘氏宗祠”和“李氏宗祠”。两个宗祠挨的很近,刘氏宗祠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要买票才能进入,免了。李氏宗祠可以免费进入,因为宗祠的配楼被人承包当餐馆了。李氏宗祠是和顺最大的宗祠,依山而见,很有气势,看样子当年和顺李家的势力是最大的,所以占据了最好的位置,修建的也最宏大。宗祠里有不少古树花草,建筑也很精美,功能分区也十分合理周到。但对于建筑的描述实在太难了,这里就不多描述了,有机会大家自己去体会吧。因为是李氏宗祠,所以同行的L还装模作样地跪拜了一把,逗得我们肚皮都要翻了。 继续向东,到达大月台、元龙潭和元龙阁。大月台实际上是一个小广场,西侧修了一个象丽江的水车,月台中心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榕树,使大月台显得郁郁葱葱的,很有生气。月台东侧是元龙潭,潭水平静碧绿,中间还有一个小亭子。隔着元龙潭就是依山而建的元龙阁,白色的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又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大月台的一角还有一个特殊的方形亭子伸入到元龙潭中,亭子里不是我们常见的可以休息的围栏,而是用大石条铺成的方格,方格中间都是潭水,有居民正在洗衣服。这就是著名的洗衣亭!因为和顺的男人们外出经商,家里的活都交给了妇女们,为了让妇女们洗衣服时不受日晒雨淋,居民们合资给她们专门修建了洗衣亭。象这样的洗衣亭和顺有好几个,很感人吧。 过了大月台就是和顺名人艾思奇的故居,可惜天色已晚,再加上还要购票,没有上去。我们几个在大月台转悠了转悠,拍了些相片,就打道回府了。 回到“三成号”,张阿姨已经做好了晚饭,地道的和顺风味,地道的三成号私家菜,香。对于张阿姨的手艺,我会在后几天专门介绍。 因为大家体力恢复的不错,所以计划明天去云峰山、火山和热海,想让李大叔帮助联系一个车。李大叔立刻打电话把他的好邻居叫来,一位中年偏下的师傅,姓寸。谈好包车的价格,300元。明天早上6:00准时出发!真是一切顺利。 酒足饭饱,我们还沉浸在兴奋中,一点也不累,也不想休息,开始和李大叔聊天。别看李大叔开始的时候很内向,不太爱说话,但熟悉后,发现他是一个很健谈,而且知识很渊博的人。看到我们的旅游方式和其他游客不太一样,他热情地、再次自告奋勇地提出,后天要带我们去最适合拍日出的地方,那个地方只有他知道!一直到快11:00,三成号的其他游客都睡觉了,为了不影响人家休息,我们才回屋。 床很舒服,被子干燥而温暖,毕竟累了一天,一会儿便睡着了。 三成号民居电话:0875-5158379 一般 |
转自:http://www.zoneheng.com/dispbbs.asp?boardID=16&ID=10791&page=14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