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径探幽 |
[游记]古径探幽 |
2007-07-19 czlogo.cn |
古径探幽(原创龙湖寨游记) 想到龙湖古寨转转,可是总抽不出时间。趁着这几天休假,借着斜阳,一个人开着车,悄悄上路。 想像中的古寨,应该是一片宁静的,古老的房屋,幽长的石板路,和蔼慈祥的老人……眼前的古寨,却有着另一种即是熟悉,又恍如隔世的感觉。 古寨的门口,一棵茂盛的老榕树,在夕阳下闪着光辉,为这古寨增添了一股韵味。我停下来拍照,刚好有一白发老翁经过。在他的指点下,我了解了古寨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 寨门上“龙湖”二字,是从清代状元梁国治的题书“龙湖书院”中,拓下了 “龙湖”二字,分别嵌于南北寨门的,并成为龙湖寨标志性的题字。几百年过去了,了解这两个字来缘的人并不多,渐渐地演变成了一句老话:自古有之。 寨门西侧立有一石碑,“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见证的是抗御倭寇的历史,凝聚着以前军民一心抗战的心血。经历了岁月的洗涤,老翁的印象也有点模糊了。 不忍心让车的响声,吵醒这沉睡般的古寨,侵犯古寨的清幽,我决定将车停在寨门口。谢绝了老翁盛情的带领,我独自踏进了这座古寨。 弯弯曲曲的石板路,经过岁月的洗涤,竟然泛起淡淡的光泽,悠悠地消失在古寨的深处。周围一片寂静,清晰地回响着自己的脚步声,我放慢脚步,轻轻地向前漫步。心,也随着沉湎…… 石板路一望无际,小道两旁是破旧的房子,大都没人居住了,显得有点冷清。很多旧屋的院门都紧闭着,大都己经上了锁,锁上也是锈迹斑斑,有的甚至只是虚掩着。透过门缝,隐约看到庭院里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每一处深深的庭院,日影斑驳,都记载着昌盛和荒凉,不免令人叹息。 各个朝代的古建筑,穿梭其中,祠堂、府第更是淋漓满目。我细细地从残旧的灯笼上,分辩各主人的姓氏。却发现原来这里包容了许许多多的姓氏,难怪有着“一乡百姓三刘四许九肖十二黄”的说法。各灯匾额题书也很多,潮人的文化、民间的风情在此显露无遗。“龙湖书院”、“文翰第”、“进士第”、“明经第”、“大夫第”、“御史第”等,钦佩的感觉,油然而生。 身边偶尔有村民经过,好奇的眼光,善意的笑容,热情的款待着我这个寻古探幽的外客。路边嘻玩的小孩子,更好奇地凑到跟前:姐姐,你从那里来?我哑然失笑,也调皮地跟他们说:姐姐是从寨外来的。突然有一种回乡偶书的感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庆幸我只是一个探幽者,不是回乡的游子,否则这满眼的荒凉,怕是更加的伤感。 走累了,我正寻思着是不是善等一下自己。在一小店门口,我停了下来,却意外地看到一老妈妈正在绣花。白发苍苍,戴着老花眼镜,飞针走线,神情十分专注,连我走到她身边都没有察觉。小孩子的嘻嚷声引起了她的注意,我腼滇地说想买矿泉水。老妈妈拿下眼镜,露出纯朴的眼睛,温和地笑了:不用买了,家里有茶呢,快进来喝。得知我是来探幽的外人,老妈妈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许多陈年旧事,也介绍了寨里十弯八曲的小路。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应着,老妈妈乐得呵呵大笑,周围的小孩子,也跟着嘻笑。 不知谁家的母亲,正高声寻找着小孩。旁边一个扎马鞭的小女孩应着,转身跑了,转弯的时候,仍不忘再回头看一看我,挥着黑呼呼的小手跟我说再见。我这才发现,不知不觉,天色己晚。辞别老妈妈,我顺着原路,走出这个神牵梦引的龙湖古寨。 出到寨门口,我看到那老翁还坐在寨口的榕树下,一个人抽着烟。老人一见我出来,站起来拍拍衣服准备走了。我热情地跟他告别,老人有点不好意思了地说,怕我的车放在外面没人看管不安全,所以他就没走开了。我的心豁然开朗,说不出的感动,只能一再地说谢谢。这里的纯朴,再次地敲击着我的心灵…… 回头再看看这神秘的古寨,我有着说不出的深沉和感动,仿佛任何言语,都不足以表达自己心灵深处的感动,任何的言语,在这古寨的面前,都显得那么的无力…… 夕阳,石板小道,古屋,老人,小孩……构成了这一片和睦的天地,也见证着历史,记载着历史,编写着历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岁月的流逝,这座千年古寨依然深沉博广!依然纯朴善良! |
转自:http://www.czlogo.cn/viewthread.php?tid=61&extra=page%03D1&sid=bxYH3L4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