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西最好玩的地方之涠洲岛 |
[游记]广西最好玩的地方之涠洲岛 |
2008-06-27 sina.com.cn |
表叔日日夜夜奋斗在海上,与海风相伴,与旭日相随。古铜色的皮肤是大海给予他的烙印。 小船悠哉悠哉地往外划了一大圈,转眼间划到了斜阳岛。斜阳岛是涠洲岛旁边的一个小岛,盛产各种各样的贝壳。但是那个地方本地人很少去。因为去一趟要半个来小时,所以去的都是外地游客的比较多。 我们把船停泊在浅滩,登上了斜阳岛。斜阳岛是一个新月型的小岛,凸出来的那半是一个浅滩,凹进去的那一半是一个悬崖。我叹道:斜阳岛真是独天得厚,浅滩与小潭具备。走上小滩,小小的小滩上已有不少游客在欢快地拾着白色的贝壳。偶有小孩淘气,刨着沙,挖出一两个螺兴奋的叫喊声引来周围的其他小孩的围观。 在斜阳岛另一面有一些潜水爱好者在专业的潜水员指导下,深入潭水下进行潜水。这边的潜水收费还是很合理的,才100来块钱。涠洲岛岛民基本上都互相认识,表叔和那里的潜水员沟通几声就让我穿上了潜水衣来到这里的水下世界。 水下的斜阳岛别有一番风景,鲜红的珊瑚,五彩的热带鱼,深绿色的水草,还有顶上的微波,构成了这个世界。那些珊瑚好象含羞草一般,轻轻一碰就缩回去了。水下的沙子很干净,细白细白的,一些小蟹见到有陌生的游客进入他们的领地,都匆忙躲到岩石后面。只有那些拖着肥胖身躯的小海星无处躲藏,躺在沙地上装死。如果你够细心那么你就会很轻易地捉住它。不一会功夫氧气桶就要耗尽了,我连忙划着蛙浆游了回去。上来一看时间,原来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原来已经过了半个小时。 夕阳西下,我们的小船偏离了斜阳岛,慢慢回到了表叔的“渔民基地”,在外面的海面上往往停泊着一些泡沫船,其实那些泡沫船是海鲜养殖船,船身下是一些硬朗的大网,网里面养殖着弹虾学名又称为赖尿虾,各种鱼类,还有蟹等等。涠洲岛以海鲜出名,但是其中最盛产的就是弹虾。弹虾肉质鲜美,不用怎么做,单是把它用开水烫熟了那鲜美的味道就充满屋子了。不过弹虾的吃法比较麻烦,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的虾,弹虾的壳是硬硬的,如果死命咬的话,那不仅吃不到好吃的肉,单是那硬硬的虾壳就已经可以把你搞到索然无味了。正宗的吃饭应该是轻轻用手把虾头掰下来,然后用牙咬破虾壳的侧身,用手沿着咬破的那个口把虾壳整块掰开,这样就露出里面鲜美的肉来了。熟了的弹虾,并不同于一般的虾,它并不是白里透红的,最准确的形容是白里透着紫红,紫红的成分越多,就说名这虾越肥。有些弹虾中间有一条红色的硬硬的膏物,其实那些是弹虾蛋,很好吃的。吃弹虾的时候,斯文不得,手牙并动才吃得了。古时候人们常说得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今日得吃弹虾三百只不妨长作涠洲人又有何妨? 晚上满满地吃了一桌子的虾壳之后,表叔过来告诉我说,问我想不想晚上11点多的时候和他一起去摸螺。如此有意思的活动我怎么会错过呢。连声表示一定要去。 晚上11点的时候我带上装备就往海里出发了,11点的大海,海水已经退潮到很远的地方,漆黑的海面上闪着点点微弱的灯光,原来已经有不少渔民在那里摸螺了。 表叔说:“我们要摸的是牛眼螺,又称海田螺。外面经常有广东人过来以高价收这种螺,所以这种螺北海很少能吃到。这几年不少涠洲岛人都是靠这种螺过上好日子,我们这里有个小伙子,一个晚上就摸了一千多块钱。不过摸这种螺是一件非常辛苦非常劳累的活,可以说我们以海为生的人,真是多劳多得。每天摸这种螺的时候就是晚上11点半,大海退潮,在涠洲岛外面的海域,水下是很平坦的,大约有1000多米的地方高度相差不过1米,但是下面全是珊瑚。路很难走,所以我们要穿长裤长衫还要穿胶鞋下水。穿长衫一个是因为晚上海水冷,还有一个是因为海上常有一些水母之类的动物。” 闲话间我们拖着一个大浮箱下水了,浮箱是用来装我们捞上来的海螺,还有探照灯的蓄电池。一开始水很浅,我们大概走了200多米才踩到珊瑚,这个时候水位大概才有1米深,然后我们继续往前走,大概到500多米的时候,水位到胸口的位置。表叔说:“我们这里摸螺是有约定的,不能老在同一个地方摸,一般是几个地方轮流换着摸。”这也就是所谓的可持续性发展吧。 摸螺的时候是先用探照灯在水底下扫射,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在珊瑚树梢上的海螺,然后就潜下去就可以摸到了。熟练的渔民潜一次可以摸上5、6个,我一次只能摸1、2个。我和表叔左右开弓,不一会儿浮箱上已经堆起了不少的海螺。突然,我背口一阵热辣辣的感觉袭来,下意识反手一抓,拿上来一看居然是一个小水母,连忙甩出去了。由于这次水母军团的突袭,这次摸螺行动不了了之了。不过这么多螺已经够吃一顿。 回到住处,表叔帮我清理了一下被遮的伤口,他们那种土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不一会那种热辣的痛感已经消失一大半了,洗了澡,沉沉睡去.... 斜阳岛远景 斜阳岛 斜阳岛深潭 风卷残云 牛眼螺 出海摸螺果然是一个累死人不偿命的活,第二天我睡到九点多才醒,一觉醒来,半边身体子都散了。不过清晨的涠洲岛的空气格外清新,不远处一群野鸡在沙地里掘着土,揪着里面的虫子吃。这番情景好久不曾见了,似乎心境也豁然开朗起来。 正着神游物外中,表婶开着摩托车嘟嘟声地开着过来。哈,今天的节目就是参观涠洲岛的各种名胜了。 身在涠洲岛,不能不去涠洲岛的天主教堂。这个天主教堂是一座青灰色石砖的哥特式建筑物,从1861年至1880年,历时二十年建成,由当时的法兰西传教土修建。建筑材料全部采用当地的岩石、沙浆、石灰绊海石及竹木瓦。涠洲天主教堂,高21米,建筑面积774平方米。可容纳教徒1500人,由钟楼、修道院、学堂、医院和育婴堂组成。经历了一个世纪多的风雨,至今仍然在使用中。 我奶奶年幼的时候是这个教堂里的孤儿,这个教堂承载了她太多的记忆。以前,涠洲岛经常发生台风,那时候大多数岛民的房子都很简陋,几乎半数的房子都经受不住台风而倒塌了。每每这个时候教堂都以他的仁爱接纳了无屋可住的岛民,台风过后教堂又出资从北海购买了一批水泥砖瓦,帮受灾的民众重建家园。也许由于涠洲岛天主教堂长期以来的行善积德感染了岛民,可以这么说在涠洲岛上基本七成的以上人都是天主教教徒,而天主教教堂也成为了涠洲岛的一个精神的象征。在全国各个渔村龙王庙香火鼎盛,可是偏偏在涠洲岛,人们出海打渔,最喜欢的还是那块简朴的十字架。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b0bfe010008z2.html10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