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胖鼓楼 |
[游记]马胖鼓楼 |
2008-02-05 kuailv.com |
马胖鼓楼 之所以把马胖鼓楼放在首篇,不仅仅那是我们要到的第一站,而是因为回来到现在,马胖侗寨的村民那纯朴、憨厚和热情还荡漾在我的眼前。 吴发富,一个放下自己手上农活而带我们下到寨子的农民,在我再三把应给的款交给他时竟然象收下不应该收下的东西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表示不安,直到我最后一个上了车和他握手告别时他还在念叨说不应该收钱的真是不应该收钱的。还有他那慈祥的老母亲,当我们刚表示可以住在他家一旁的戏楼时她老人家马上就去清理和打扫台上的杂物和灰尘。还有韦老师和他的孙女,特地从老吴家把我们接到他家里,捧上刚从田里打捞上来鲜美的禾花鱼、捧来洋溢着清香的糯米饭团、捧出沁人心脾清醇可口的米酒,并把专用于招待贵客的酸鱼和别有一格的八江生鱼片端出招呼着我们这几个远道而来才刚认识的朋友。还有鼓楼旁老树下的村支书和那几位长者对我们热情态度……。啊,马胖!我还会再去吗? 一道清清的小溪从村中流过,两座矗立着的鼓楼隔江相望,栉次鳞比的木楼依着山形的变化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小河的两旁,四周的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场院上晒满了金黄色的谷子,老人们聚集在鼓楼旁的大树下的条凳上憩息聊天,欢快的芦笙不停地回响与远处奔驰的火车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计划中的第一站—马胖。 放下背包,我在一个水井旁畅饮起来,一瓢冰凉的井水兜头淋下,把近五个小时的劳累一洗而去,同去的队友络绎不绝到来,一同享受着这“苦”尽甘来的时光。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而马胖鼓楼则是全国最享有盛名的鼓楼之一。它始建于明代,几经寨火,现存鼓楼为1943年重建。旁有一山门,山门里有一小龛,香烟虽逝,余灰尚存,两壁有碑纪载建楼时的功德,这都是和其它鼓楼有所不同之处。鼓楼背面是用石块砌起两米多高的护坡,面前是一个有好几百平方米的广场,正对面也是侗寨的特色之一—戏台。鼓楼左边一旁的空地上还散落着几块残缺不全的光绪年代的石碑,不远处还有一个迎宾长亭。几株高大的榕树把它们的树荫洒下,似乎为这座古老建筑在作护卫;一阵阵浓郁的清香飘来,那是侗寨的特色之一桂花树在用它们的满树的黄花和芬香在为这座著名的鼓楼带来更美丽的点缀。 鼓楼呈正方形, 4根红杉大梁直达楼顶,另有12根小一点的柱子环绕四周,所有的边柱、挂柱、穿枋、抬梁横穿直套构成整体框架,以榫埠相搭接;四周镶嵌木板和栏杆,地面中心是火塘,楼顶为歇山式,共9层;楼檐逐层内收的梁枋和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的重檐,如宝塔状;每层都有飞檐翅角,绘饰各种花草鱼鸟人物图案; 楼顶覆盖青瓦,楼脊中央塑双鸟花型,据说还有一大鼓但不知藏在那里。 马胖村的半山上还有一个特色的地方—观月楼,它的前方是一个水塘,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古色古香值得一看。 侗族的鼓楼有宝塔式、亭阁式、宫殿式、干栏式等形式,各地的风格会略有不同,尤其是在塔顶及塔尖。如肇兴五寨的五座鼓楼就各不相同,堂安寨、纪堂寨和独峒、马胖的也不相似,还有如大堂的四周三江一带都有木板围挡,而黎平一带的鼓楼则没有;火堂的形式有园形的也有方形的,有的用石块做成带有图案有的则就地形成一个火坑;有的在近楼顶处会用木板封档,有的则没有;有的还有一类似楼梯状的独木,而有的则没有……。我们这一路所看到的鼓楼有十来座,座座都有它们各自的特色。 从程阳桥步行到马胖有两条路,一条比较大的路经过平铺、交弄等几个村寨,一条小路则需向导。当天太阳很大,再加上我们又坐了一夜的火车和汽车、前面一段又没有树荫可供歇息,所以有部分队友都弄得疲惫不堪。 从三江县城去要在对河的汽车站坐车到八江(4元)然后坐农夫车(2元)到马胖,在柳州或三江也有慢车通往马胖的附近的八江。 马胖鼓楼是不收门票的。 马胖有两三间小旅社提供食宿,带帐蓬去的有小河边、中学、小学、晒谷场。 该地区的相关文章:拉萨 |
转自:http://www.kuailv.com/info/review/980927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