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月牙山游记 |
[游记]月牙山游记 |
2008-06-13 baidu.com |
丁亥立夏,正值放五一长假,早起犹豫几次要重游月牙山,想约朋友同游均因电话无人接听而作罢。饭后看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电视预报说气温将达到31度,好天气不能就这样浪费了!整顿行装.妻子担心我的独行要与我同行做伴,我因妻没有登山经验,便以骑摩托车山路难行为由而拒绝了,我已经习惯了独往独来,走停由己,边走边摄。 月牙山又叫青云山,在承德县下板城镇境内,在我小时候印象就特别深,听老辈子人说承德棒槌山是个被神仙用棒槌堵住的沧海泉眼,很久以前就流传着“棒槌山倒,蛤蟆石跑,月牙山上挂柞草,收人不少”的古老传说。它在我老家的东南方向,说它象月牙我却总觉得象我小时候戴的棉手闷子,因为月牙旁边还有一座陡峭的立柱岩石.据说在康熙的诗里也有关于对月牙山的描写,我可惜没有读到。西庙与它主峰相距有六七里路,是从一条叫大忙(不是这个忙,但找不到牛偏旁的。)牛叫沟进来在十来户人家处分西北两岔走两条山沟,向西上山就是西庙,县志里说它的真名叫云峰寺,我听他人对它的传说之后就产生了来游览的想法,而且非常强烈,先找县志查找关于它的记载,有,却不多,《承德府志》也不过是区区18个字,“未详创建年月,康熙五十二年修,僧普临撰碣”(这也是从县志上看到的)。县志记载该寺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有三层正殿,前殿是九神殿,中殿是药王殿,后殿是娘娘殿(又叫蟠桃宫)。两厢分别建有配殿、斋堂、仓房及道士居室等,1920年至1958年由道士韩子康主持该寺,1968年以前由其弟子主持该寺,在日伪“归圈”期间曾为李运昌等领导率领的抗日游击队提供方便。尽管如此,此庙在文革期间也难逃厄运,县志说是在1968年,我询问一位72岁大娘说是1966年,一位80岁大爷说是1958年,我觉得还是县志比较可信。另一位大娘说拆迁那天上午红卫兵刚拆下午就有中央来令,文物古迹必须保存(邓拓等老知识分子的功劳),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我几年前来探询因无人指点而枉费一个周末的工夫。去年询问路边人后来到这里,主路已经铺油了,但进沟约三四里的山路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早就听说有人要重修西庙,不知道现在如何了。骑摩托进山到那个沟口看到刚刚修建的旅游饭店还没有开业,路还是那么颠簸狭窄,不过在路边已经用白灰划出了开拓线,村里人看到我这身行囊就问我:你是来投资建庙的?我只好摇头:这得多少钱啊?一位老太太说还不得二百个亿,呵呵,那倒用不着,千八百万足够了。登山的路狭窄陡立布满坎坷,时不时的从草丛荆棘中突然飞起一只大鸟,“扑棱”一声吓你一大跳。林中时而传来啄木鸟的梆梆声,时而传来采山药的叮当声,让寂静的山间更显得幽深和空旷。西庙的遗址早已经变成了耕地,只有庙基还显示着昔日山寺幽静的风貌,在庙基西侧,几十棵松树掩映着一座不足两平米的小庙,是改革开放后村民自建用于祈祷的,王母娘娘牌位左右供奉的分别是子成娘娘和眼光娘娘、药王牌位在右侧面,左侧我没有记清,可能是九神吧。地基上插着若干挑着破衣、塑料袋的棍子,在山风吹动下不停飞舞,大概是用来吓唬啄食的鸟类的,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遗址的东南西北都是山,只有站在遗址上远望东南方向,才是层峦叠嶂的广阔空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深山藏古寺呀。 一位哑却不聋的中年村妇采药回来,见我拿相机左瞄右看,就发声提示我,然后用手指着比比画画,我觉得她要告诉我四周风景,无论是照相还是摄像都把它记录下来,于是便点头笑着说:我知道了,知道了。她走了不远又停下来,见我下来,又比画起来,原来是在等我,是山景还是前几天漫山开满了野杜鹃花山樱桃花?还是在山的那边还有别的风景? 在上山的时候发现半路上右边有一个水井,水井的旁边是个山泉,一根草管接在上面,泉水顺管而下,下面是一小块儿平石头,石头上是被剪留三分之一的矿泉水瓶杯子,山泉水被杯子接得满满的没有一丝声音,这是村民为上山刨药砍柴种地口渴而设置的,我登山的时候一位村民正砍柴返回路过这里,他喝过之后让我也尝尝真正的矿泉水,我说我带着矿泉水呢,下山的时候再喝。先给山泉拍个PP吧。下山路过这里的时候,先将这里接满的水杯端起来一饮而尽,哈!真爽!爽透了!再来一杯,再来一杯,这才叫沁人心脾呢。我带的矿泉水没喝几口,常温口感不爽,倒了重新接满留给妻子享受,这要在重点风景区得卖多少钱呀。 返到村居之处,一位刚种完糜黍回家的大婶见到我又问是来行善建庙的吗?我说是来探寻古迹的,她说这是西庙在这里,再向北沟里走上去还有东庙、九神庙和山神庙,已经快到中午了,在咱家吃完中午饭可以去看看。我说谢谢您的好意,我带着吃的呢,去东庙好走吗?(我几年前就听人说过有月牙山东庙,就是不知道在哪里,这正是我要寻找的地方啊。)大婶一指月牙山说:直接进沟只有一条路,没有任何岔道,最上面人家的后面不远处就是东庙遗址,西庙供的是娘娘,老道在这里主持;东庙供的是菩萨,主持的是和尚。再向上走到墚岗有一片平坦的百草甸子就是九神庙遗址,更远一些是山神庙遗址。我一看表将近十一点,谢过后背包就开拔。 路是出奇的难走,宽处一米左右,窄处不超过一尺,几步阶梯之后便是回转,在四十年以前一直是赶驮子运粮食、药材和烧炭的必经之路,络绎不绝的古道想不到现在竟然成了这样。你如果没有看到半山上有房子,你根本就不相信这里还有人家,唐代杜牧诗《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就是指的这种意境吧。山坡上只有三户人家,其中两户是分别住着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再往上走一段盘山道就是已经封闭门窗的人家,仓房已经坍漏,不禁让人产生留连叹息感慨万千。东庙也已经成为耕地,此处因向阳地薄,只开有黄蓝白三种颜色耐高温干旱的花,大多贴地而开,星星点点的,显得非常鲜艳耀眼。路上根本没有供人歇息的地方,尽管累得双腿酸痛,也只好咬牙坚持登到月牙山墚岗上,唉——,承德方向被烟雾严密笼罩着,如果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来这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肯定能够大饱眼福的。墚岗一样没有歇息的地方,腿酸痛得不行也只好再往山阴面走去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个石头并有荆柴遮挡,想不到刚一坐下,打开背包,一大群苍蝇不知道如何得到信息,也许是嗅到了我的汗香味,把我围得个可以说是水泄不通,换个地方依旧如此,连续换了四五个地方,只好往回返,正是中午顶着烈日边走边吃面包,喝着为妻子准备的纯矿泉水,真是有种落魄逃亡的滋味。在山的阳面我看到的动物是蜥蜴,阴面的动物是苍蝇,到这会儿我才真正相信这几天中央十台播放的科学探索节目所设想的:五百万年后的世界将是苍蝇和蜥蜴的世界,它们肯定是战胜人类的胜利者。没办法!拍下几幅赶紧溜之大吉。
|
转自:http://hi.baidu.com/%B7%E7%BB%A8%D1%A9%D3%EB%D4%C2/blog/item/eb32945cedf16d47fbf2c083.html8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