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日记漓江情怀 |
[游记]心情日记漓江情怀 |
2007-09-01 01yizhan.com |
心情日记(23)----漓江情怀 小时候,从书本里听闻过漓江,“水若青罗带,山似碧玉簪”的句子让我向往过漓江,但都不过是对它山、水美丽的印象。后来,看到电影《刘三姐》,才对漓江有了深层次的触角,这也要感谢我的母亲,每逢休闲时,她常在我们面前哼哼《刘三姐》中的山歌,使我觉得竟有歌儿如此的美妙。放电影时,我便追随放映队,看了不下五场,电影中的旋律不但能哼唱,歌词几乎可以背下来。漓江山美、水美、人美、歌美,好象就是是山歌之源,特别是歌美,是她的独有的特色吧。 几年前一个暑期,单位一行人旅游到了漓江。桂林大约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走在城里街道上,也能看见城外“碧玉簪”似的山,东一枝西一枝的露出来,很有风味。据说,为旅游者瞻仰起见,桂林城市是不准起高楼的,这真是很人性化的聪明之见,使桂林城市具有了别具一格的风采。 到漓江上坐上船,过了象鼻山,就开始了游览的行程。夏天,江水涨了,浑浊起来,没有那清澈透底的感觉,心里不禁微微失望,但沿途两岸的山则能很好的观看。自然,“碧玉簪”还是多的,远远近近、东东西西错落有致,形态大同小异,但“苍”得不够,浑浊的江水里自然也显不出她俏丽的倩影。书上、画里、照片里的那个桂林漓江似乎在现实里没有了踪影------其实那是艺术家们眼里的漓江,已是在自然漓江的基础上的洗练和提升.大家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失望不已、埋怨不已。我当然也免不了俗,失望之余,想这么多文人雅士对她这样入痴入迷,总不致于都在做秀,弄文骗人吧,漓江必定有她的动人之处。可能是我们这些“俗人”功力不够,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欣赏美的本领吧。看来还得用心、细心捕捉,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和山、水发生“联觉”,才能领略漓江的美处。 随着船行,看着山水不断变换,思绪也开始飞扬。耳边刘三姐的歌声悠扬亮了起来,我仿佛发现了漓江山、水里更深层和更本质的韵味----旋律。我发现了这个音乐的世界!碧玉簪似的山不再是“碧玉簪”,它真的就是五线谱上错落有致的个个跳动的音符;青罗带样的水也不再是“青罗带”,它就是温柔地挥撒着这一个个跳动音符的旋律线条,岸边的牧笛、船工的吆喝、壮家少男少女的青春动感、鸡啼犬吠的山村幽致都成了这个旋律的鲜活内容。时而清风拂过,时而小雨洒来,时而那些个个如音符的山尖与山腰上都缠了几许白白的云絮,让人感觉到旋律的扩张力。我当时的感觉就如我后来在自己写漓江的一首新诗里的那样,得到了乐音旋律的空灵:“风吹过,风动节奏拂面;雨飘来,雨踏舞曲翩跹。梦一般的漓江啊,空气中都能挤出音符串串 ----” 如果说山、水是漓江的形,那么旋律--音乐就是漓江的神,只有在音乐的土壤里才会产生刘三姐这样的歌仙,只有在音乐的土壤里才会产生这样划时代的美妙山歌。游漓江能够把握这神,我想就游到漓江里去了。 壮家山歌至今萦耳不绝,电影《刘三姐》我至今爱看,这是我的漓江情怀。 2006年8月4日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转自:http://www.01yizhan.com/dispbbs.asp?boardid=65&id=50199&star=12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