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之前去阳朔的热劲,我和阿猛又趁热打铁地开始了我们的猫儿山之行。为了省钱,我俩左拉右扯一切认得的人,又加上四个初中时的校友,组成了一支六人的队伍。 八月二十五日,我赶到约好的车站,未成上路,先遇波折。我和阿猛打定随遇而安的主意,除了通往山脚的车,什么都没有打听。而九九二四人却要求将一切都打听安排好。僵持二十分钟后,四人妥协,带着一副荆柯赴秦,渐离击筑的神情上了开往兴安的班车。我不知道这样勉强的开始会为我带来怎样的旅途,只能暗暗祷告,这个波折只是老天欲扬先抑的铺垫。 一路风景无限:正值收早稻种二禾的时节,青黄相接的稻田随着车子向前方延伸。近处不时有一两只牛儿漫步,低吟着温柔的诗句;远方无数不名高山连绵错落,排演着雄浑的舞阵。凉风扑面,送来了泥土夹杂稻米的清香,也吹走了开始的不快。 一个小时后,至白竹铺,刚下车就见一面的向我们驶来,谈妥价格(每人8元),车向高寨而去。这条路上的风景又是另一番感觉。刚才是急驰在山水点缀的小平原上,现在却是走进了舞阵中间,群山深处。一边是绝壁侧立,一边是湍流急奔。见惯了桂林小巧俊秀的小山峰,总觉得“仁者乐山”不够妥当,似那般千变的造型,碧水环绕的灵巧应该比作“智者”更为贴切;直到此刻眼见着宽厚的土层包养着众生矗立千丈,才体会到“仁者”二字妙不可言。忽而又发奇想,想桂林弹丸之地,南北景色就迥然而异,华夏大地幅员万里,不知有多少奇观异景,而我又不知到何时才能看尽这许多的大好河山? 正自胡思乱想,车已到达高寨。问明我们的来意,几经还价,司机和我们达成协议,包车上下山,并再送我们到白竹铺一起330块。之后他又给我们介绍了山脚一家农家旅馆,房间干净整洁,有电视、热水供应,一夜只需10元,自觉是物美价廉。 下午两点,在店主的指引下,我们步行到了附近的超然派大峡谷。问票价,竟要30块钱。我们又拿出学生证又用当地方言数招齐施地围攻售票员,其甚为顽固,坚持了半个小时,终于答应每人减去10元。 入园,风景甚佳。两旁高山夹峙,山上毛竹遍植,垂下的枝叶如青翠的群摆,山风过处,随风婆娑,沙沙作响;两山夹道中,一条潺潺的溪水串起若干碧蓝的池子,池中水至清而不见鱼虾踪影,由深浅不同而呈现出蓝到绿的色阶,颇有些九寨的风韵。待走到路的尽头——龙潭,浅处更见清澄,深处愈显幽碧,竟似生出一道魔力,召唤着游人走进她的怀抱,而我只是献上双腿去任她抚摩。想是埋怨我的无情,在我起身时,脚踩到水边石上的青苔,足底一滑,坐到了一块上面溪水潺潺的石头上,终于与她亲密接触了。 一夜无事,等到凌晨三点半,司机如约来到楼下,载着我们六人,向那华南之巅进发。山间的夜晚比城里良得多,加上车行甚速,我还在山脚就把带来山顶穿的衣服披上了。不知到了山顶后如何处置。 第一次半夜呆在山里,好奇驱走了困意。另五人倒成一片,我却独自支着下巴看着窗外。车前灯光照亮处,是一条凹凸不平的土路,灯光的尽头就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在光与黑的交接处,树随风动,晃动出一片片黑影,很是恐怖。像是一群魔鬼如影随形,又或是一群虎视在侧的野兽。司机说附近常有野猪出没,我很像一睹它们的芳容,可惜在路上守侯我的只有几只上山觅食的牛儿。 气温越来越低,路越来越险,山顶到了。推门下车,迎接我们的是漫天星斗。通透的黑蓝中,密密麻麻地点缀着星斗,若把天比作长满麻子的脸,那这些麻子亦胜过人间无数珠宝,而那张脸亦足以令万生倾倒。 在手机的照耀下,穿行过一片低矮茂密的树丛,爬上一块倾斜的巨岩,整个华南就到了我的脚下。东方太阳躲在云后,不经意地在天际泛出几丝曙光的红晕;西方云海拥抱着山峰,不时地于朦胧中滚动出森林的苍翠。阿猛的相机偏偏在这时候出了问题,也许是上天特意安排,对于自然的作品,只让我们拥有瞬间的惊叹,不允许我们永久地占有。 山顶云雾瞬息万变。云海只稍微现了一下身影便含羞急退,而雾气亦是来去匆匆。就在太阳刚要跳出云层的刹那,无数道金芒正要喷射而出的那刻,忽然一堵雾墙排山倒海而来,由右向左移动,如同舞台上的幕布一样把山顶和远方隔开。太阳、金光、远山消失得无影无踪。近处刚才赫然在目的铁塔只几秒便也只剩了塔尖。之后雾气变化数起数落,但始终没有放太阳与我相见,无奈下,抱着些许遗憾下山了。原想留点残缺也许更是一种完美,哪知更大的遗憾还在前方等我。 身为桂林人,喝着漓江水长大,到了这里不去看一眼漓江源是要天诛地灭的。下山路上,司机在一片不起眼的原始森林前停下,告诉我们漓江源就藏身其中。我们六人怀着几许期待,几许好奇走进了那片密林中。这里海拔近三千米,气温湿冷,无法繁育数人合抱的参天古木,但在盘根错节中,枝叶相交下也自有一分独有的幽谧、宁静。青板石铺就的小路蜿蜒向前,路的两边是黑炭土组成的沼泽,灰黑色的泥土无声地述说着这里的古朴。前方密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若有若无的鸟鸣,好似山神的信使,向我们传送漓源的召唤。我眼观美景,耳闻妙声,只希望这条路不要那么早结束,让我在经历漫长的跋涉,让山林洗净我一身世俗的气息后再去膜拜漓源的芳容。可九九二四人却视脚下的路如同通往地狱一般,步每向前,其哀声愈加。只行近十分钟,此四人几欲哭出,阿猛意志不坚,不能助我声威,我终于少数服从多数,屈从退出了。此时方才明白王安石游褒禅山的心情。也许是猫儿山舍不得我,留下这个遗憾让我今后再来吧。 之后的下山之路景色依旧美好,自然、人文景点不断出现,但满车人都懒洋洋地缩在车里,眼看着一道道风景从眼前闪过而无动于衷,我也再提不起任何兴致,在满目风光的相送下,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