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脊梯田自助游攻略 |
[游记]龙脊梯田自助游攻略 |
2007-07-25 fqhua.com |
龙脊梯田自助游攻略 龙胜山区里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普通寨子。遥看这些吊脚木楼,你也许想到的是自然与淳朴;而走近它们的时候,你也未必就能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怎样的一种人生。 (1)桂林下辖的龙胜,被称作“各族自治县”,可想象其聚居的少数民族之多。壮族、瑶族、侗族和苗族是人口比例较多的几个。瑶族相对比较贫困,至今留存着的还是一些母系氏族的生活形态。听随车的苗族导游说,瑶族人不看重教育,在给孩子花钱读书的事情上颇想不开。这和壮族的观念正相反,所以现在县城里身居要位的基本上是壮族人或汉人。 红瑶(瑶族的一支)的“细门寨”,也许是因为寨子靠近公路,有游客(一般是导游带来的团队)经常造访。如今门票收入和收费的民俗风情表演成了这个寨子的主要经济来源。刚踏入寨门,有正玩耍的孩子口齿清晰地对你说:“你好”。我一愣:才四五岁大的孩子,却知道用纯正的普通话欢迎词来表示友好,看来是训练有素。沿着一条青石板路走上寨子,便来到一个模样较为端正的吊脚楼前。里面将要进行的是一系列的民俗表演:喝油茶、对山歌、看阿嫂阿婆梳头盘发。 (2)红瑶女的长发已被列入世界之最,六十几岁的阿婆头发乌黑亮泽,一般都有1.5米长。就像这个背着孩子的阿婆,她的黑布头帕下盘着的头发放下来应该也有这么长。可惜吊脚楼里的光线实在太暗,我拍下的图片中她们的美丽长发依稀难辨。在“细门寨”的一群木楼旁边,有一个带院子的砖瓦房很“另类”,猜到是什么了吗?--“希望小学”。 (3)再次踏上来时的那条青石板路,有三位红瑶阿妹端着自酿的米酒为你送行,托盘里放着的不仅有留客酒,还有客留钱。喝下米酒,你可以将散银放入托盘,多少随意。小费乎?施舍乎?扶贫乎?总之,在物质匮乏的瑶寨,几分几毫对他们都有着意义。 众多少数民族风情民俗,自然还不足以让龙胜县特别引人注目。让龙胜出名的,是年代久远的龙脊梯田。 (4)龙脊梯田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要说“人定胜天”这词儿存在的意义,大概就体现于此了;要想考证“愚公移山”的可行性,这里也算是极好的实地考察点。这里最大的田不过一亩,而大多数都是只能种上一二行禾苗的“带子丘”或所谓“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 这地方被叫做“七星伴月”。大家顺着导游指点的方向辨别哪是星星哪是月亮的时候,我在忙着取景拍照,所以到现在也没明白“七星伴月”是怎么回事。可惜我站的位置没法将七座山头拍全。 龙脊梯田在春夏秋三季各有其美景,是摄影发烧友频频光顾的地方。冬天如果巧遇下雪,也是美丽异常。否则就像我现在看到的样子,整个一灰土土。冬日的天色很灰,能见度极差,色彩的贫瘠似乎让土地也显得贫瘠了,梯田原本壮观的气势也大减。 离开下榻的龙胜酒店的时候,我见到大堂里巨幅的龙脊梯田灯箱广告。想想不能一睹梯田的春日风采,就拍下这张片子略补遗憾吧。 (5)观龙脊梯田要经过这个叫“平安寨”的壮族村寨。别看走在石板路上的村民背着箩筐,随着梯田景点的逐步开发,她们的生活也一点点地商业化起来。 如果说这张图片上的“迎宾旅馆”还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那下一张吊脚楼就非同一般了吧。“COUNTRYSIDE CAFE",怎样?字母E上还落了一撇,牛吧?从前是毛主席语录能遍布遥远村寨的角角落落,如今却是拉丁字母了…… 正如导游说的,壮族人比较积极上进,懂得如何改善生存状态。这个“平安寨”的吊脚楼看着比那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gx/5465.html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