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静而又多姿多彩的龙脊梯田、古壮寨 |
[游记]平静而又多姿多彩的龙脊梯田、古壮寨 |
2007-09-08 zh8844.com |
平静而又多姿多彩的龙脊梯田、古壮寨 世界著名的龙脊梯田在龙胜县城以南的和平乡和平安乡之间。它集壮丽与秀美为一体,堪称天下一绝,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它的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它的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宏,所以人称“梯田世界之冠”。 这里的四季风光不同。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这种景象是人间奇迹,世上罕见!有趣的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蚂(即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 在桂林市花满楼国际青年旅社中,牛牛联系到了一辆金杯车,可以把我们那8个人(我,牛牛及其家属,逆风草,Zenobia,梦蝶,失控,想不通)从桂林市送到龙脊梯田风景区,价格是:来回两天800元,单程500元。我个人感觉比较贵,但问过旅社的老板后得知,因为目前是旅游旺季,车比较难租,能有车愿意去龙脊梯田风景区已经是不错了,所以,即便是价格比较贵,我们也只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我到目前一直怀疑,桂林这边的人是不是基本上都是靠旅游活着了?一到这个时期就什么东西都贵的离谱。 金杯车载着我们左拐右转出了桂林市,向远处一片山区急速地“冲”了过去。在与司机卢峰师傅的攀谈中,我得知,这辆车是司机师傅自己的车,只是遇到旅游旺季的时候,才挂靠在旅游公司的名下,接送外来的游客,赚些“外块”。他第二天就有接团的任务,如果我们回来还是想要包车的话,他也只能是另外再找别的车了,但价格可以保证不变,经过商量后,我们觉得车价还是比较贵的,所以,放弃了回程也包车的计划,打算改乘旅游专车回桂林,相对价格比较低,也还算方便。不久,我们的话题就转到了桂林三宝——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上面了,听卢师傅说,现在即便是桂林本地人也很少能买到真正好品质的桂林三宝了,想要好品质的桂林三宝,只能到桂林周边的村庄里去“淘换”,对于不熟悉桂林的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我们的心气也相对失落了很多,随后,卢师傅又说,桂林三宝在桂林地区是没有假货的,只是质量的好差而已,如果不是特别在意的话,可以直接去桂林市里的大型超市里购买,里面也有质量不错的桂林三宝,听到这里,我们才稍微放了点心。看来,在中国,无论那里,只要东西出了名,那老百姓想要再找质量好的,就都比较困难了。此外,我还从卢师傅的嘴里打听到,桂林还有一种叫做桂花酒的,在桂林的口碑也是非常不错的(感觉有点象北京二锅头。),这最终导致了我在回程的火车上从云姐那里A过来了一瓶桂花酒。^_^~~~~ 开始上山了,路很陡,经常有些180度的弯,真正是经过九拐十八弯(确实是有很多弯,连卢师傅都“赞叹”过,“这是什么弯啊!”)我们终于来到了龙脊梯田风景区,在景区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帅哥阿明,他是我们要住的旅店——阿蒙家(电话:07737583031)——的男主人。他领我们到了售票处,经过多番“讨价还价”,我们还是没有“优惠”,没办法,只好一人一张票了(票价:50元,我敢保证,绝对比平常贵。因为我看到“50”这两个字是后贴上去的,而且,别人写的游记里也只有30元。)。 从景区门口到阿蒙家,需要徒步攀升大概20分钟,一路的景色是比较优美的,只是道路两边有好多买工艺品的小摊位,你路过的时候,很多人会问你要不要这个,要不要那个,还有很多背着背篓的壮族妇女,问你是否要让她们帮你把背包背上去。立马就能让你感觉到这里已经是一个成熟了很多年的旅游景点了,这点不是很好。 阿蒙家是个全木搭建的三层小楼,最多能住60个人,挺新的,还能看到木头的原始色彩,跟周围的存在了好多年,已经呈现出黑色的老木楼相比,显得很整洁,很气派。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挂了一个蓝底黑字的招牌,上面只有三个字——阿蒙家,呵呵,以女主人的名字命名旅店,确实很有意思。阿蒙家是属于家庭式的旅店,他们整个平安村(或者叫平安寨)都是家庭式的旅店,也需要领执照和纳税的。阿蒙家的布置比较有民族特色,墙上随处可见极具民族特色的布艺,装饰品,但又不失现代化,冰柜、饮水机、大彩电也是应有尽有。木楼不好的地方就是不隔音,只要有人走进这个木楼来,所有屋子里的人就都能听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让我多少受了点苦。 在阿蒙家我们见到了这里的女主人——阿蒙,她穿着极为朴素,是一个非常漂亮,说话非常温柔的壮族妇女,有长及腰的乌黑头发,圆的脸盘,笑起来嘴角还有酒窝,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她看到我们来,非常高兴,赶忙给我们倒水,帮我们卸背包,招呼我们休息后,就去准备饭菜了,非常热情。我们跟她几乎是直接就熟悉了的,没有一丝丝的拘束感。阿蒙也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在她烧竹筒饭的时候,我借机跟她攀谈了起来。从她的嘴里我得知,她这里的姑娘都不外嫁,只招上门女婿,孩子都随妈妈姓,男孩长大了都要到别人家做上门女婿。哇塞!典型原始母系社会哦。我开玩笑地对失控说:“怎么着?你也当个上门女婿吧?这里清山绿水的,多好啊!”弄的失控一下子就吞吞吐吐了,不知道是不是在考虑这个问题呢!这寨子里有约800人,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修筑和耕耘着层层梯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那梯田是一代接一代的修出来,用了好几代人。他们的寨子以前很少人到,只是这些年才开始有游客到来,他们的房子没有大门锁(游客的房间除外,我们住的屋子外面是用铁丝做的挂钩),如果过路的要进来找点吃或喝的,就自便,绝对不会当你是贼,吃饱喝足,你留点饭钱或不留都可以,全凭自觉。 晚饭是非常好吃的山间风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竹筒饭和糯米酒了,糯米酒甘甜爽口,尤其是冰冻以后,更是好喝,象是饮料,有醪糟的味道,但就是后劲十足,绝对不能贪杯。刚开始喝糯米酒的时候,其它人都是浅酌一下,感受齿颊留香,想不通是两口干掉,随后就觉得肚子不舒服,一边抱怨我给他开的玩笑,一边走进楼里“发传真”(至于什么是“发传真”,大家可以自己去问想不通,我就不赘述了,哈哈~~)去了,后来因为“信号”不强烈而作罢!竹筒饭确实是有竹子的味道啊,里面放上一些糯米,花生,腊肉,然后和水放入竹筒中,再封口放在火上烤20多分钟,直到香味溢出来,制作工序比较麻烦。因此,基本上都是提前预订,否则,“要是没有书包占座,那就难说了。” 寨子里的夜晚是非常平静地,天空几乎是纯黑色的,点缀了众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地望着我们,我们四周被山环绕着,留下一大片一大片的阴影,对面的山上有三盏灯在忽明忽暗地闪着,突显着不确定性。梯田里的青蛙,自顾自地唱着小曲,此起彼伏,预示着明天的艳阳高照。这一切都给人一种莫名的,神秘的感觉,仿佛在隐藏着自己的身世,生怕被人看出来一样。但就是这种神秘感,更增加了我对它探求的兴趣。 晚上,阿蒙家里又来了三批人,一批是广东人,专门到这里来拍照采风的。另外两批都是北京人,来的都比较晚,估计是从北京直接飞到桂林,然后又包车过来的吧,很佩服他们啊!不过,都比较吵,害的我们的休息时间又推后了不少! 一夜无梦,爽身而睡。清早的寨子依旧是那么平静,安详,时不时从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吠,淡淡的薄雾顺着山形,慢慢地升了起来,不高不低地笼罩在周围。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青翠的绿色适时地融入我的眼帘,刺激着我眼底的细胞。微风徐徐吹进屋子里,从身体上慢慢拂过,恩~~太舒服了,伸了伸拦腰,“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我们来做运动!”。 简单吃过早餐,向阿明问清楚了去2号观景台的路,我们就出发了。这里离阿蒙家不远,从屋后,顺着一条大路一直攀升就到了。我因为一直不太喜欢走大路,所以,打算另开辟一条小路上观景台,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山前小路,我和Zenobia刚走了没多久,就被逆风草叫住了,说这条路不好走,我回答说,让他们从那边走,我自己从这里上去,到观景台再汇合,没想到逆风草来了句:“这么不听领导的话!”我天,这大帽子扣的,无奈!赶快下撤回队,老老实实地跟着队伍从后山爬上了2号观景台。 从二号台往东边俯瞰,有几座山丘,银带般的梯田、从各自的山脚盘绕而上;而山的顶峰共有七块大小、形状不一的水田,一旦灌满水,在日、月的照射下便闪闪发光。故名“七星伴月”。在它的周围,漫山遍野都是梯田。小山如螺,高山若塔,层层叠叠,如链似带,线条优美,且高低错落有致,既壮观又秀美。加上农夫耕田穿梭的身影,再加上平安寨吊脚楼顶的袅袅炊烟,宛若一幅古朴而壮丽的田园画。 从2号台下来,有两个古朴的小亭子,也是全木建筑,应该是给游客歇脚用的,我们选了其中一个,摆起了各种造型拍照,我觉得还是我们四个男士挂在横梁上抬腿的那张照片最有创意的了。 凉亭旁边有条小路,可以直接横切到1号台去,路途相对远些,但一路风景入神,留连往返,还有小路可以走进梯田里,非常惬意。引得梦蝶走两步就要停下来照相。 站在1号台上,周边景色尽收眼底,放眼望去,一片依山而建的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秩,果真犹如龙的脊梁。整个平安寨也淹没在一片翠绿之中,只有少许吊脚楼顶跃然之外,显示着人类的踪迹,但都已经在自己的脚下了!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九龙五虎”、“大龙抢宝”及“心镜”等奇观。当我伫立在山峰上,凝视着“心镜”奇观时,内心有种震撼,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别样的感觉,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自己也确实不知道,只是看到它,就觉得它不一般。 在从1号台下撤到阿蒙家的路上,我们居然遇到了阿蒙的奶奶,她亲自领我们穿寨子,回阿蒙家。老人家头发已经花白,但依旧精神矍铄,背着背篓,在路上“疾弛”,让人佩服不已。在阿蒙家我还见到了阿蒙的妈妈,三代人其乐融融,让外人都体会到了家庭的快乐,给我的感觉是这里的人都很长寿,象这种三世同堂是很普遍的事情,即便是四世同堂,好象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阿蒙家小歇一下后,我们又冲着我们的最后一站——古壮寨——出发了。那里离平安寨比较远,要走大约1个小时的山路,好在没有什么岔路,只顾低头走就可以了。 一路又是莺莺翠翠,鸟叫虫飞,牛儿吃草,人儿耕作的田园景色。古壮寨依山而建,为龙脊的13寨之一,它后山有井,寨前有河,右边有林,左边有竹,中有参天古树,木楼雄伟壮观,楷鳞大方,石板路纵横交错,真是幽静啊。壮族的建筑、习俗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和保存。期间,屋后小溪上的一群小绒鸭引起大家,特别是女生的极大兴趣,争相拍照留念。 等我们逛完古壮寨再次回到阿蒙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了,我们是分头回来的,边等后续队员,边吃午饭,午饭依旧丰盛,也依旧是竹筒饭,一人一个,甚是得意。在回来的路上,牛牛不小心扭到了脚,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因为电话里说的不是很清楚,我们都很是替她担心,不过,好在只是扭了一下而已,没有大碍,修养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好了,但却赚足了我们的关心和慰问(值了啊牛牛!)。饭后的“开心果”居然是Zenobia和一个5岁的法国小男孩,他们真的是“心意相通”啊,只用“恩~”,这一个字的不同音调就能沟通,着实让人惊喜啊!看来在他们中间,语言绝对是多余的了。 临行的时间终于到了,我们对阿蒙、阿明表示了忠心地感谢,并分别和阿蒙、阿明拍照留念(因为当时阿蒙已经到山下停车场去接另外的一个团去了,所以,我们只能在山下才能找到她,跟她合影了)。随后,我们就匆匆下山,搭车返回了桂林,因为我们知道,桂林还有我们的一帮朋友们再翘首期盼我们的回归…… 现在再看到洗出来的照片的时候,我心依旧是荡漾在那美丽的风景区里。“龙脊人”只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许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创造着人类的文明、在创造着世界的奇迹、同时也在点缀着古朴梯田壮美的画面。而恰恰是有了他们这种难能可贵的朴实民风,才把这份神奇的祖业保护得那么完好,并升华到“人景合一”的至高境界,为游客提供了返璞归真的人文景观。
|
转自:http://www.zh8844.com/bbs/viewthread.php?tid=563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