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凌云县因澄碧、龙渊、龙溪、西溪四水汇于城下而得名为“泗城”。泗城又因群峰罗列、一水中分形似蝴蝶而得名“蝶城”。山在城中,城在景中,山、水、桥、居、城景相映,诗情画意。这是一个有860多年州、府、县建制历史的文化古镇。千百年来,蛰伏于桂西北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穿越历史的长河,早已将钟灵毓秀尽集其间,奇山、秀水、异洞、茶香与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处处可觅绝佳的景致。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时节,我误入蝶城,却在茶乡度过了回味绵长的“五一”。 长假里背着行囊,我意欲去山水桂林洗眼,途中遇到几位年青人,他们要去百色看山,于是结伴而行。 到百色后,听说澄碧湖有个泼水节,便直奔过去。前来参加泼水节的人真多,帅帅的小伙、靓丽的女孩、童真的孩子、凑热闹的老外,虽然被泼得惨叫不已,却仍然兴奋地还击。正看得有劲,忽地一盆水凌空而降,吓得我尖叫一声,全身顷刻湿透。反应过来时,早已不见人影,于是,等一位先生泼完了水转身去取水的间隙里,我也毫不客气地把一大桶水往他身上泼去…… 忽地锣鼓喧天,“水——水,水——水”有节奏的吼声不绝于耳,那是景区泼水的大部队过来了,霎时,像古代两军对垒的士兵。呐喊声、尖叫声和“哗哗”的水声杂夹在一起,好一曲泼水欢歌!所有人都兴奋极了,泼了别人不说,有的索性去抢水来泼。 水花飞扬,泼民们激情似水,热情如火。小姑娘们被男士们追着满园乱跑,跑哪儿也免不了袭击。泼水还在继续,锣鼓还在震天,处处是飞扬的水花,处处是开心快乐的人群,泼水联欢的浪潮在人们的欢笑中一浪高过一浪。所有的人都在欢乐中迷失了自己。 下午游湖,船入湖中,情不自禁地惊羡湖水的美丽,它就像少女般纯静优美,更奇异的是,湖边竟然还可以看见一大群优游自得的大鱼,有手臂一般,要不是一望无际的湖面,还以为是谁家的鱼塘!整个湖区青山环绕,泡在水里山丘,就成了大大小小岛屿。湖水沿着丘陵沟谷延伸,时宽时窄,水路也迂回曲折。乘船游湖,如果傍岛游弋,岛上自然美景也让人遐想万千,上得岛去,则可在林下设帐歇息,或进行野炊烧烤,或就在岛边游泳垂钓,别有一番情趣。 用餐是肥美的鱼儿,在青山绿水中长大的鱼儿,那种甜美的感觉是无可挑剔的。饭后在湖边停靠的船的甲板上看澄碧湖的落日,那一轮金黄红润的脸慢慢落入水中时,心中好象有了满满的收获。 第二日便赴凌云。田野里油绿发亮的青苗在微风轻拂中掀起层层稻浪,田间地头,偶有玩耍逗乐的孩子,还有骑马农人怡然自得的山间行,一幅优美的山居图令人羡慕不已。这样的景致在凌云随处可得,村庄、稻浪、溪水、小桥和水边娜婀摇弋的凤尾竹,描绘出中国山水画优美的意境,灵动和意趣浑然天成。 进入凌云县城,眼前一亮,号称“天下第一壶”的大茶壶和茶杯把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凌云盛产茶叶,是茶叶的故乡,出产白毫,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曾把凌云白毫茶称之为“茶中极品”。当地人告诉,4月23日,在凌云县举行的“白毫茶”文化节上,200克以千年古茶树制成的茶叶被以31.8万元天价拍卖售出。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天下第一壶”壶内安有喷水管,水流从倾斜的茶壶嘴注入两个大茶杯中,异常壮观。据说每个茶杯可盛水9立方米,这个大茶壶的横空出世,可见当地对茶产业的重视。 县城最美的是“水街”,澄碧河一水贯穿,泗水桥、接龙桥、镜澄桥、太平桥及下关桥等数桥联结东西,辅之河堤步行街,构成“水乡长廊”。那些高低错落、带银白色青线的斜坡屋面和挑檐配以灰调为主的墙面,体现着传统与朴实。临水的人行道、步行街用青石板铺设,河堤栏杆也是用精雕细刻的石柱石栏建成,岸边那些年代久远的古榕垂柳,倒影入水,清波涟涟,杨柳依依,这是凌云著名的“泗堤映翠”。 晚间,在水街夜市徜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夹杂着几个老外。弯曲的长堤,小巧的店面,简朴的招牌和檐角的大红灯笼,朦胧灯影里,三三两两的茶桌随意地散布在河堤边,等候着它迟到的客人。 泗水河上立着的几座桥,数康熙年间的太平桥最为久远,小巧玲珑,典雅别致,烟波桥下,盈盈流水,那青灯下泛起的光亮,总象是情人那一汪深情的眼睛。水边自然少不了一番小酌,几杯清酒,良朋作伴;一壶香茗,邀月饮茶,真有点“不知今昔是何年”的意境。水街的轻风拂来,这“东方山城威尼斯”吹醉了游人的心怀。 一些穿着黑色、有粉红边装饰的少数民族姑娘从身边走过,那些服饰异常美丽,我不由得与她们搭上了话题。原来她们是当地的兰靛瑶,那是她们的民族服装。凌云是一个多民族集居地,仅瑶族就分为兰靛瑶、背陇瑶和盘古瑶三支。背陇瑶因头帕喜用红绣、红须,又称红头瑶,又因住高山峻岭,女人常年背笼干活,又称“背陇瑶”;兰靛瑶则因用种植的南板兰泡制兰靛漂染土布做成衣服,又称“兰靛瑶”;盘古瑶因崇敬盘古王为祖先,故称“盘古瑶”,又称“过山瑶”,瑶族每个不同的分支都有着不同的民俗生活习惯。 夜色已晚,在繁星和皓月的陪伴下,我美梦香甜。 第三日,我们去登茶山金字塔。 沿着游览道路直上绿色金字塔顶,这片绿色的茶海,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闪动着醉人的绿光,如同一幅镶嵌在蓝天白云下的巨画,又如萦绕在绚丽阳光下的绿色玉带,在缕缕轻雾中袅娜多姿。那雾,也是迷人的,山脚下阳光灿烂、风清云散的时候,山上也是浓雾滚滚。有时,眼看着雾已散了,但过了一会,它又来了。乘着山风,它不断翻腾着,延伸着,一会儿就铺过来了。 顺着山坡开垦种植的茶树,一层层重重叠叠形成梯级,茶梯坡坡相依,岭岭相偎,青翠欲滴的茶篷宛若一条条绿色的长龙缠绕着山包向上腾飞,一座座山峦被装缀得酷似一座座绿色的金字塔。踏进茶山,让人甘愿做自然的一份子,轻轻地呼吸、轻轻地脚步、轻轻地来、轻轻地去。 在绿色金字塔顶,古朴优雅的茶亭内凉风习习、清香阵阵,倚栏坐下,茶姑娴熟地操作着茶具,口齿伶俐的叙说着那些高深的茶道。回旋的香气里,我恍惚看见了曾经的茶,暖阳中的茶,星月下的茶,新雨过后的茶,云雾缭绕的茶,他们满山遍野地开着笑着舒展着,他们广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他们自由地在风中欢笑舞动。 那些长在枝上的嫩茶就是我们作为孩子的前半生吧,每一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当我们走过无忧的童年,走过浪漫的少年时,我们便可以骄傲地在枝上挺立着自己身子迎风看世界,但这时却都面临着被采摘被揉搓被选择被打造的命运。 可是,时光之手总会遗落了某些东西,不是每片茶都会成为茶的。总会有一些茶叶,他们长在茶树上,却始终没有哪只手亲睐他们,他们终于会被遗落,终于会在枝上安静地寂寞地凋零。汇入生活中的人们,就如这茶,也许辉煌,也许落寞。 山里喝茶,是与室内不同的,在茶林中喝茶感觉又是不同。心里充满了自由,坐在风景如画的茶山顶上,感觉那高山的茶与四周的清气融成一体,心也飘忽了。那股清朗之气,让人纯净。 间间行行绿茶中,穿着少数民族服饰、衣着鲜艳的采茶姑娘巧手上下翻飞,甜美的歌声忽远忽近地在山中盘旋回荡, “门前青山座连座,采茶采到茶叶坡,白毫茶梯坡连坡,乐得阿妹歌成河……” 林语堂说:“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的了。从采摘,烘焙,储藏,一直到最后的冲泡和饮喝,在需要最清洁的手法,油腻的手或油腻的杯,稍有一点不洁净便是以轻易吧喝茶的雅致破坏无余。”因此,喝茶的享受,最宜登临绝顶,临风把茶,心无杂念,亦无凡尘兹事纷扰。喝完茶,再走向人间,带着春茶的清气,心清气爽,步履轻了,行囊也轻了。 傍晚时分,带着一些倦恋、几丝疲劳回到了那个名叫蝶城的古镇里,天有点细细的雨丝,挑个茶楼凭栏坐下,叫上一壶好茶,慢慢感受着古镇特有的湿润和清茶的淳香。举杯轻啜,香郁味醇,茶韵清香;细细品茗,略带甘甜,只觉香醇飘逸,神清气爽。 第四日,我们去了朝里。 这是一条“风流街”,也叫朝里歌圩。最让人心仪的是那家“风流茶店”,店里设置了汉族夜宴、拈茶歌、品茶等项目,有融入凌云壮族、汉族、瑶族的酒杯调、敬茶歌、敬酒歌、送客歌等;最漂亮诱人的是那些刺绣、纺织品、绣花鞋、背带、竹编等,这些民间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风流街传自宋朝,据说当时一位岑大将军随狄青平定蛮王有功,官府在朝里乡建了岑大将军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凌云、田林、百色的村民纷纷把将军庙当社神朝拜,而这一天将军庙附近的屯也相继搭建歌台,赶歌圩。于是远远近近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不约而同,三三两两,边歌边走,歌声飞扬。在歌圩的歌台上,也是鼓乐阵阵,琴声纷扬,四方民间歌手在这里云集,在台上竟唱、表演地方壮剧。这天,对于赶圩的未婚青年而言,是物色心上人,谈情说爱的好日子。他们在林间河畔戏耍、抛绣球、打陀螺、吹木叶、唱山歌,互相传情表意。歌圩节,是有情人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凌云朝里乡民间传承了800 多年,如今,朝里已是远近闻名的“广西民间艺术之乡”。 直到现在,每次歌圩前,朝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食物,布置住处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客人来了,他们迎接时会说“到啦”,那种盼望的口气,让人听着亲切贴心。而歌圩期间,哪家接待的客人越多,哪家就越有脸面,日后总会引以为豪。所以,游人在这个期间住进朝里,不仅白吃白住,更可感受到当地的各种民俗风情。 有意思的是,在街边遇到了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他豪爽地说,他就是在“风流街”上和妻子相识的。说起当年和妻子在“风流街”上相识的往事,他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堆,甜蜜的笑容让人感动。不光上了年纪的人在“风流街”上有着甜蜜的往事,如今的年轻人仍然把“风流街”当成自己追寻爱情的场所。我想,来年歌圩时,我要再探风流街,把他们的甜美的故事告诉更多的游伴。 下午回来时,去了纳灵洞,“纳灵”是壮语,因地处山脚田坝边,常有猴子出没而得名,又因洞内景色万千,以“纳万千灵气”之意而著称。纳灵洞内钟乳石十分丰富,尤其是上层旱洞,钟乳石几乎充满了洞顶、洞壁、洞底的各个空间,形成了形状各异、琳琅满目的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石盾、石瀑、流石坝,宛如一座绮丽无比的地下宫殿。最具特色的是清池中那218个“莲花盆”,堪称目前世界岩洞的“莲花”之最,朵朵莲花水中绽放,如涅磐凤凰,异常美丽。 走进凌云,你会感觉那是一个梦一般的美丽的地方,不仅是流连的美景,那些特异的风俗,更是人间瑰宝。一觉醒来,忽觉陶老的“世外桃源”重现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