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姚古镇—千年沧桑的梦境家园 |
[游记]黄姚古镇—千年沧桑的梦境家园 |
2007-07-18 tuniu.com |
*门后小村的悠闲时光* 到黄姚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3个多小时土路颠簸的结果是灰头土脸。赶紧找地方住下,考虑到下午买票进镇不划算,我们决定下午先在小镇的外围转悠。 站在下车时那条还算现代的大街上,右边就是黄姚古镇了。我们顺着大街慢慢前行,一路走到古镇入口处,门口大幅的喷绘正是《酒是故乡醇》里的镜头。从古镇入口前左边的一条岔路走进去,首先触目的便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一棵参天的古榕树,和几个脱得光溜溜跳进水里戏水的孩子。 沿着石板路前行,突然发现左边一石屋前的横匾上书:“新兴街”。不禁好奇:什么样的屋子能称为街?忍不住好奇心,拾阶而上,走进那敞开的门去,走进去便傻了眼———那不宽的门后却是一个小村落! 石板路的小村落很安静,在午后的阳光下,狗儿懒懒地躺在石板上睡觉,几位老人坐在路边看着我们,有一丝惊讶,却没有过多的在意,淡淡的几眼注视后,她们扭回头,继续自己的闲坐。偶尔,街上经过一两个扛着农具或推着自行车的村民,同样的安静,引不起一丝喧嚣。 走在这样安静的街上,我们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直到转过一道弯,穿过一块菜地,抬头时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喧闹的大街上。 回到大街上还有一些不适应,也不知该何去何从,恍惚记得坐在车上经过时曾看到有一棵古榕和好些洗衣的女子。于是又顺着街道往回走,那儿除了古榕水塘,还有近10公里笔直却颠簸的村道,四周是广袤的冬水田,田边则是断断续续的山。山下的水塘倒映着山形和树影,水汽氤氲,山色如墨。十里水田像广阔的前台,静静地衬着黄姚镇的安闲。 *鱼和豆豉的故事* 我们继续顺着村道往前走,不经意在路边看到一个大大的水塘,便好奇地探过去。这儿却是黄姚的一个出口处。走进去,便看到水塘对面的一幢建筑,上书“黄姚影剧院”几个大字。不过影剧院看来已经荒废了,门前的一块空地上,晒着我叫不出名字的农作物。 坐在塘边的树下,与卖豆豉的阿伯闲聊了起来,阿伯告诉我们,这影剧院本来是一幢近四百年的建筑,“文革”时被拆了,建了影剧院,后来影剧院又荒废了,成了村里的幼儿园。台阶旁那四道光滑的石凹槽,便是孩子们的滑梯。 不想伤感地缅怀那数百年的建筑,我们转了话题,向阿伯问起黄姚的特产———黄姚豆豉。看我们说起他的本行,阿伯兴致颇高,他告诉我们,豆豉是用黑豆做的,买回来以后要经过蒸、晒、腌制等诸多复杂的过程,历经15天后,黑豆便成了豆豉。说得高兴,阿伯一定要带我去他家看制作豆豉的工具。幸而他家不远,我便也没有过多推辞。 从老伯家出来,同伴却正在寻我,他已经与鱼塘老板谈妥了价钱,想去钓鱼来做晚餐,问我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去。想想无事,便也同意了,于是各拿了一根钓竿,各据了水塘的一方,潜心候鱼。只可惜我们都是钓鱼的生手,好几次鱼儿上钩了,却没有被提起。折腾许久,总算有人钓上了一条大鱼。 *繁华的碎片* 早上八点多,再次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手里攥着门票,可以一窥古镇全貌了。 从有着古戏台的入口走进去,我开始细细观赏这个小镇。古榕的躯干伸向小溪,又从空中垂下缕缕气根,与水中的倒影连为一体。溪边水井里水清可见底,间有小鱼游动。村妇们在井头溪边,淘菜洗衣,交流信息,菜渣、闲话都随溪水流去。宗祠府第这样的旧时辉煌不经意地散布于镇上的民居之中,亭阁前的联匾,记录着文人骚客对黄姚的钟爱,只是年代远去,如今物是人非。小镇是灵秀的,姚江穿镇而过,形成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的独特风景。 不想与太多的游客去摩肩接踵,我在“且坐喫茶”牌匾前的小桥上坐下,琢磨着脚下的青石板路,据说镇上的石板街有8条,共99999块青石板,最早铺砌于青顺治年间。横贯镇子四面八方的青石板街确实已经年代久远了,不知有多少人从上走过,青石板已被磨得像镜子般光滑,隐约泛着人影。桥下的姚江,如今看虽然水依旧清碧,可是却无法和“江”这样的名称联系起来,至多是一条小河水。听说曾经的姚江水很大,有着便利的水陆交通,黄姚因此繁华,随着姚江的水位降低,这里繁华不再,如今剩下的只是曾有的繁华的碎片。显赫的牌匾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像姨太太遗下的首饰盒,尘封着对往日无尽的追忆…… 这个千年古镇,是值得去细细品味的。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93223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