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寻踪 东白杨沟--板房沟徒步穿越记实 作者:小羊 7月流火,这个城市里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又到了。10位从网上招募的年轻人踏上了第三次南山徒 步穿越的旅程,路线是东白杨沟--阴沟--板房沟。与小羊策划的前两次徒步穿越不同的是:这一次 他们计划用两天的时间完成穿越。 穿越的路线是从地图上测量的,从地图上看,从东白杨沟到板房沟林场直线距离约8公里,但究竟 有没有路,道路情况怎样,谁也不知道,尽管小羊在行动计划中早已提醒大家,穿越有失败的可能, 但队伍中的四位mm此时却显得格外精神振奋,他们显然没有看出小羊脸上的一丝忧虑。 小胡赞助了一辆面包车,使我们免受班车拥挤之苦,集合的地点也该改在西公园后门的开阔地上。 但很快我就发现,这个集合地点是错误的:10个伙伴有5个是新来的朋友,从未见过面,公园后门到 处是旅游车和背包的游客,要找到这五位新朋友,可真要费点周折。于是,我只好一直背着背包, 来回乱窜,以便让新来的朋友能准确地认出我。 就这样,一番忙乱之后,我们出发了。 一、巧过收费站 面包车沿后峡公路把我们送到东白杨沟的路口,在这里,我们送走了汽车,吃完了“张恨顶”同志 带的一个西瓜,开始沿公路向绿野山庄进发。这里距离绿野山庄还有4-5公里,根据我的回忆,前方应 该有一个收费站,果然,我们派出的侦察兵很快就发现了收费站,在我们的经费计划中,并没有买票 的预算,于是我们决定从路边饶过去。正巧,公路右边的山坡上,有一条小路,似乎就是为我们准备 的,大家的顽童心理很快被调动起来,爬山坡、钻草丛、进松林...,真有点游击队的感觉,最可气得 是这时候竟然有人开玩笑:要不要匍匐前进啊?其实收费站的人此时正在对付几辆大客车,估计就是看 到我们也懒得追,15分钟后,收费站已远远地落在了我们的后面,大家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他们 现在就是放狗也追不上我们了。 山谷开始折向正南方向,也就是说,它和我们的目的地--板房沟是平行的山沟,这样,即使我们到了 绿野山庄,离板房沟可能比这里更远,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管它呢,先到绿野山庄再说。 路很好走,10个人都很放松地走着。路边有条干涸的小河,一直跟随着我们,一个小时后,听见了 水声,说明离源头近了,果然,绿野山庄的大门很快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雾锁绿野山庄 越过山庄的建筑群和游人,我们直接向山谷深处的瀑布进发,这时,天上下起了小雨,大家的肚子 也饿了,吃过午餐,正要继续前进时,不知谁的背包带断了,小何象一个老练得游击队员一样拿出了 针线,静美熟练地做起了针线活--在雨中,一幅温馨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以为这美景只有在电 影上才看得到。 东白杨沟有三重瀑布,以第三级最为壮观,特别是游人要经历了一番跋山涉水的艰险后才能到达, 更为它增添了一份神秘。静美和小刘快乐地钻到瀑布下面,享受着被从天而降的水淋湿的感觉。 返回的路上,我们决定从瀑布旁边的山坡直上山顶,一方面,离宿营时间还远,我们有充足的时间; 另一方面,到山顶可以纵览东白杨沟全貌,还可以窥探去板房沟的路线。山坡很陡,几乎没有落脚的 地方,队伍分成了三个梯队,老马和小罗一直走在前面,为大家探路,三位mm,小何和我跟在中间, “张恨顶”--这是他在半山坡上望着山顶给自己起的名字,小李姑娘,还有一直保护小李的小宋落在 后面。雨时断时续地下,山顶似乎永远也到不了,我们至少有20次听到前面的人喊:到山顶了,可是 到了一看,不过是个山坡而已,山顶仍在遥不可及的上方。 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顶峰。 因为浓雾弥漫,我们在山顶没能一揽众山小,也没有发现去板房沟的路,雨不停地下,山风夹着浓 雾象我们袭来,大家没敢多停留,立即从山的另一侧开始下撤。 老马选择了一条山沟,理论上,顺着山沟肯定可以从另一个地方绕到绿野山庄,但山沟的路异常难 行,不断有悬崖陡坡,这时我们就不得不从旁边得山坡上绕过去。老马就象识途一样,一直走在队伍 的最前面,静美这次紧紧地跟在老马的身后,为大家瞻前顾后,小宋依旧紧紧地护着小李姑娘,张恨 顶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时近时远。 突然,静美看到了一头牛,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了牛,人就不会远了。 终于,我们看到了人。几个小时前,我们经过绿野山庄的时候,对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屑一顾, 而现在,人是多么地亲切。走在前面的老马不知道使用了什么外交手段,当我们陆续到达一座毡房的 时候,一群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比我们还年轻)向我们递上来了一串串拷肉,最后我们还合影留念。 我至今搞不懂他们为什么对我们这么热情--他们可没有从深山老林里逃出来啊?不管怎样,这张照片 我将贴在我们徒步穿越活动的主页上,以表示我的感谢和对那串拷肉得怀念,如果这些朋友中有人能 看到,希望他跟我们取得联系。 三、毡房夜话 很快,我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毡房--至少是今天晚上。 毡房的主任为我们提供了奶茶和汤饭--这是房租中包括的。晚上,大家开始自我介绍--每次活动, 我们都把自我介绍安排在最后,以便让大家有更多一些无拘无束的沟通。每人5分钟的介绍后,我们 才知道,10个人的小队里,有两个军人,四个机关干部,三个企业职员,一个自由职业者,都属于工 薪阶层,多半是党员,这可把小李姑娘吓着了,一路上很少开口的她,听到前面一大堆人都是党员, 一开口就却生生地说:我叫李晶晶,不是党员。于是大家赶紧安慰她:没关系,组织上不会抛弃你的。 这一段,静美写的好,还是用她的一句话来结束毡房夜话吧: 旁边毡房得歌声一阵高过一阵,我们毡房的胡噜声也一阵高过一阵。毕竟,大家都累了,更艰苦的 路程还在明天。 四、板房沟就在东方 五、 (未完待续)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49 次, 发表于 10点53分, 推荐给好友 飞与紫瞳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