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出处http://www.cdedu.com/dasai2/zhanshi1f.htm 一,缺水的克拉玛依油田 文/仙子 克拉玛依油田,是祖国西北部,镶崁在准葛尔盆地西北边沿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五十年代初。这里汇聚了许多有志青年,前来开发这块处女地。为祖国献石油。1 9 5 8 年9月,我大学毕业。以第一志愿,放弃了我喜欢的山水秀丽的江南生活。来到了这块神奇而又令人想往的地方。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我是一名气象工作者,要将我所学的专业知识。贡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一次,我去一个井队蹲点,了解气象和石油生产的关系,当我踏上那无路的万古荒原时,只见那沉睡千年的蛮荒依旧清晰。无尽的大漠衬托着夕阳的黄昏,放眼苍穹,却没有一丝绿意。茫茫荒滩稀拉着枯藤老树。那么多参天的井架竖立在一望无边的大漠上。 我来到了3 2 5 9 井队蹲点,这个队是当年的一个标兵井队。一位老石油工人告诉我::一吨油需要一吨多的水才能换取。那时克拉玛依的水资源很紧缺,水是从3 0 多公里外的小拐河拉回来的。因此,职工们都很爱惜水。每天大家都要排着长长的队。去领分配的定额生活用水。可见,昔日的克拉玛依,水是很贵重的。 这位老石油又给我讲诉了,5 0 年代初期,那些石油人,为找水源的动人故事;一群年青的石油人,他们离开家乡,来到大漠深处。因为,那里有他们的理想。也有他们的爱人他们决心在大漠中,为油为水贡献力量。大漠中没有水,他们就用冰雪止渴。那里没有花,他们便与红柳为伴。啃一口于粮也激情满怀。岁月如歌。一批又一批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大漠腹地中找水源。常常与狂风暴雨博斗,冬天还要和寒冷搏斗。困难使他们更加勇往直前。有的石油人,为寻找水源贡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年仅2 0 岁的共产党员杨陆同志,她就是一名优秀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她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英灵诠释着石油精神不朽。无数的石油人,前赴后继为油为水而战。经过两代石油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在荒漠深处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英雄的石油人又在芳无人烟的荒芜沙滩上。用人拉肩扛的精神。在没有条件下,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打出了近百口地下水井。从此,在克拉玛依的版图上,又增添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百口泉。地下水的开发,改变了,昔日克拉玛依这块连烏都不飞来的地方。使它面貌一新。一个神奇拔地而起,他的名字响彻神洲大地。我听了老石油工人生动的讲诉后,使我深深的感到水对克拉玛依是多么的重要。 1962年4月我调入石油地调处水文总站,从事水文气象工作。我穿上了石油工装,成了一名光荣的石油人。紧接着石油人又义务劳动修建了明暗两条水渠。当年我也参加了明渠的修建工作。兴修这两条水渠,又有好多名石油人,无私的奉献出了他们年青的生命。7 5公里长的水渠完工,它那清清的流水,像一条银色的龙,飞奔在百里荒草滩上。注入了油田。流进千家万户石油职工的家。百克水渠的兴建,它改变了油城人民,一盆水用一天的紧张局面。百克水渠它虽没有像江河那样磅礴。但它却使一路黄沙添绿。养育着一方英雄儿女。使原油增产。 二,难忘那年高山顶上的一次耕云播雨 1990年的初夏,塔城盆地周围的气温已高达3 6 C。而这时在我们作业区的孟布拉克2 4 0 0 米的高山顶上,还是白雪皑皑。一支人工影响天气的职工队伍。他们肩上扛起小型火箭来到了山顶。为石油生产增水,开展了向天空夺取水的重任。他们像当年的诸葛亮奇巧引东凤样,将一串串的降雨炮弹射向云海。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迫使云块增大,增大的云块在重力作用下,大雨很快降落地面。为了不丢掉每一个可以播云的天气。降水队员们常常要战胜狂风热浪和寒冷。有时还要与野狼斗。他们在走前人不愿走的危险路,做前人从没有做过的事。他们做成功了。他们巧夺天空。创造了人间奇绩。来自空中的阵阵降水,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使原油增产。油城人民称降水队员,是牵着龙王鼻子走的人。 3个多月的高山顶上播云,我们忘不了那100多天,艰苦作业的日日夜夜。那条唯一能上山的路,是放牧人,骑马走的羊肠小道。山路弯弯,又是滚石子路。上下山时车与路面大约形成4 5 度的角。每上下一次山是非常危险。司机一不小心,车和人就会翻倒在5 0 多米深的山谷底。谷底,又是滚滚急流。而降水队员们,明知山路险,偏向山上行。将个人安危直之度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