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4金秋西部游记 喀纳斯之二

[游记]2004金秋西部游记 喀纳斯之二

2008-06-10    hexun.com

2004金秋西部游记——喀纳斯之二 [原创 2006-10-01 11:44:29]

9月18日

14:30集中在喀纳斯小学前,坐1路区间车来到湖边游船码头。穿过一片树林顺坡而下,就来到了湖边。喀纳斯的形状象弯月,南北长24公里,东西最宽处近3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是我国最深的内陆湖泊。沿湖东岸有六道向湖中凸出的岩石平台,使湖岸形成井然有序的六道弯。游船有两种,六座快艇只到三道弯,每位100元;27座游艇能到六道弯,来回行程约50公里,每位200元。15:00,我们乘坐的游艇缓缓离开码头,调过船头飞也似地冲进了喀纳斯湖。

游艇是双层的,下层坐人、上层观光,刚开始,游客都挤在上层拍照赏景,但等到返程时,上层就剩下我们几个身强力壮的了,因为湖面上的风实在是太凉了。

喀纳斯湖的每一道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中第一道湾的基岩平台,为一个巨大的羊背石,上面有两处岩画,好似一只卧羊,昂首观湖,临湖生长一棵西伯利亚雪松,在翘首迎接客人的到来;二道湾是湖水最深的地方,也是传说中的湖怪经常出没之地;三道湾有一处天然的观湖台;四道湾有一个美丽的湖心岛,小岛是一整块浮出水面的巨石,上面树木葱郁;五道湾湖畔有一座喜鹊山;游艇开到六道湾调头返回,这里是湖的尽头,壮丽的雪山下,枯木长堤 的奇景展现在眼前,这些被山洪冲下来的枯木,树皮早已烂清,灰白色的树杆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北边的湖岸。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山顶是寸草不生的荒原,往下分层密布着松、杨、桦树林,赤红的、血红的、橘红的、金黄的和翠绿的树和植物统统加入了这绚丽色彩之中。湖水清澈碧绿,晶莹剔透,映射在湖中层次分明的蓝天、白云、群山、森林倒映,构成一副无与伦比的绝佳山水画。喀纳斯,这个遥远、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我已经心驰神往很久了,这次终于有机会身临其境,不仅心潮澎湃,实在难以抑制那份激动。

17:00,游艇回到码头,上岸往回走,忽然发现路边有个邮局,有一个穿邮政制服的人坐在里面,进去转了圈就出来了,因为喀纳斯风光明信片都是成套的,而且没有邮资片。现在想想实在是后悔,好不容易到了中国地图公鸡尾巴的顶端,竟然没有给自己寄一张明信片。

乘区间车回到客栈,下一个游览项目是去登观鱼亭。刚才我已经观察过这座建在湖西岸山顶上的亭子了,它与湖面的垂直落差超过500米,是鸟瞰喀纳斯湖的绝佳位置。但那么高的地方,只能顺着石阶盘旋步行而上,我一是怕爬山,再说那是旅游者必到之地,好象也没有多少新奇感。其实我已经打定主意要去一个好地方,就是村庄东面的荒山顶上。那里的相对高度大概是四百米,估计除了当地牧民,游客一般不会走到那里。

跟同伴们打了个招呼就分道扬镳了,他们跟着导游乘车往西,我独自步行往东。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正确,当他们只是为了换个角度看一下喀纳斯湖却要累得精疲力竭,我却悠哉悠哉地玩到了行程上没有安排的项目,看到了旅游书上没有介绍过的民族风情。

公路北面有很多图瓦人的木屋,屋外都围着木栏杆,妇女们在忙着家务或捻羊毛,最有意思的是,几乎每家的屋外都摞着一大堆空酒瓶,不用问,这里的男人几乎都是酒鬼。穿过木屋区来到山脚下,又翻过了两道铁丝篱笆,我开始爬山了。山坡上也有一些毡房,三块石头垒起来的便灶上架着铝水壶,边上就是条小溪流,取水倒是方便。又走了几步,发现这小溪竟然是人工的!原来他们把毡房搭在哪,就把山上的小溪弄出个豁口,再挖一条小沟把水引到自家的毡房边,真聪明,这可是天然免费的自来水。但人工小沟的水往下流却找不到出路,只能遍地流淌,再被牛羊一踩,因此山脚下有几块泥地就又湿又烂了。。

今天刚进喀纳斯风景区,我就发现草地上、山坡上有很多灰黑色的小土堆;天空中、树梢上盘旋着展开黑色翅膀的大鸟。直到现在才看清楚,小土堆是田鼠的洞口,黑色大鸟是乌鸦。好几次看见洞口处有小脑袋一晃,还有乌鸦一个俯冲直扑下来,原来这两样动物是食物链中相连的一环,北疆的生态平衡就是这样在延续、发展。

登上第一个坡,回头一看,图瓦村及四周的景色已经尽收眼底,因为地势还不太高,喀纳斯湖口还被树林遮挡着。这时候听见有人在说话:老板,骑马,转过身来,看见一个中年男子牵着匹马站在我后面。我问骑马上山可以吗,他回答可以,我又问什么价钱,他说三十元一小时,和导游就介绍过骑马价格一样。用不着去讨价还价了,接过他递过来的马缰绳,双手扳住马鞍,左脚套在马蹬里,手脚一起使劲人就起来了,右脚跨过马背,我一屁股稳稳地做定在马上。不是我动作潇洒,实在是这匹马不高大。

看我上马很轻松,他就夸了我一句,于是我们就边走边聊起来,看了下时间,17:30。上山路上基本是我在问这问那,他一一回答,他在前面牵马,背对着我,少数民族讲汉话不太利索,我听起来有点吃力。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图瓦人,其实他是哈萨克人,春天冰雪消融后进山放牧,再做点游客的生意,到大雪封山前迁回山外。他们过日子完全要靠自己辛勤劳作,不象图瓦人那样因为稀少而有政府补贴,还有游客上门家访的收入,钱一多人也变得越来越懒了,很多男人只知道成天喝酒,原来村里的那些酒瓶是这么回事,还有,木屋里住的是图瓦人,毡房里住的是哈萨克。

我猜他大约四十岁,他说三十刚出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西北的人确实比我们看上去苍老。他说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十岁、小的三岁,我连声夸他真幸福。还是少数民族好啊,不要实行计划生育,但要我多生一个我也负担不起。

骑马上山,人倒是舒适悠闲,马却累得够呛,脖子上的毛慢慢地被汗水湿透了,鼻子中不住地呼着粗气,原来马是颈部先流汗的。半个小时后又登上了一个坡,目测了一下,估计已经爬了两百多米高了,看看离山顶的高度还有百来米,再上去的话坡是越来越陡了,我担心骑马不安全,反正这里的视线也已经很开阔,能看见喀纳斯湖的一道弯了,于是就叫他停住马。我下马四处走了走,观赏景色,顺便活动腿脚,虽说骑马省力,但我的手要拽紧缰绳、屁股要坐稳马鞍、腿要用力夹牢马肚子、脚要踩住马蹬,时间一长身体就觉得有点僵硬了。掏出手机来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汇报我现在站在公鸡尾巴的顶上。

一路交谈下来,他和我已经很熟悉了,看见我打电话他就凑了过来,指指我的手机问我卖不卖,我说不是舍不得,是因为接下来还有几天的游程,还要派用场的。他又问我去不去家访,在山那边有真正的图瓦人,我看了下时间说来不及了,赶紧下山吧。

上山容易下山难,骑在马上感受更加深刻,我浑身用劲,人往后仰尽力保持平衡。我能感觉到马也走得很紧张,好几次踩在小石头上马蹄一滑,都把我吓了一跳。经过一条小溪时,马猛一低头去喝水,我没有思想准备,险些从马背上被扔了出去,还好一直保持着全身使劲状态不敢松懈,只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终于回到了山脚下,见坡度平缓,地上不是烂泥就是草地,这匹马的脾气又比较温顺,我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向他要过马鞭,开始了跃马扬鞭。来回跑了两圈后,我开始试着屁股离鞍,身体前倾贴近马背,使劲抽了马两鞭子,这马边撒开四蹄飞奔起来。说实话,马再快也没有摩托车快,风驰电掣用来形容马有点过头了,但骑马绝对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骑了二十分钟,我感觉有点累了,就跑到他跟前勒住了马,他拉住马龙头,我跳下了马。

只骑了一个半小时马,我给了他六十元钱,他过意不去,非要拉我到他家的毡房里坐一会儿。就在前面不远,他家的毡房大约有15平米大,其中一半用板搁起半米高,既当床又当凳子。虽然这是个临时住处,但能看出他家的条件还满好,门口有台冰柜、床头摆着组合音响,彩电里正在播放哈萨克语的滑稽小品,他小儿子看得哈哈大笑。他大儿子在做作业,老婆在准备晚饭(和面),见我进去,连忙擦干净手上的面粉,给我舀了一碗酸奶放在矮桌上,又端过来一碗白砂糖,这酸奶虽然略带膻味,但能证明绝对是天然食品。喝完,又和他、他两个儿子合了张影,我连声道谢地走出了毡房,他在后面大声对我说,还有人要骑马的话可以去找他。

晚饭时间还早,我就走到客栈后面的喀纳斯河边,天色有点昏暗了,树林里的蚊子开始活跃起来,我感到脸上有点疼,自己一个耳光扇过去,好家伙,这只大黑蚊子有我们这里的小苍蝇大,赶紧撤退吧。

去观鱼亭的同伴们也回来,听了我的活动,有两位连呼上观鱼亭累得要死不合算,还不如跟我去骑马呢。我们的临时团长说别急,明天早晨已经订好了五匹马、一辆吉普车去看晨雾。

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黑了,回房间休息了一会儿,九点多听见远处的高音喇叭里响起了歌声,篝火晚会开始召人了。穿上我带来的全部衣服,外面是件绒内胆的可脱短风衣,中间是厚长袖T恤,贴身是件汗衫,下面就加了条棉毛裤,但一走到外面,还是感觉有点冷。刚才导游说明天早晨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怎么办?我是同伴中最懒的一个,带的衣服最少,反正就今晚和明晨要冻两次,就咬牙挺一挺吧。

转自:http://ysl8j.blog.hexun.com/5850271_d.html25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