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湖游记 sanqiao 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脉中,有一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做喀纳斯湖。据说,有人曾看见湖中的水怪将到湖边饮水的的马儿拖入水中吃掉。这个神奇的传说,令人对喀纳斯湖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和神往。 今年七月下旬,我们终于有机会到喀纳斯湖一览她那神秘的容颜了。 从乌鲁木齐出发,经富蕴、北屯,到达布尔津县城,在这里办好边防通行证后,就可以前往喀纳斯湖了。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的北部,从县城到前山的一条路较近,可惜正在修路,我们只好绕道哈巴河县走从西面去后山的那条路。 早八时,我们从布尔津县城出发,开始了在阿勒泰山脉中穿行翻越的行程。山路不好走,颠簸是难免的了,好在沿途不断有冰山、森林、草地和成群的牛羊映入眼帘,中途更可以停下来欣赏中哈界河哈巴河的美景,倒也不觉得十分辛苦。 下午三时许,我们终于到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翻过最后一座山,从山坡上放眼望去,只见满山的翠绿;路的两旁,高出绿草些许的黄花随风摇曳,煞是好看;一条河流顺着山脚蜿蜒,河的对岸有一些红瓦白墙的房子点缀其间,那就是我们今晚住宿的地方—喀纳斯山庄。 翌晨,天刚亮,太阳还没有出来,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往喀纳斯湖走去。翻过一个小山坡,心中期盼已久的喀纳斯湖终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站在湖边码头的小木桥上,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慑:清晨的湖面上一片静谧,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微澜不兴,像一面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和岸边的青山绿树。这幅美景,绝非是用文字所能描绘出来的,恐怕世界上最好的画家和摄影家也不能将她如实地再现出来。我们屏息驻足,生怕打破了这一片宁静,只有眼睛不停地转动,不知道到底往那边看才好。此刻,心中就像这湖水一样澄明,什么也不想,只盼着时光也能和我们一般驻足不前。可惜,过了不大一会,一只小艇靠了过来,我们只能坐上小艇,到湖的西岸。上岸后,我们回头再看了一会儿湖中的景色,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走过一段松软的草地,到了哈拉特山的脚下,哈拉特山海拔2030米,峰顶的观鱼亭是我们上午要攀登的目标,我们开始沿着小路往山上爬。起初,我们穿着外套还觉得有一些凉意。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便觉得浑身躁热,于是脱去外套。再过一会儿,已是大汗淋漓,喘气越来越急促了,步履也变得沉重起来。好在山坡上长着一片片的杉林,弯弯曲曲的山路有时从杉林中穿行,这时正好在林荫下面歇一会儿。这样走一阵,歇一会儿,也不知道爬到了多高的位置,只听得下山的人说:不远了,快到了。停住脚步往山上一看,仿佛前面就快到山顶了,于是铆足劲,想来一个最后冲刺。等到上去了,才发现山路在这儿转了个弯,前面的路还长着呢。这样几个来回下来,渐渐地心里就有点泄气了,暗自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山顶,腿也不听话,每向上抬一步都觉得万分困难。就在快要绝望之际,转过一个山头,忽听得上面人声沸沸,抬头一看,这回真的到了。 上到观鱼亭,登时觉得轻松多了。从亭子上往东望去,喀纳斯湖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弯光洁的碧玉,发出柔柔的绿光,静静地躺在两条山脉的怀抱之中,令人不由得产生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的念头。湖边两岸的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杉林,呈现出一片青黛色。狭长的湖面在这青黛色的环绕下弯弯曲曲地延伸,直到远处被山所遮没。再看哈拉特山的西侧,也是一个山谷。谷底平缓的草坡上,散落着一群群的牛和羊,陡峭的山璧上是一条带状的森林,山顶上则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发出耀眼的白光。抬头望去,淡蓝的天空上,一朵朵的白云缓缓地漂移。湖光、山色、蓝天、白云、绿树、青草、冰川,还有那成群的牛羊,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久久不愿离去。 下得山来,在湖边餐厅用过午餐,就又匆匆回到码头,这一回是乘游艇畅游喀纳斯湖。喀纳斯湖弯弯曲曲地在山中绕行,形成了七道湾,在观鱼台上,我们只看到了两道湾,这次游湖则可以看到全部七道湾。坐在游艇上,手伸进水中,可以感受到水的清冽。这时候再看湖水,和在观鱼亭上看到的完全不同,湖水的颜色变幻万千,令人眩目。在码头周围,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一群群的小鱼,优游自在地游着;走不了多远,湖水的颜色变深了,让人不由得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有阳光的地方,湖水绿如碧玉;背阴的一面,深黛如墨。风平浪静时,湖面如镜,水天一色,几乎使人产生错觉;涧风吹过,湖面就像打破的镜子一样,波光粼粼,折射出七彩阳光,让人心动。人在游艇上,眼睛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湖面,不记得到底走过了几道湾,直到游艇缓缓地在湖中停下来,才知道已经到了七道湾的尽头。前面是一条由树木堆成的千米长堤,像是由人扎成的木排一样横在前面,挡住了去路。一问,才知道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原来,山上的树木历经风吹雨袭、电闪雷劈,有的倒下后掉进湖里,湖中常吹由南至北的涧风,使得掉进湖里的树木不往下走,反而自下游漂到上游,形成了这个千米长的枯木长堤的自然奇观。枯木长堤的那一头,被茂密的树林挡住,已看不见水。长堤的下面,是乳白色的湖水,这是从上游白湖流下来的,水呈乳白色是由于含有很多矿物质的缘故。令人觉得奇怪的是,只有这尽头的一片湖水是乳白色的,也许是湖水到了这儿就变得平缓了,那些矿物质沉淀下来,没有被带到下游去吧。 游湖归来,时间尚早,我们就走进了喀纳斯湖自然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地貌模型,从这上面可以看出,阿勒泰山脉上的冰雪融化形成了一条河流,这就是喀纳斯河,喀纳斯河是布尔津河的一个支流,最后汇入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喀纳斯河在这一段低洼处形成了喀纳斯湖,面积达四十多平方米,湖水最深处有188米。博物馆里布满了各种动植物标本,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一条大红鱼的标本,这条大红鱼有一米多长,她就是传说中的“湖怪”,学名叫做哲罗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来“湖怪”就是这大红鱼,一直藏在心中的迷解开了,只可惜无缘见到一条活的大红鱼。 一夜沉睡,早晨起来后,觉得双腿有些酸痛,是昨天爬山留下的后遗症。上午要去神仙湖和卧龙湾,可以坐车去,也可以骑马去,我们自然选择了骑马。在宾馆门口不远处,我们一人租了一匹马。起初,骑上去还有些害怕,不断地问小巴郎骑马有什么诀窍。走了一段路,渐渐有了一些感觉,便敢用双腿夹打马肚子,快步前行。再过一会儿,觉得只是走已不过瘾了,就用鞭子抽打马的屁股,让马跑起来了。策马在草地上徐行,风声中夹杂着阵阵马蹄声,十分快意,这时侯只嫌马儿不能更快一点了。不一会儿,就到了神仙湖,正好翻身下马,让马儿也歇一会。神仙湖在喀纳斯湖的下游,名字叫湖,其实只是很小的一潭水,但风景却很别致,仿佛是缩小了的喀纳斯湖。湖边有一大片平坦的草地,游人纷纷在此拍照留念。小巴郎们则脱下外套,铺在草地上,往地上一躺,仰望着蓝天,那份惬意,那种自在,真叫人羡慕。歇了一阵子,估计马儿也吃饱了,又跨上马背,沿着喀纳斯河往下游走去。这段路正在修,不时有大卡车疾驶而过,带起一阵阵尘土,马儿只得沿着路边走。走到一个高坡,游人都停下来驻足观看,听人说这里就是月亮湾。从山坡上往下望去,喀纳斯河在这儿拐了一个之字形的弯,两岸是青翠欲滴的杉林,最令人惊奇的是,河水在这里呈现出两种颜色,东边的一半是碧绿色,西边的一半是深黛色,就像太极图中的两极那样相互缠绕着,泾渭分明,真是鬼斧神工。听说再往前行,是卧龙湾,只可惜前面修路,不能去了,只得策马往回走,再欣赏一遍沿途的风光。 下午,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回程。一路上两眼默默地望着窗外,一声不响,似乎想把喀纳斯湖那原始的、未经人工斧凿的自然风貌都印在脑海里,直到绕过一个山坡,什么也看不见了。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声: 再见,喀纳斯湖。 作者:sanqiao e-mail: sanqiao@public.szptt.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