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港

[游记]新港

2008-05-22    live.com

7月17日

这次搬到新港(Newport)转眼已是月余。屈指算来,过去6年光景,竟搬迁8次,换了3个国家,住过6座城市。在这样频繁的搬迁中,我来不及整理思绪:本是独行的游子,不觉女儿也已两岁。

新港是这样一个地方。东面隔哈德逊河与曼哈顿的金融街相望,不大的一块地上密集地树起十数幢高楼,主要是住宅,也有写字楼。在此范围之内,楼宇俨然,街道整洁,各色风味的餐馆各有一家,Starbucks自然也少不了。说是一个小小的曼哈顿中城,也有几分形似,或许建筑更新一些。若往北走,不到5分钟,便再不见高楼,有的是Target和Staples这样像大仓库一般的零售商场,门前的巨大停车场更是地道的美国式;南面走一刻钟,也有这么一片商场区,各色各样的商品堆满了购物车,一车车地推出来,再一摞摞地塞进汽车里,车灯一闪便扬长而去。早听人说,纽约算不得真正的美国,而真正的美国人过得就是这种开着汽车从“仓库”里提货的生活。如此看来,虽说只搬过了一条河,倒是与美国接上了轨,也可谓小小的一步造成巨大的飞跃吧。于是乎,新港这个地方就是城市与乡间的拼接处:住在那个高楼耸立的小圈圈里,你便住在城里,地铁把你迅捷地带向曼哈顿;走出这个小圈圈,你也能体会一下美国的乡间生活。妻子称此为“兼有城乡”之妙,不过,真正的城里人或嫌此激情不足,而真正的乡下人则怨它精致过分。故而,土生土长的“真”美国人不住在此,地地道道的纽约客也不住在此——住的都是外来户。印度人、中国人和韩国人在此皆可算主流,而且多是律师、投行职员和高科技工程师,属于白手起家的年轻一代中产阶层。他们既不对曼哈顿的精彩抱有基因上的迷恋,又尚无实力移往“看不起纽约”者定居的康涅狄格,于是落户在了新港这个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社区安全,居所宽敞,还可免却纽约城市税的地方——实实在在是一群理性的“经济人”。

我喜欢新港,最是因为河。我们的社区里有一条滨江道,正是傍晚散心散步的好地方。从北端的入口走进去,隔江远远望见曼哈顿中城,那标志性的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楼清清楚楚,你若熟悉纽约的地理,就会知道这一望差不多看到了东西向的大半个曼哈顿岛——克莱斯勒大楼已在东半边的莱克星顿大道上。这两幢楼以及中城其他一些高楼,楼顶夜晚都会放灯,虽然不是绚烂夺目的彩灯,却足可让你知道一片光明的中城正是歌舞升平之际。河的这一边,荷兰隧道的不知什么建筑物竖立在水中间,就像一个塔楼,连着岸边有一条长而窄的通道,整个形象仿佛一条龙舟,龙头竖着,龙身绵延到岸上。由此往南是一段小小的运河,将哈德逊河的水引了进来,或许与隧道的构造有关。绕过运河再往南就是真正的哈德逊河滨了。这一段的最北端是驶往曼哈顿中城的摆渡码头,早上和下午通勤时码头上会排起队伍等候渡船。此刻傍晚轮渡已经结束,一根缆绳拦在宽木板架成的码头的入口处,不过码头上的灯点亮着,大概为着漫步滨江道的人们照明。码头一侧沿着江有几片网球场与篮球场,傍晚正是体育活动的时间,网球、篮球还有滑旱冰,人虽不少,倒也不显得拥挤。

沿河继续往南是欣赏水景和眺望曼哈顿的最佳地点,这一段滨江道最是热闹。宽不过3、4米,外侧沿着河堤有1米来高的栏杆。距离栏杆1米左右有一排长靠背椅,供散步者休息。滨江道的最内侧是绿化带,再里面就是我们这个社区中4幢住宅楼共用的围墙,围墙也是铁栏杆构成,可以透出里面的绿化。傍晚时分正是饭后散步的好时间:携手而行的是恋人、伴侣,独坐看书的大概是单身贵族。最热闹的当属孩子们,由家长或保姆领着出来,有的坐在推车里好奇地看着风景,有的则甩开小腿踉踉跄跄地学步,还有大些的竟在地上划格子跳起了房子,或是神气地骑着三轮自行车。女儿是推着她的仿真小坐车出来的,里面载着她的“妹妹”——一只蓝布娃娃。穿着粉色裙子的小姑娘,推着粉色的小坐车,乘着蓝色的布娃娃,蹒跚步行在绿色植物环绕的滨江道上,真是一幅美丽的动态画境——也许不仅仅是为父亲的私心谬赞吧。忽然女儿停下了,扒着栏杆朝河里看。原来是被浪花吸引住。河水乘着风势汩汩地涌向岸堤拍打起雪白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声响。两岁的女儿好奇地扭头问:“这是啥东西?”“浪花。”“是浪花啊”,女儿仿佛真的明白了似的,奶声奶气地学着我的话。于是,我和妻子也停下来,扶着栏杆向远处望去。哈德逊河上漂着片片白帆,那是私人的帆船在航行,旁边还有白色的三层游艇驶过,留下长长的水纹,上面载的该是专程从各地来游哈德逊河的游客。河对岸曼哈顿下城金融街高楼鳞次栉比,有的既高且大,镇定坚固,有的瘦长而挺拔,格外秀颀。熟悉地理的人可以认出世界贸易大厦原先的所在,如今虽然见不到昔日的这两座纽约地标,然而金融街并无丝毫颓废之色。夕阳正好投射在这些高楼上,窗户反射的光辉仿佛令高楼都罩上了闪光的金箔。待夕阳暗下去,楼宇里便透出一道道白色灯光——金融街里的人们正在忙碌,他们可没有闲时沿河散步,每分钟都被投入到巨大金融财富的生产之中。有趣的是,那边本该是繁忙喧嚣之地,在我听来却一片静谧,而这边本来是清静的生活区,但此刻耳边却是笑声、话语声不断。真是于无声处思烦嚣,向喧嚣处求静谧。

妻子指点我她的办公楼所在,正是金融街最南端的尖角上。像这样的傍晚,她多半也是在那边忙碌的,难得今日得空能与我和孩子同来滨江道漫步。这不禁叫我想起两年多以前在曼哈顿时的情形。那时妻子住在曼哈顿西侧哥大的宿舍里,走过一个街区就是河滨公园。我每周从波士顿来纽约看她,得闲就会去公园里走走,也算陪怀着女儿的妻子锻炼吧。河滨公园闹中取静,环境极佳,也可居高眺望哈德逊河,只是那时见到的对岸是新泽西北部,视野中并无曼哈顿这许多高楼。说来也怪,记忆中那时散步竟多在周日傍晚,也许因为不久就得赶回波士顿,总觉对着夕阳有一份惆怅。现今不必忙着赶路了,却又难得与妻子一同散步的时光。再不到一月又该我独自搬迁了,从此还会有多少次惆怅?或许,不知何年何地,到与子偕老之际,再能日日执子之手吧。

悄悄收起忆旧的思绪,定睛再望曼哈顿,偏又生出思乡之情来。这隔水望高楼,灯光掩映的景象不正是上海的样子吗?那是6年来迭次搬迁的起点。无论浦西的外滩,还是浦东的陆家嘴,我都是熟悉不过的,而同样开阔奔腾的江面更无法不让黄浦江跳入我的脑海。回想6年来住过的各座城市,每次刚到一处,总不禁要眷恋原先的那一处,可不多久便喜欢上新的地方,于是旧处也就淡忘了,真所谓“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把并州作故乡”。对长在这活力年代的游子而言,大概这也算一种适应的技能;而始终不得淡忘的就是那个起点的故乡——毕竟中国人向来是安土重迁的,虽说时代不由人不迁,心灵却依然安守在那一片故土上。

正这样想着,忽然传来一阵浓郁的香味,原来已经到了滨江道南端尽头的Starbucks咖啡屋。这家咖啡屋面对着河边人工辟出的一个船坞码头,里面系泊有十数艘白色游艇,高高的桅杆在风吹浪推下左右摆动,仿佛巨大的钟摆,还不时发出吱吱的声响。“我们也喝杯咖啡吧”,我回头对妻子说。“好啊,”妻子带着女儿走过来。于是挑张靠近船坞的台子坐下来,和着吱吱的桅杆声,我们与浓郁的咖啡香一同浸润在了新港的夜色之中。

转自:http://fredericklily.spaces.live.com/Blog/cns%21A746A82A9CCF8C2E%21411.entry3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