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匆匆瑞士游记(五)--阿尔卑斯山滑雪.

[游记]旅游匆匆瑞士游记(五)--阿尔卑斯山滑雪.

2007-07-16    hexun.com

【旅游】 匆匆瑞士游记(五)--阿尔卑斯山滑雪 & 玩转瑞士法语区 [原创 2007-07-05 16:09:09 ]
发表者: 小鱼Fish_i

依然早晨9点左右背着滑雪服坐火车,到Grindelwald。先在小镇转了一圈,昨天天色已晚无法和雪雕合影,今天先补上。不过由于下雪,觉得缆车上的风景也不一定能看清楚,就放弃了坐缆车的计划,决定专心滑雪。到体育咨询中心问了一下,我们不能免费坐滑雪巴士去滑雪场,因为我们没有买滑雪票,所以要另付滑雪巴士的费用。我们想想还不如去Eigergletscher,那里直接就能滑雪。于是再坐火车往上去。车厢里仍然满满当当的滑雪者,老头老太太精神矍铄,小伙子们英姿勃发,姑娘们很帅气,孩子们的英勇更是让我们敬佩。看看我们两个业余末级都算不上的东方人,估计也是满让人担心我们的表现的。崔姐试图和旁边的一对看起来亲切和蔼的老年夫妇攀谈,让他们教教我们滑雪,可惜他们只会说德语,语言不通。她又看到对面一张桌上的四个年轻小伙子,想让我去和他们搭讪,还怂恿我说,有个帅哥一直在盯着我看。可惜我从不喜欢和陌生男子搭话,拒绝了她的建议。呵呵,估计那几个人也说不出什么像样的英语来。

到了Eigergaletscher已经是快12点了,我们花63法郎租了一套滑雪装备,决定我先尝试,然后崔姐上,因为估计我们是没有体力滑上很久的,一套装备轮流尝试已经足够了。店员根据我的身高体重帮我选配了一套。换上背了N久的滑雪服,穿上滑雪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插上两只滑雪板。看到别人那么轻轻一踩就能固定住滑雪板,心里真是自卑,不过万事都有第一次,不用管别人的眼光了。在崔姐的搀扶下,我从商店走到了火车站旁边的小道,就这里还平坦点,先练练走路吧。一边抓紧崔姐的胳膊,不让她放手,一边使劲捣鼓着双腿,让它们能掌控脚下的两只长长的滑雪板。不多会,我就能自己撑着滑雪杖走了。似乎还挺满意这个进度。然后就在沿着铁轨的小道上来回滑行,慢慢的也像那么回事了。崔姐给我拍了一些照片,从照片上来看那个样子已经可以冒充滑雪者了。接着我决定向高难度挑战,要进步才行。当然上专业滑雪到我是不敢的,那基本上就是往山谷里跳,找死呢。我选中了铁路对面那条主路,那里是大多数的滑雪者必经的地方,从那里上专业雪道或者上滑雪缆车。好不容易走到那里,有一点轻微的坡度,往上走却总是往后滑下来。终于到了大道中央,决定滑下去。开始还挺得意,觉得速度一下子快了起来,可是不对啊,我停不下来了,前面是堆满滑雪板的一个大架子,我快撞上去了,于是大叫Help me!Help me!。眼见着前面有个男人站在那堆滑雪板前面,指望他能拉住我,谁知道老兄看到我冲过来居然走开了,给我让路,我这就一下子往后摔倒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只滑雪板也掉下来了。狼狈之余,还在想亏好是往后摔了,不然就撞上去了。人群对我报以友好同情的微笑,把我扶起来,我的确知道是自己不量力造成的。哎,要想进步看来是不太可能了。没有教练到底不行,掌握不了要领,连停下都不会。虽然看到人家都是很潇洒很轻松的把滑雪板一横就自然停下来了,可是我也不敢在下坡时这样尝试。冰雪运动何其酷,对于我这样胆小的人来说是无法掌握了。看看那些不点大的小孩,都哗啦哗啦的波动两条小腿,一下子就窜上雪道,往下滑去,就算摔一两跤,却一点也不在乎。说实话在雪上也不会怎么摔伤的,毕竟雪都是软的,主要就是看看有没有胆量。我,还是算了吧。指望以后培养下一代从小接受冰雪运动的启蒙熏陶了。

一个半小时以后我就没力气了,让崔姐上。她和我的状况差不多,很快就能在那条小道上滑行了。于是她也决定挑战自我,从更高的坡上往下滑。那块地方是雪场清理车重点关照的地方,我都看它来修正过两次了,抹平那块地上的雪。那是个有一米多高的积雪的大坡。结果她摔得比我更惨,陷在雪堆里起不来了,我再一脚高一较低爬上去把她挖出来扶起来。我们两算是没希望了。就沿着铁轨,来回走走吧。

今天滑雪场有好多身穿紫色制服的人在送他们公司的巧克力,来来回回大概给了我们20多块,呵呵,对我们来说,在瑞士物价这么高的地方,有免费的巧克力吃可是很不错的事情。下午2点多钟突然有了阳光,一下子整个滑雪场变得很美。在阳光照射下,周围的山峰显得非常的清晰,山上的积雪仿佛都泛出点点金黄,明亮晴朗。滑雪缆车载着勇士们往更高的山峰去,远处山谷里一点点前进的滑雪者在茫茫白雪中变成一个个小点。时不时看到极酷的滑雪者向山谷滑去,那种纵深一跃潇洒和飘零真是让我对他们无限的崇拜。看着滑雪板下激起的阵阵雪花,终于明白冰雪运动的魅力何在了。当然也许我是永远不能享受那种速度的快感与超脱,但是我比以前更清楚的领略了滑雪的乐趣。对于瑞士人来说,或者说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冰雪运动都是他们的最爱,甚至是生活中必须的运动。而我通过亲身见证这确实是一项值得尝试和坚持的运动。正在我到处胡乱晃悠的时候,一个日本男孩用日语试图叫住我,估计是把我当成日本MM了,我的样子可能吗?旁边另一个男孩看看我没理他们,才用英语和我说要我帮他们拍照。他们扛着滑雪板拍了两张,然后向我道谢,还算礼貌。然后我好奇的想知道他们会不会滑雪,于是一直注意他们的行动。崔姐说日本人应该有些会滑雪,比如住在长野,北海道的日本人。他们磨蹭了好久,才踩上滑雪板,看那个样子是应该是会的。然后潇洒的从专业雪道上下去了。顿时我们受了很大的刺激,日本人居然也滑的这么好,我们真没面子。其实仔细观察和想想,来这里滑雪的日本人还真不少,这就不奇怪因特拉肯那里有那些日本人开的酒店甚至赌场,也不奇怪来瑞士滑雪是富贵的象征了。日本人不是怎么能显示他们的富有就怎么来的吗?快要离开时还看到两三个中国人,中年男子,也在滑雪,而且是会滑的,也从另一个专业雪道下去了。看来不是中国人不会滑雪,是我们两个太差劲了,还是别丢人了,尝试过了就好。今天不仅是尝试了滑雪,还是在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多少人向往啊,不错的经历。

到酒吧里和那帮发放巧克力的员工狂欢了一番(他们完成了今天的任务正在庆祝)。崔姐还用摄影机拍下他们快乐的模样,戴着他们的紫色帽子一起跳起来。还有个人一个劲的往镜头前面挤,为了show一下他制服上的公司名称,不忘记做广告啊,可惜我是没记住他们公司的名字。

一阵瞎闹后我们坐火车下山,到了West Intelaken换了一些法郎,因为身上的钱快不够花了。100欧元去掉2欧的手续费,换到149.5法郎。没有在阿姆斯特丹街头换的好价钱,还要手续费,都也没办法了。走出火车站看到一群敲着鼓和瓦罐(不懂那种乐器,觉得是瓦罐)的人,好像是一个庆祝某个活动的小乐队,挺有意思。后面的一群日本人也拿出摄像机拍摄,崔姐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组镜头。哎,我已经看够了日本人了,上哪才能没有日本人?

回到旅馆收拾东西,明天就要离开因特拉肯了。在火车站看好了时刻表,明早9点35去蒙投的黄金列车。我们的目的地是洛桑,到蒙投以后再转车就没多久了。然后到日内瓦,从后天早晨的飞机从那里回荷兰。

第二天,早晨用那辆从火车站推来的推车(居然一直在巷子里),装好行李,到West Intelaken坐火车去蒙投。这段也是黄金列车,但是是更为标准的黄金列车,巨大的透明玻璃窗,上面还有天窗。感觉坐在里面就象是走在窗外的景色中一样,看来前面坐的黄金列车都是不正宗的,这才刚刚感受到黄金列车的舒适。车厢两头还有专门挂衣服的架子,一切都很周到。奇怪的是,这辆车上也有不少的滑雪者,不是上山的车怎么也会有滑雪的人呢?原来他们是到另一个地方滑雪的,在中途一站下去了。看看这个滑雪场还比较平坦,没那么地势险要,适合初学者。谁让我们两个什么都不懂,第一次滑雪就不知死活的上2000多米的滑雪场找感觉,弄得那么灰心丧气的回来,还把自己当天才呢。

快到蒙投时,就已经能看到日内瓦湖了,湖边有许多的房子。能享受湖光山色的地方一定是好地方,何况是日内瓦湖边。住在这里的人真幸福。从因特拉肯到蒙投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出乎意料的远。到蒙投时已经快下午1点了,在蒙投转车去洛桑,到洛桑很近,1点半的时候已经存好了行李,不用说又是21法郎三件行李。这个地方是法语区了,似乎连个说英语的人都找不到。就连存行李的地方,他们也只听得懂英语,不会说英语。我们问路都没办法问,我可不相信介绍上说的瑞士人在学校里都学英语,英语也是通用语言的说法了。火车站对面到是有家中餐馆,不过看样子好像没开门,也不好去问路。

折腾了半小时才找到tourist information,排队等了不少时间才轮到我。拿了地图,问了坐几路公交车去奥林匹克博物馆,然后找车去。上了一辆车,司机看上去是个华裔,说的一口极好的英语,终于有人能问问了。到后面一站下来转车,又等了20几分钟,看来想要在3点钟离开洛桑去日内瓦是不可能了,纵然我们在这个城市只有这一个景点要去。终于坐上了去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车,司机又说法语了,真变扭。他示意我们在湖边一站下车。这是一个有着喷泉的广场,沿着湖边有很多的游艇,看来在夏天是副人们度假的胜地。我们照着地图,向奥林匹克博物馆寻去。一边是湖边大道,一边是林立的高级酒店,而且每一座酒店都很别致漂亮。崔姐一路说着:我终于知道洛桑最美的建筑是什么了,就是这一座座的酒店。不无道理哦。

路过一家很豪华的五星级大酒店,还有着深宅大院,让人赞叹。再往前面走,看到了自动扶梯,通向里面的花园。我好奇的说:这里面是什么地方?崔姐认为就是刚才那家酒店,我说不会吧,也不至于气派成这样,从大街上就开始装自动扶梯把人接到他的花园里?崔姐坚持认为是的,我们还在那里拍照留念了,准备回去告诉别人我们曾经经过这样华贵豪气的酒店。结果再往前走几步就看到了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大门,原来这个自动扶梯是通向博物馆的花园的,真是闹了个大笑话。我们从正门进去,也是要走一些台阶才到上面。花园里有一坛奥运圣火,还在熊熊燃烧着,马上就感觉到了一种神圣感。博物馆门口有八根白色的柱子和镂空的各种运动影像。学生票9法郎,还不算贵,又花3法郎租了一个讲解器,因为有中文讲解,可以听得清楚些。一楼大厅的一面墙壁上是奥委会感谢各个对奥林匹克做出贡献的国家的纪念碑,其中当然也有中国的一块。打开讲解器开始参观展览厅,从奥林匹克的成立历史开始讲起,包括奥林匹克的起源发展,历届奥委会主席,历届奥运会主办地和主办情况,历届奥运会的接力火炬奖牌展览等等。每个大橱窗里面还有一台电视机,配合讲解播放这一橱窗展示的历史阶段的背景资料,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奥林匹克的知识。顾拜旦的创业,萨马蓝奇的创新,火炬接力的历史,奥运火炬的设计无不表现出这一世界性运动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体育精神也不断得到升华。记忆深刻的是一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一个滑雪运动员,一手拿着火炬,一手拿着两支滑雪杖,从高坡上跃下,在空中的英姿真的及其优美,让人不可置信的如火纯青的滑雪技术。不得不敬佩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最后一个橱窗是未来四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主办地的宣传片,分别是希腊,中国,温哥华和多伦多。感觉上北京的宣传片做的比较糟糕,画面的美感不够,比较琐碎,感觉有点可惜。二楼有一面大屏幕,滚动播放着奥运会历史上震撼人心的精彩竞技镜头。色彩画面都很吸引人,我驻足拍摄了不少照片,其中包括郎平在胜利时欢呼的表情。在博物馆里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将近两个小时,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一些纪念章明信片,小小一枚纪念章就要3到7法郎。

离开奥林匹克博物馆,回到喷泉广场拍了一些照片。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看到我们在拍照,拿着手机过来也给我拍了一张,然后开心的走开了,好像又去拍别的什么东西了。随他去了,大概是刚买了新手机比较兴奋。此时已经是傍晚了,太阳终于全部落入了云层,最后一丝晚霞也渐渐淡去。我们就此离开洛桑,去日内瓦。
到日内瓦天已经全黑了,没有预计到在洛桑会耽搁这么久,只能夜游日内瓦了。现存了包,这次是在自动存包的机器上,本以为空间会不够,没想到最大的箱子也放下了。大箱子花了7法郎,其他的行李放进了两个4法郎的空间,到是省了一些,一共才15法郎。然后看到了旁边的一个小亭子,可以直接从这里check in 行李到机场。不过我们刚发现,他就关门。想想我们包也存好了,还是安心去玩吧。坐上公共汽车,也不知道坐到了哪里,一阵乱走还真找到了花钟。日内瓦的景点就是这花钟和杰特大喷泉了,其中大喷泉在冬天也不开。我们又沿着日内瓦的沿湖灯光带走了一圈,风吹的冷的不行,决定回火车站了。在等车时看到许多亮灯的橱窗,里面的模特身上的衣服很漂亮,喜欢拍了好几张,没机会逛就只能拍点照片拿回去做纪念了。在车上看到中餐馆,不过没有冲下去包餐一顿的冲动,我在琉森火车站里的超市买了N多打折优惠的1.9法郎两根的香肠到现在还没吃完,看来在瑞士是实现真正的饮食节约了。

到火车站附近下了车,旁边是一座教堂,崔姐又要进去看。于是进去转了一圈,好像也是在做祷告之类的。到火车站的商店里逛了一下,我本想再买些军刀,也留了钱买军刀了,但是没有我要的那款,决定到机场免税店买。于是取了行李,坐火车去机场。到了机场发现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根本不是24小时营业的,比伦敦的机场差远了。不知道等到早晨check in以后,到了候机厅里会不会有商店开门。

机场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下班了,冷清安静。我们找了一个茶座,那里是木头地板比较暖和,摊开睡袋铺开凑合睡一会。过了一会,来了几个说法语的年轻人,咕噜咕噜说个没完,把我们吵得睡不着,挣开眼睛看看他们在茶座的另一头也睡下了。正睡得香,突然在梦里听到有人和我说法语,原来是警察过来了正在问我们话。我们说飞机是早晨6点多的,现在在这里休息一下,他检查了我们的护照,然后祝我们好梦,就走开了。

睡到4点多起来,去check in。等了一会,easyjet的工作人员都来上班了,从内到外穿着他们标志性的桔红色,连大衣都是统一的桔红色的。托运了行李,拿了登记牌,我们就在海关门口等候。不一会已经等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秃头老外格外显眼。女孩大概也就20岁左右,肯定比我年纪小,皮肤白皙,身材很瘦。那个看不出哪个国家的外国男人大概30多岁的样子。两人总是很亲密的说着什么,但也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语言,感觉上他们似乎并没有说什么,或者说不需要语言的交流。女孩还是用的中国护照,显然来国外时间也不长。我并不是觉得和外国男人恋爱是不好的事情,虽然我本人是一定不会找外国男子做男朋友,但是我很不能理解这种语言都不通,没有交流的爱情,或者那根本就不是爱情。从那个女孩的谈吐,举止,能感觉到她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不是为了爱情。无怪乎,有人说中国的女孩现在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女孩,某些角度来说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崔姐问我,为什么这类的女孩子这么容易和外国人在一起。我说因为她们是这类人,不需要语言就能知道她们是最容易被搭讪的。也从来没见有人来搭我们,不是吗?女孩笑嘻嘻的摸着男人的秃脑袋,两人走进了候机厅。不禁长叹,青春,就是这样度过的吗?

过了海关走到里面,发现所有的免税商店都关着。而且这时候我才想起来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可笑的错误,过了安检怎么还可能有卖军刀的?这些商店只卖几种东西,手表,首饰,巧克力。可怜我还留着几十法郎来这里买军刀,真够滑稽的。

上飞机又是坐得满满当当,多数都是荷兰人。就这样离开了瑞士,带着对雪山的魂牵梦绕。说实在的,瑞士的城市比较一般,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但是自然风景还是很不错的,实在是值得一去的。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还有机会再来这里弥补错过彼得拉斯缆车的遗憾。我想应该是会有的,人生还有数十年,我也是个注重感觉,注重生活情趣的人,旅行可是我的最爱。

昏昏沉沉睡了一会,已经到了荷兰Schipol机场。然后过海关,小伙子还问我们从哪来,我们说瑞士,去旅游的。他又问我们在荷兰住在哪里,告诉他Wageningen,顺便告诉他在那里读书,研究旅游的,所以要出去旅游。估计后面两句他以为我们在说笑话。不管他的感受了,我们买火车票,拖着行李上火车,然后转车,这一切都似乎在神志不清的状况下完成的。14天的艰苦旅行终于结束了,昨晚也没睡好觉,就指望回到家好好睡一觉了。崔姐和我说起明天是大年三十,我们还要在Wageningen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器乐演奏,回去还要好好练习。呵呵,看来还有点任重道远的感觉。

坐着bus回到瓦村,回到熟悉的宁静小镇,回到家,驿动的心也渐渐平静。一切又回到平常,我的这次旅行也已经成为历史。在疲倦中睡去,悄悄期待着下一次。

转自:http://fishi3.blog.hexun.com/10536930_d.html66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