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德国之行(三) 早晨走在去公司的路上,突然发现脑海里全是一年前在德国那些生活片段,让自己暗自一惊,目前最重要的是现在和以后的路,陷在回忆里,可不是一件好事。今天写的估计会有些长,因为希望能就此打住,生活还在继续,我要向前看。 在德国,只有短短几个月。只会说些英语,在那里生活的很累。和旅游不同,我住在斯图,住就意味着得每天和当地人打交道,而且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只讲德语。 记得有次问路,是位老人家,特热心,我把德语地名写给她看,告诉我要去那儿,觉得说的够清楚了,她倒是不住点头,告诉我东拐西拐,可我走了5分钟就发现不对劲,路边的标在地图上显示离我要去的地儿更远了。汗!最后总算遇到个明白的,可明明十五分钟的路,让我花去1个小时。 德国的蛋糕很有名,价格也合适,有些经典口味几乎哪家都能见到,但因为语言让一个最简单的“买”也变得复杂,我得事先把口味的德语发音背下,到了蛋糕店才不用“this one…”“that one…”的点来点去,因为根本点不清楚,德国人总把蛋糕排成列,而名字却横成一排让你选。 每天都会去超市,总得事先把所买的东西价格提前做个加法,把钢币儿准备好,不然到了付款处服务员看你半天没找到零钱就会很不耐烦。 那时还有一堆后续手续要到当地政府部门办,接待我的办事员是个身形硕大的女人,她神情冷漠语速极快,听着她叽哩咕噜的说了一堆也没理解个四五成,心里有些着急,但她开始不耐烦了,跺脚问我能不能说德语。看着她的样子,我倒豁出去了,爱急急你的,反正我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慢慢说,也不知道夹杂着chinglish的英语她到底明白多少,态度恶劣但总算给我办完了。 在德国的日子里,几乎所有小事都做了乘法,做点什么都感觉束手束脚,好像自己变笨了一样,心情很难轻松起来。 但我最快乐的一天是10月18日,我在杜塞尔多夫过了最难忘的生日。提前就看好了在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心召开的REHACARE (国际残疾人用品及康复设备展览会) ,专等到生日那天去。一切都如计划好般的顺利,同路还遇到一个台湾商人,也是做康复设备的,一路都聊的很开心,到了展馆才各自分开。 REHACARE是全球最大的残疾人康复用品展览会,有来自32个国家的800余家展商的最新产品,对我来讲真是一次盛宴,不仅是因为我毕业课题是残疾人用品,更主要的是从小在截瘫的姥姥身边长大,对残疾人的生活总有不变的关怀热情。展品主要分轮椅,车辆,生活基本用品几大块。我依次看过去,心里会不断涌出感动,眼睛还不时会潮一下,是被那些考虑周全的产品彻底感动了,现在国内不管设计界还是政府总嚷嚷着我们要人性化,好像不说人性化就不够跟的上国际潮流似的,可他们又真正做到了多少。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真正的进步,看看别的国家的设计就知道了,绝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残疾人产品方面我们真的落后的不是一点两点。32个国家里没有中国,但台湾一个地区却出现了,却没打出台湾(中国)的字样,我从他们展位前过,心里有些忿然。日本和韩国都在展位上占了一席之地,但产品涉及的领域并不是很大。都匆匆看了一遍就离开了。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款结婚轮椅,一模特新娘款款做在上面,一脸幸福。轮椅设计的相当漂亮,也很简练,整车就暗银和亮金组成,看起来十分脱俗。(因为有些展位不让拍照片,我只偷拍了一小部分,回头放相册。)洗浴产品那块我逛的时间比较长,毕业设计我需要搜集资料,大部分产品有些雷同,不过我会去问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产品创新在哪儿,沟通从没如此畅通过,也许英语介绍比较标准了,也许带演示的说明很易懂,总之我总能问明白想知道的,感觉真的好极了。 逛的期间也收获了小小的惊喜。在展会上,除了每个展位的工作人员,还有游走在观众中散发单子的人。也许是看到我怀里资料单太多都快抱不住了,有人主动笑眯眯递过来一个袋子,我边感慨这及时的服务边往里放资料却意外摸到一大块巧克力,好贴心的,应该其他人的袋子里也有,可对我来说,这不是块巧克力,而是份让我开心了一天的生日礼物! 展会处处体现着关怀,每个展位前都有免费的饼干,水果和饮料,你可以坐在旁边休息,吃点东西,看看资料。当然也有人根本不关心展了什么,只是过去拿了个很大的苹果然后离去。没人管的,但普遍都很自觉,不会连吃带拿。 一天很快过去,坐在回去的列车上,心里满载喜悦,很充实的感觉。 …… 一口气写了这么些,感觉有些累了,还有去慕尼黑等城市看艺术博物馆的经历就先略过,会慢慢在相册里放进相关照片的。 生活不管艰难与否,总会教给当事人一些道理。我想我从中收获了很多。越纯的巧克力越苦,但回味也就越醇香。在德国的生活就像含了100的cocoa,将伴我成长在今后的岁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