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徒步黄河源游记柏林

[游记]徒步黄河源游记柏林

2008-06-27    sina.com.cn

牛头碑,黄河源头的标志

黄河源头招魂的经幡

雪山下的牦牛

藏族人民的绿度母佛--文成公主

以上为柏林先生徒步黄河源的摄影作品

徒步黄河源游记

柏林 2007年10月

千古壮行数风流,寻根溯源写春秋。

三江源头水连天,恩泽万物竞自由。

桂林山水美,桂林人的心灵更美,爱故乡,更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他(她)们不顾年迈体弱山高路远,毅然徒步黄河源。

一、黄河源探秘

黄河咆哮翻腾急,席卷黄沙奔万里。

古人说水天上来,八桂儿女去探秘。

黄河源出青海省马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的山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穿越七省在山东省北部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发祥地。千百年来,人们赞美她,歌颂她。很多人都想到她身边看看,以抒情怀。

这次由孔子学院副院长肖先华先生倡导的“华人徒步黄河万人寻根活动”带来了机遇。桂林文艺界十多名自愿者在肖先生的带领下,于07年9月14日和16日分两批出发。扎营青海省玛多县(黄河第一县)登上海拨四千七百多米的黄河源牛角纪念碑,眺望黄河源。在牛角纪念碑下张开“徒步黄河源献礼奥运会”的横额集体留影。黄河源就在牛角纪念碑西边不远处,源水象一条条细细的银带飘向扎陵湖。常言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黄河源牛角纪念碑处还未让人感到“天上来”的意境。在桂时,肖先生就制定了从成都到阿坝草原路线,偕同2名年轻队员深入到海拔5214米的雅拉达泽峰考察。中途聘请了一位喇嘛做向导,一路风餐露宿(帐篷)经过了沼泽地、草原、山区遭遇冰雹和狼,幸好有惊无险。路过曲玛来县、(按理说这才是黄河源第一县)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奔波,终于来到了长着团团短草宽阔的湿地,人踏在上面软软的,黄河之水正是由这里渗透而出。这里人烟稀少,生态环境没有破坏,附近居住的藏民都有自觉的保护意识,原生态完好。潺潺流水汇集成许多小河向东蜿蜒流去,河水清澈透明,四周岚气飘浮,远远望去水天一色,看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说法不无道理。

黄河源水流入扎陵湖,(藏语意为“灰白色的湖”),古称柏海,是松赞干布亲自迎接文成公主的地方。面积55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93.93米,湖水最深处12.7米。湖内生长着高原鱼、十年长一寸,味道鲜美。近来政府已明令禁捕,保护起来。扎陵湖旁边是鄂陵湖(藏语意为青兰色的湖)面积61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71.84米,湖深最深达30.7米,比扎陵湖大且深。黄河上源分九股自西而入从北面流出。黄河源地广人稀,矮草茂盛,不长树,野兽也少,偶尔看到野牛、野驴、羚羊和狐狸。看到最多的是草原鼠。稍加留意,便可看到很多鼠洞,它们在洞口附近觅食,晒太阳。按理说:广袤的草原应该是野生动物家园,为什么野生种群这么少?原来是文革造的孽。那时各级政府职能瘫痪,人人自危,谁还会想到野生动物。因此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持无恐,对野生动物肆意滥杀滥捕,枪声响彻了整个青藏高原,甚至连边远的可可西里也不能幸免。经过十多年的大屠杀,野生动物物种濒临绝灭的边缘。现在枪杀被制止了,但还处在缓慢的恢复期之中,自然,只能偶尔见到一些野生动物了。

玛多县离黄河源最近约160公里,地面海拔四千二百多米,西北面是鄂陵湖、扎陵湖,我们在那里住宿。当地缺氧,空气中弥漫一股煤气,经久不散。气候早晚凉中午热,日夜温差大,中午200C,晚上零下40—50。此情景我不由而然地想起在小学读的课本。“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诗句来。时隔50多年才有切身体会。在这里最怕患感冒,如果不慎染上重感冒,就等于患上癌症,不治而亡。所以当地人一般都不洗脸不洗澡,出门戴口罩,行路缓慢,小孩脸上总是脏兮兮的像猫公。我们身临其境,只好入乡随俗,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招待所里,每个房间都生了煤火炉防寒,我们闻不惯煤气,打开气窗,把炉子封了,合衣躺在棉被里似睡非睡挨到天亮。虽然自己很不习惯,心里却很佩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和恶劣环境抗争,繁衍生息。传说高原人的血液里红血球比较多,能产生抗缺氧的能力。但毕竟是环境差,不得不钦佩他们。

二、民族风情

高原辽阔歌舞奇,激昂高亢遏流云。

粗犷豪放长调中,抒袖飞舞荡柔情。

青海省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口5百多万。乔居有汉、藏、回、维、撒拉、土族等民族。以藏族居多,土族最少,藏族人口有400多万,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部分地区。在省会西宁市中心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自发性的藏族歌舞表演,他们身着本族服装,欢快的歌舞,围观的人有的也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因为藏族散居在空旷的高原上,面对蓝天白云,宽阔的原野。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高亢豪放的长调歌曲和粗犷雄壮的舞蹈。节奏感很强,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在一些高级的餐厅里,总有小型的藏族歌舞队表演为客人助兴,回族餐厅也不例外。在藏族的舞蹈中常见有鼓相伴,鼓是舞之乐器,鼓点节奏往往是为舞蹈营造气氛,男女演员的长袖随鼓点的轻重缓急上下翻飞或者左右舒展,舞姿在飘动的弧线当中穿棱,让人感受到健美的魅力。藏族大鼓是通神之器,击大鼓则是人们祈祷全家兴旺、健康、平安、心顺的一种仪式。藏族寨中都置有大鼓,直径约一米,供人们祈福用。藏族饲养牦牛和藏羊,大都放养,很少圈养,人随畜移。并有藏獒(家犬)做帮手,藏獒天性忠实,一辈子忠于一个主人。如果易主则绝食而亡。所以经常看见几百头耗牛和羊群在高原上边吃边走,悠闲自得,一派祥和景象。

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人口近20万,他们居住的村寨也叫彩虹之乡,因妇女身穿七色服装而得名,女人以裤色区分已婚和未婚。妇女穿绿色,少女穿红色。一般称女的叫阿姑,男的叫阿乌。传统风味小吃有一种叫“狗浇尿”煎饼,为什么会取这么一个俗气的名字呢?原来在过去土族生活很艰苦,做煎饼时,把面擀得很薄,上锅煎时,只洒少许油。顾名思义很形象也易于理解了。在参观土族村时,身着民族服饰的阿姑们唱迎宾歌敬酒,欢迎客人到来。在约两百平方的院内矮台上,集体展示自己手工绣衣服饰,男戴毡帽,女插绢花,少男少女步态稳健,时尚得体;表演情歌对唱细腻入微;婚嫁喜庆歌舞热烈而隆重。本队有两位俊男,被邀扮新郎,穿上绣花背心与头盖红绣花巾的新娘,在亲人簇拥下,三叩九拜,准备入洞房,途中有一个新郎说要逃婚,送亲的阿乌说:土族的风俗是不允许的,逃婚不成,只得继续婚礼程序。把新娘背进洞房,掀盖头,看新娘,众人推拥喜闹一番。按风俗新郎还要送给新娘纪念品留个念想。新郎没有准备,只好给新娘打了一个小封包才算完。最精彩的节目是在高速旋转的转轮秋千上两对男女青年不断改变姿态,时而飞身如燕,一个朝上,双手抓住秋千索做飞状,一个朝下头几乎接触地。时而单手高悬,左右探身,看得客人心惊肉跳,不断鼓掌。在村寨小卖部里,有当地土特产药材和绣品,绣花布鞋和毡帽。确实好看,有的队员爱不释手买了一些东西做纪念。土族姑娘长得娟秀端庄,水灵灵的,老画家沈老师特地请她们作模特拍照留影。

三、藏传佛教

佛光普照藏民心,勤扫凡尘明如镜,

虔诚祈祷任辛劳,幸福留给后来人

藏族信奉佛教,有很多寺、塔依山而建,肃立在高原上。在青海省内最大的寺庙就是塔尔寺了。占地几百亩,寺、塔布满了山岗山腰。在山窝平地处建有很多大殿,其中两座金殿,瓦面金光闪闪,里面住有六位活佛。平常不轻易见人,只有在萨噶达娃节(纪念释迦弁尼诞生的节日)和盛大的其他活动才现身布道赐福。在其他大殿中供奉菩萨,菩萨高大慈祥。涂金色。殿堂宽大,一排排大小的酥油灯明亮,没有烟异味。只见人们合掌祈祷,喃喃的诵经声婉转而柔和,一片虔诚。游客络绎不绝,三五成群跟随导游听讲藏传的故事。众多菩萨中有一位镀金盘膝菩萨一米多高,底座是精雕的檀木莲花座,130公分高,直径1米多左右,耗资一百七十多万元,是一位香港香客捐赠的。寺里专门派有喇嘛侍奉,旁边放有一个化缘箱。在大殿门外长廊中坐靠着一些长途跋涉来的信徒在休息,或用餐,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粘粑和青稞炒粉。有夫妇俩也有全家三五口的。有的人在求神拜佛,有的人在旋转经轮。大的经轮有近2米高,直径七八十公分。要用双手才能推的动。有的人围绕大殿五体投地的朝拜,他(她)们合掌触额、触唇、触心,然后扑倒在地,双手朝前拜,然后再起来,周而复始,不断地前行。在大殿后面有一个一丈多高的长方形玻璃柜,里面装有空调。箱内放有巨形的酥油花和酥油堆花,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殿中过道两边悬挂着一排排唐卡藏画,题材多取佛经故事。

塔尔寺不仅供奉菩萨,也是一所宗教教育大学。教授经文,制作酥油花、壁画、堆花等技艺。那些喇嘛中有很多是外来“和尚”在这里念经。有的两三年,有的五六年了。和他们交谈,言谈中看得出他们很愿意在这里求学,准备一辈子不结婚,献身佛学,把扎西德勒洒向藏民地区。在边远山区也有一些小寺塔供周围的藏民朝拜。在去牛角纪念碑的路上,就看到这样的小寺,一排排白塔高耸肃穆,看见一位藏族老年妇女,手摇经轮踽踽独行。我们向前问她在做什么?她说绕寺诵经,每天要来这里绕200圈,她家离这里有几十里路。再问:谁要你这样走的?答:自愿的。可见佛教深入人心影响之大了。

彩色经幡在高原上像一簇簇盛开的鲜花,鲜艳夺目。给空寂的高原带来了生气和活力。在藏区,凡是较高的山,藏民称之为圣山,会在山上立杆挂幡。杆高四米以上,绳的一头扎在杆顶,一头系在离杆四五米的地桩上,成塔形,围杆一圈。绳索上挂满了彩色的绸子,上面印有佛经。风俗认为:挂上的经幡让风吹动一遍,就是为挂幡人诵经一遍。风不断地吹动经幡等于不断地诵经。诵的经越多,挂幡的人的福气就越多,所以藏民每年都会去挂经幡、献哈达,有的经幡哈达重重叠叠多得堆积在山石上。也有的藏民把一幅幅经幡作成旗状,直接插在山坡上,漫山遍野,和绿草、蓝天、白云相辉映,非常壮观。在空旷的高原上,那一座座彩色经幡塔,特别好看,风吹幡舞,给藏民带来了慰藉和希望,也给游客塑造一道靓丽的风景。

堆垒石块,默诉良愿。在圣山上,草坡上都可以看到一堆堆石块垒起的小山。那是藏民寄托美好的祝愿,追求美好生活的“丰碑”。在牛角纪念碑周围这样的“丰碑”不计其数,可能都是在祈祷黄河造福华夏子孙吧。

四、文成公主

肩负重任向西行,带去中原一片情。

从此西线熄烽火,和谐家园享太平。

公元641年,唐朝唐太宗养宗室女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和平共处,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文成公主率领一批能工巧匠以及佛学、儒学经典、史籍、诗文、医药、历法、工艺、历算等各类书籍和谷物种子、碾磨、陶器、纸、酒等物资和技术,车装马载,浩浩荡荡奔赴西藏。历时数月,行到倒淌河地方,忽然想起亲人来,拿出随身带的日月宝镜来看。日月宝镜是双面镜,日镜看见父亲,月镜看见母亲。公主看到双亲,沉浸在远离父母、家园的哀伤之中,情悲泪涌,涓涓而流,化成如今的倒淌河。一般河水总是向东流,而公主泪化成的河却向西流,公主望着倒流的河水,想起了自己的使命,为了未来的新生活和新事业,便摔碎宝镜,从容向西而去。日月宝镜破碎后化为日月山。现在藏族人民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对吐蕃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和加强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关系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倒淌河为她雕琢高约9米的石像,在日月山山上修建了日亭和月亭。亭内记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壁画留下了当时的壮观场面。让后人瞻仰,流芳百世。

五、青海湖

海阔凭鱼跃,岛高聚候鸟。

白银浮水出,湖中都是宝。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古称西海,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5米,最深达32.8米。盛产无鳞湟鱼。湖边一座盐场,生产的盐可供我国13亿人口吃1亿年。因为是咸湖,所以早年曾被用于军事研究,发展潜艇。本队的沈老师有一位同学参军后59年牺牲在这里。大家为烈士举行了简朴的悼念仪式:馨香祈祷,默哀致意,向海洋抛洒鲜花,愿英灵安息。一望无边的青海湖波涛滚滚仿佛在诉说英雄的故事。

为了看青海湖深处,我们坐机动船航行40多分钟,登上了湖中海心岛,在岛上还是望不到边,水天一色。只有灿烂的阳光照耀岛上,岛上塑了一座由象、猴、兔、鸟组成的《四瑞图》雕塑,凝聚了敬老爱幼,团结友爱克服困难的精神,这是和谐的象征,高约6米,在蓝天下显得很醒目。湖中的鸟岛很有名,所以来青海湖的人一定要去观看,在夏天候鸟集结多达16万多只,鸟蛋遍岛,日出和日落鸟群飞舞,铺天盖地,鸟声喧哗,震撼人心。因季节错过,鸟去岛空,只好作罢。在青海湖北面有一片大草原叫金银滩大草原。由于春天草原开遍了黄白两色小花,故名。因最早在这里开发的是原子研究机构,后来单位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城镇,定名“原子城”。俗称“两弹一歌城”。两弹是指原子弹、氢弹在这里研究成功的。一歌是西北歌王王洛宾在这里拍摄过一部叫《在那遥远的地方》电影,并创作了该影片主题歌曲。问世后,优美的歌声和令人陶醉的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两弹一歌城”就叫开了。以后金银滩就成了粉丝追逐的地方,有的人甚至想在金银滩草原寻找那支“浪漫”鞭子,能够幸福地打在自己的身上,享受鞭笞的温情滋味。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就曾来这里看望过王洛宾先生。也没有找到心中眷恋的“浪漫”之鞭。结果事与愿违,怀着愁怅的心情离去。96年西北歌王走完了传奇的一生。带着含辛茹苦奋斗了一生的精神财富赶着马车走了。也许天国更需要这不朽的人间乐章。他那充满激情和扣人心弦的旋律仍然回荡在辽阔的金银滩草原,飘扬在神州的大地上。鼓励人们追求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知父莫如子,歌王的小儿子为父亲修了一座艺术陵园,占地约陆亩,园的中心立有王洛宾胸像两米多高,两侧是歌舞群雕相伴,地面铺大理石,绿草地上,竖一大石碑,上面镌有王洛宾生平纪事,成了原子城一道文化景观。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2efdd01000blu.html4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