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圣马力诺共和国

[游记]圣马力诺共和国

2007-07-16    hexun.com

圣马力诺共和国

概 况:

圣马力诺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别称三羽之国。位于位于欧洲亚平宁半岛东部,国境中部蒂塔诺山西坡,四周与意大利接壤,是个国中之国,首都为圣马力诺市,共和国日为9月3日。圣马力诺国旗有两种,右为官方和正式场合用旗,非正式场合则用无国徽国旗。面积为61.19平方公里。地形以中部的蒂塔诺山(海拔738米)为主体,丘陵由此向西南延展,东北部为平原;有圣马力诺河、马拉诺河等流经,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人口有2.7万(2000年7月联合国人口基金统计),其中90%为圣马力诺人;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

据传公元3世纪后期,基督徒马力诺曾隐居在今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群岛的阿尔贝岛上,以采石为生,宣传教义,广做善事,被奉为圣徒,为免遭不幸驾船离开故乡,跨越亚得里亚海,来到蒂塔诺山,居住在悬崖的山洞里,他接纳的逃亡者逐渐形成石匠公社。公元301年建国,1263年制定共和法规,为纪念其创始人,命名为圣马力诺共和国,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第一次大战期间保持中立,第二次大战期间被纳粹德国侵占,1944年对德宣战。战后由共产党、社会党联合执政。1988年7月,圣马力诺组成新政府,由天民党和共产党联合执政。1993年5月,圣马力诺大选后,圣马力诺政府由天民党和社会党共同执政。

圣马力诺虽然是一个小国家,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越过意大利中部的滨海城市里米尼,出现一座郁郁葱葱的高山,山前路口有一座作为国界标志的拱形铁门,进入铁门便是山国圣马力诺。当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继续行驶15分钟,便到达这个袖珍国家的首都圣马力诺市。这个依蒂塔诺山坡而建的城市,全市人口不足5000,古堡、教堂、房屋高低错落,掩映在浓绿的树林之中。站在蒂塔诺山顶的古堡前,放眼向四周眺望,东面是碧波万顷的亚得里亚海,浩浩荡荡,一望无垠;北、西、南三面山峦、平地、石岗、土丘重叠起伏,遍地都是葡萄园和果园,一些乳白色房屋点缀其间,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市区许多街道崎岖狭窄,不通机动车辆。城区座落在山上,地势起伏,街道重叠,远远望去街上有街,道上有道。登上圣马力诺市的最高处,全国的秀丽景色可以尽收眼底。圣马力诺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庄严雄伟的蒂塔诺山的3个山峰上各建有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壮观非凡。建于11世纪的罗卡城堡位于左边,建于12世纪前的蒙塔莱城堡位于右边,中间的是建于14世纪前的切斯塔城堡;为纪念马力诺而修建的石碑高高耸立在市中心的山坡上;城市西北部的大教堂埋葬有马力诺的遗骸,被视为神圣之地;市区有自由广场、蒂塔诺广场、加里波第广场和望楼广场等,广场四周都建有宫殿、教堂、纪念碑以及雕像等;耸立在自由广场上的政府大厦,建于1894年,是在古代公众大会堂的遗址上建成的,造型宏伟,古香古色,引人注目;彼得大教堂是国家历代名人纪念馆;金银首饰及各种木制品、陶器等富有地方特色;还以印制精美邮票驰名于世。 交 通:

一、铁路 Rail:意大利的里米尼是大门。去往里米尼,从博洛尼亚乘火车1个小时,从拉文纳出发只需50分钟。从里米尼发出的汽车很频繁.1天l0趟左右,约55分钟就能到圣马力诺。还有去往乌尔比诺的汽车运行。

梵蒂冈城国

概况:

梵蒂冈城国(TheVatican City State):简称梵蒂冈,拉丁语意为先知之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高地上的城国,面积0.44平方千米,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以梵蒂冈城墙为界,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宫等。主要人口为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首都梵蒂冈城。

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乘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将罗马城周围区域送给教皇。此后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其疆域多有变迁。1870年意大利王国消灭教皇国,教皇退居梵蒂冈宫中,世俗权力结束。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为求得教皇的支持,同罗马教廷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属于教皇的主权国家,教皇在其领土上拥有世俗统治权。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是首脑,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集立法、司法、行政权于一身。教皇自称为基督在世代表,教皇由红衣主教团成员以2/3多数选出,任职终身。梵蒂冈现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圣使、代表圣使或宗座代表。与中国无外交关系。

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宗教事业和教施舍款,贷币与意大利的里拉通用;它还是一个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有国际金融帝国之称;国旗由黄和银白色两个垂直长方形构成,传说黄和银白两色是彼得的两把钥匙颜色,靠旗正角一边的银白色中绘有教皇保罗六世的皇徽;艺术杰作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广场、圣彼得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小教堂。

主要景点: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这座由教皇亚历山大七世(1655—1667,来自齐吉家族)委任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设计的被柱廊环绕的椭圆形广场历来被公认为建筑史上的精典杰作,完成于1667年,较教堂落成的时间晚了许多。广场两旁各立著284根陶立克式石柱、88根壁柱和140座顶端雕塑,分四行排列,形成三条走廊,是贝尼尼指导其弟子完成的。耶稣,施洗礼者约翰和11位使徒的雕像装饰着教堂正面,三层半圆形阶梯通向大门,阶梯两侧是圣彼得像和圣保罗像。广场上立著一座埃及方尖碑(年代更早于柱廊),两侧各立著一座小喷泉。贝尔尼尼把过去由马代尔诺设计建造的一个喷泉移入广场的长轴,为了配景完美,又在对面加建了一个与前者同样的喷泉(1677)。方尖塔与每座喷泉之间分别是一块写着Centro del Colonnato(柱廊中心)的石盘。站到其中任何一块石盘上都可以看到,对应的半圆上的四排石柱奇迹般地重叠成一个,令人称奇。整片广场气势雄伟,廊柱是其观看的重点,尤其是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光与影呈现美妙的景象。每逢宗教节庆或是重要盛典时,教宗就在圣彼得广场上为群众祈福,届时便会涌进成千上万的信徒,将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圣彼得大教堂(S.Pietro):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公元4世纪早期急于扶助(或许借助)这一新兴宗教的君士坦丁大帝修建了圣彼得教堂的地基。公元326年11月18日教皇西尔维斯特(Sylvester)为它祝圣。它有一个宽阔的中庭,整个建筑装饰华美。然而,当教皇从阿维尼翁返回罗马,选择梵蒂冈作为他们继古老的拉特兰宫之后新的宅邸的时候.他们发现这座古老的教堂已经衰朽不堪,即将倒塌。在祝圣之日的整整1300年后的同一天(1626年11月18日),一座崭新的圣彼得大教堂对世人敞开大门。然而它的建立却历经磨难。尤利乌斯二世在登上皇位后不久就委派布拉曼特重建这座教堂,1506年地基完成。但是又过了120年.建筑在圣彼得坟墓上的这座举世闻名的教堂才得以建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每个人都是圣彼得教堂的建筑者,而所有参与修建教堂的人当中没有一个对它的建筑造成任何损害,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当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建筑平面应该采用正十字形(希腊十字,四臂等长)还是纵长十字形(拉丁十字,竖直的一臂较长,靠近一端有一短臂与之相交,形如纹章上的十字架)。布拉曼特主张正十字形,他希望建一座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相似的教堂。拉斐尔则主张采用纵长十字形。布尔达萨雷佩鲁齐同意布拉曼特的意见,而小安东尼奥-桑迦洛则与拉斐尔持同一观点。米开朗琪罗在1546年介入了这场争论,赞成选用希腊十字架的方案,但却只来得及设计了这座教堂横亘罗马上空的巨大圆顶,几十年后,教皇保罗五世(1605—1621)做出最后决定,选定纵长十字形。1607年.建筑师卡洛马代尔诺被委任建造这座教堂。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数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参观这座教堂的一定要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特色:

● 塔顶——圣彼德教堂:由米开朗基罗设计。自1547年起肩负起建造大教堂的重任直至他生命的结束时(逝于1564年,享年89岁),工程已至塔顶的鼓楼。该塔顶的特点是,外形丰满,并置柱凸现于外,柱与鼓室空窗相间,建造工作转由米氏的弟子贾科莫.德拉.波尔达负责。受命于教宗西斯托五世,建造7米高大塔楼拱顶。该工程前后仅持续了22个月,于1590年告竣。 这一双盖塔顶的内径为42.56米,至十字架顶尖的高度为136.57米,灯塔高17米。该塔顶成了以后西方世界中塔顶的典范。

● 正面——祝福凉廊:为建筑师卡尔罗.马德尔诺之作,竣工于1612年。它宽114.69米,高45.55米,规模宏大,设有前庭入口和窗户。正殿的宽度由外部一古典式的三角墙面显现;柱顶横梁上写着该工程告竣于波尔盖瑟家族的保罗五世(1605-1621)教宗任内。在典雅、宽敞的楼层上方有一栏杆,其上面耸立着一些高达6米的 塑像,他们与宏伟壮观的 正面相融一体;此外,在正面上方的两侧还有两个塔楼;一个带钟,另一个带表。中心窗为凉台式;教宗在当选或在圣诞节、复活节之时在此露面,通过宗座祝福URBI ET ORBI(致罗马城与世界)的 形式,向人们发表祝辞。正面的修复工作于1999年7月完成。该工作不光旨在清洁石灰华,而且也是为了恢复或粉饰当初马德尔诺的著色,因为原色曾为日久积累的陈渍遮盖。

● 正殿——圣彼德教堂:正殿由巨型支柱布局,柱壁的上方为沟槽饰,下方为填沟槽饰;柱壁饰间的壁龛中有39尊各教派创始圣徒的塑像;天花板以镀金为饰,完成于1780年庇护六世任内。

●《母爱》:在第一小堂厚层玻璃保护下的是米开朗基罗青年时期的杰作《母爱》。该作品完成于1499年,当时艺术家年仅二十四岁。圣母面容年轻,表情安逸,显得顺应天意,怀抱着基督瘫软无力的躯体;不过,圣母衣着和头巾上参差不齐的褶裥却透发着不凡的肉体和精神之力,这同尚体现十五世纪线条考究风格的圣母面容形成鲜明对照。艺术家的名字签在圣母身上的斜带上。

● 圣彼得雕像:著名的圣彼得祝福青铜像被认为是哥特雕塑家阿诺尔弗狄坎比奥(1245-1302)的作品;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它属于五世纪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雕像的一只脚已被信徒磨损;他们以触摸和亲吻它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圣徒的崇敬。

● 青铜华盖:大教堂的中央有教宗祭坛,其上方是著名的青铜华盖,后者为贝尔尼尼青年期之作,完成于1624至1632年。华盖高29米,经巴尔拜里尼家族的教宗乌尔巴诺八世(1623-1644)授意而建,目的是填补塔顶下方国语空旷的空间并制造上浮动感。华盖的 铸造材料可能来自装饰万神庙门廊天花板的嵌条。明言QUOD NON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BARBERINI(巴尔巴里《即野蛮人—译者》不做的,巴尔拜里尼家族人来做)便源出于此。华盖由四根巨大辉煌的旋转柱构成,柱上饰有沟槽、螺线、橄榄枝、月桂枝以及复合式柱头;盖顶由豪华的旋檐和呈角型的塑像组成;最顶端有一镀金青铜半球体。值得注意的还有带蜜蜂的鸡冠花饰(这是贝尔尼尼派的纹章,寓指他们勤劳),它令华盖富有动感。

列支敦士登

概 况:

列支敦士登(The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又称为邮票王国。在德语中意为发亮的石头,因城内建筑物以浅白色大理石作材料而得名。国庆日为8月16日(1906年,公爵弗朗茨约瑟夫二世诞辰),德语为官方语言,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是位于阿尔卑斯山中部和中欧莱茵河上游东岸的内陆国。西邻瑞士,以莱茵河为界,东接奥地利。西部为狭长的冲击平原,约占总面积2/5,其余是山地,南部雷蒂亚山脉的格劳斯皮茨峰(2599米)为全国最高点。

列支敦士登是公元500年以后到此的阿勒曼尼族人的后裔,1719年1月23日以当时公爵的姓氏列支敦士登为国名建国。1800至1815年拿破仑战争时期,遭到法国和俄国侵略。1806年成为主权国。1805至1814年为拿破仑控制的莱茵联盟成员。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盟。1852年列与奥匈帝国签订关税条约,1919年随奥匈帝国崩溃而终止。1923年,列与瑞士签订了关税条约。1919年起,列支敦士登的对外关系由瑞士代表。1866年,列支敦士登宣告独立,此后一直保持中立。

首都瓦杜兹(Vaduz)位于莱茵河的东岸、列支敦士登的中部,海拔455-576米,背依来蒂贡山,莱茵河穿城而过,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9.8℃,全市有5067人(1995年)。现在是该国政府和议会的所在地,国王一家也居住在这个城市。瓦杜兹1322年始见历史记载(另一说法是1150年始见历史记载),1499年瑞士和神圣罗马帝国在斯瓦比亚发生战争时被毁,16世纪初期重建。1866年,普奥七周战争时,瓦杜兹未经任何战火,故许多古建筑完好如初。位于城边山上保存完好的瓦杜兹城堡,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和骄傲,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堡建于1300年左右,至今尚未对外开放。

瓦杜兹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旅游中心。因印刷邮票著名于世。绝大多数到此观光的游客都拥有一种特殊的心愿,那就是要去购买一些当地的邮品,选购一些首日封、邮票和明信片外,还特意买了一枚以小王子头像为模版印制的邮票,贴在该国风光明信片上,投到当地邮局信箱实寄。

重要电话:

转自:http://dhsky.blog.hexun.com/4666514_d.html60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