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菜记者日记修道院的变迁 |
[游记]菜记者日记修道院的变迁 |
2008-06-10 blogspot.com |
Prole Only at the end of a process does its beginning reveal itself and finally begin 2007-10-17 菜記者日記修道院的變遷 14世紀以後修道院被人們貼上了虛偽墮落腐敗的標籤最好的情況下也是封閉的象牙塔殊無正面意義然而一般人並不熟悉歷史上的修道院曾經發揮過極為積極入世的作用對於中世紀歐洲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幫助甚大 修道院可追溯至西元3世紀時期的埃及由一位沒有宗教信仰的青年安東尼所開創約286~325年間他捨棄家產遠離家園棲身於山洞中每日苦思冥想以自己造成的肉體痛苦來詮釋現實社會中的苦難從中獲得慰藉這種隱居方式具有東方宗教傳統的影子 安東尼所處的3世紀羅馬帝國正處於全面危機政治混亂農業萎縮社會動盪道德敗壞基督教會則自2世紀以來即被富人把持也與羅馬貴族的驕奢淫逸沆瀣一氣成為壓迫奴隸與下層民眾的工具許多基督徒為了反抗基督教會的專制腐敗躲避羅馬帝國的壓榨也仿效安東尼過起了隱修生活這些隱修者中少有基督教的教士多半都是世俗的基督徒 初期的隱修者都是獨自一人隱居英語的修道士monk即來自monos意為單獨的人以期能solus ad Solum單獨地通向天堂後來為了自保與對抗統治者的迫害逐漸發展出群居的有組織的隱修社團他們克制慾望力守貧困堅持依靠自己的勞動維生有的耕田有的從事手工業自成一個獨立避世的經濟體 儘管380年時基督教會曾作成宗教決議批判這種隱修生活並規定教士不能成為隱修者但是惡劣的社會環境卻使得隱修社團不斷發展擴散最後一些基督教神學家也認識到隱修制度的優點轉而試圖將隱修生活納入基督教會中 被後人稱為東正教修道院之父的希臘基督教神學家巴西勒是推動基督教會建立修道院的先行者他在小亞細亞北部的一塊荒地上組建了一個修道院並制訂了嚴格的規章將修士每日的時間劃分為祈禱勞動讀經三個部分而且他非常強調勞動的價值認為勞動是完善靈魂的方式之一比苦修更有意義巴西勒的首倡經過奧古斯丁的推廣西元523年在本尼迪克手中制訂了作為後世修道院基石的本尼迪克院規要求自願進入修道院的修士要將財產分給窮人或捐給修道院而且在祈禱與誦經之外還要在院長的組織之下集體勞動開墾荒地製作手工產品等等以本尼迪克院規為代表修道院正式脫離了它原本避世的無結果的消極性質轉而變為入世的積極的為基督而戰的兵團自我體罰被積極勞動所取代個人逃離社會被集體宗教紀律所取代 這種轉變呼應了當時的社會需求伴隨著羅馬帝國的衰敗西元4世紀開始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對於歐洲的文明造成空前的衝擊連年的戰亂使的生產荒廢城市凋蔽進入所謂的黑暗時代在當時的情況下羅馬時代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正是通過修士的勞動才得以保存下來日耳曼人建國之後便利用修道院幫助他們把民眾重新組織起來進行生產活動因此許多修道院都是其所在地區農業開墾的最早基點並發展成為該地區的經濟與文化中心直到西元10世紀興起的西多修道院改革運動時每一所西多派修道院的建立也都伴隨著一次帶領民眾開墾荒地增加生產的運動西多在古法語中即指向沼澤進軍對當時的經濟生產貢獻卓著 |
转自:http://prole1917.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_21.html2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