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俄罗斯参团加自助七日游(十五)(莫斯科新圣母修道院) 游记攻略. |
[游记]俄罗斯参团加自助七日游(十五)(莫斯科新圣母修道院) 游记攻略. |
2008-06-10 ctrip.com |
2006年6月22日 周四 多云 下午4点半左右,我们离开卡洛明斯科娅庄园。由于时间尚早,导游答应增加一个计划外景点-新圣母修道院和新圣母公墓。 5点一刻左右,我们抵达了新圣母修道院,幸运的是,那里尚未关门,可以入内参观。由于我同伴对修道院不很感兴趣,加上还在感冒,所以这次又是我一人进去。修道院旁有个天鹅湖,我好像听见同伴对我说,他和导游在湖边转转,在那里等我,我就急忙进新圣母修道院去观光了。 一进入大门,我立即被一座座错落有致地散布在鲜花、绿野、树丛、林间小道间的,美丽、端庄的建筑物,给迷住了,而且周围的环境无比幽静,真有如仙境一般。当时天空中开始出现一片片乌云,从而给这里的气氛,更增添了些许神秘感。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圣母修道院,座落在莫斯科西南,距离克里姆林宫大约四公里,靠近莫斯科河的浅滩,这里是通向莫斯科市的要冲之地,因此这座修道院也兼作城堡,具有保卫首都门户的要塞意义。来到这里,发现这座修道院果真建造得像一座中世纪城堡,那红白相间古色古香的高高的塔楼和围墙很吸引人们的目光,高墙外那个有点名气的天鹅湖,也确实很秀丽,可惜由于季节不对,没见到天鹅,只有不少野鸭在戏水。 新圣母修道院是莫斯科最美丽最和谐的建筑之一,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修道院之一,也是莫斯科市区规模最宏伟的宗教建筑群之一,是仅次于克里姆林宫的重要文物。 新圣母修道院建于1524年,是“全俄君主和大公”瓦西里三世,为纪念古城斯摩棱斯克,从立陶宛政权下重归俄国版图而建造的;院内最古老的石结构教堂名为斯摩棱斯克大教堂(1524~1525年)。正是这些石结构,使其在多次战争中幸存,即便是1812年卫国战争中的莫斯科大火,也未能对它们有所损伤。教堂内陈设有16世纪的油画和17~18世纪的圣像。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入内参观。 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末,围绕斯摩棱斯克大教堂兴建和改建的石结构教堂有:阿姆弗罗西耶夫教堂、特拉别兹教堂和伊琳·戈杜诺娃宫、圣母升天教堂、钟楼、单人住的小修道院、围墙和塔楼等。这些建筑是中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传统特点和17世纪末新教的装饰性手段的有机结合。 18世纪前,该修道院曾处于皇家的保护之下,享有“御用修道院”的声誉,因此其建筑风格典雅而华丽,白石细节与粉红砖墙相结合,构成一片醒目的粉红色建筑,就像是一位穿着考究的古典美女,又像是美丽的荷花仙子,让人过目难忘。 在新圣母修道院,曾发生过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1598年这里曾举行鲍利斯·戈杜诺夫的沙皇加冕典礼;1612年8月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民军,在该教堂围墙边,打败了波兰—瑞典的入侵者;17世纪末,彼得大帝与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展开了一场权力之争,彼得大帝胜利后,索菲娅被强行在此剃度为修女,1704年死于这座修道院;1812年,拿破仑曾把这座修道院当作食品仓库,在撤离莫斯科时,下令烧毁它,是修女们使这座修道院免遭劫难。1922年大教堂被辟为博物馆;1934年起,它成为国立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现在,它又恢复为名副其实的修道院。 在斯摩棱斯克大教堂底层,18世纪初,曾埋葬过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公主和彼得大帝第一任妻子耶夫多基雅·费多罗弗娜·洛普希娜。 我兴奋地不时举起相机,这里拍拍,那里照照,陶醉在这座极其美丽,独具特色的修道院之中,忘记了外面还有人在等我。尤其令我感到庆幸的是,有位修女,刚好提着两个大水桶外出打水,我有机会待她走到恰当位置时,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了我很满意的一帧照片。 在修道院各建筑中,我最欣赏的是白墙金顶的斯摩棱斯克大教堂,她像是位美丽的清纯少女,在不同角度,会展现出不同风情的美。突然,有位红衣女郎从它那秀丽的白墙下走过,我又能有机会将这拍摄下来,为这美景增添风韵,幸运啊!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40633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