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意大利游记之时二十三:修道院一日

[游记]意大利游记之时二十三:修道院一日

2008-07-01    sina.com.cn

修道院一日

历史上,近在咫尺的帕维亚(Pavia)曾是米兰的劲敌。

整个中世纪前期,帕维亚一直贵为意大利王国的首善之区。11世纪时,帕维亚的人口已逾4万,今日一区区小镇之规模,在当时的意大利北部,却无城廓能出其右;逮至14世纪,帕维亚的声名更趋颠峰,远近皆冠之以“百塔之城”的雅号,足见其市井之繁华,有令周边诸城望而披靡之霸气。

那时节,帕维亚人怀着万丈雄心经营自己在提契诺河(Ticino)左岸的这座天祚之城。各类流芳百世的工程已纷纷上马,两座罗马式教堂的杰作——“金色天穹上的圣·彼得教堂”和“圣·米歇尔教堂”分别于1132年和12世纪中期动工兴建,比气势逼人的米兰大教堂足足早出两百多年。直至今日,两座教堂的重要性仍堪称独一无二,不可轻易因城废寺,前者是圣·奥古斯丁石棺的栖息地,后者则是昔日查理曼大帝和巴巴罗萨国王的加冕场所。

1525年,戏剧性的“帕维亚之役”给这座历史名城万流归宗的地位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神圣罗马皇帝的军队俘虏了法兰西国王佛郎西斯一世,时局的转换让帕维亚的命运飞流直下,此后,西班牙占领军和萨伏伊王国的接连侵吞,最终让帕维亚沦落为米兰百褶裙缘上一枚毫不起眼的小绒球。

不过,正如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遭际常常让人怀了莫名的同情,争先恐后地在内心给它一个微妙的牵挂,帕维亚往昔的韶华也总是让人有意无意地愿意记起些什么。

比起“金色天穹上的圣·彼得教堂”和“圣·米歇尔教堂”,帕维亚的主教座堂(Duomo)无疑堪称教堂建筑中的个中翘楚,这座“希腊十字形”风格的庞然大物乃意大利第三大教堂,在奠基之初(1490年),布拉芒特(Bramante,1444-1514)和达·芬奇等文艺复兴大师便为其呕心沥血。因为种种原因,工程迭经中断,迟至19世纪晚期,教堂的正面和圆顶部分才宣告完成,其体量之巨大和工程之浩繁,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若说帕维亚千古风流系于以上古刹名寺,即便不嫌浅陋,也多少有些穿凿。

世人皆知星星不会燎燃大地上的荒草,弯月也不会勾破行人的手指,但是,帕维亚近郊卡尔特修道院(Certosa
di
Pavia)的存在,却不免令帕维亚城内众多的名胜古迹忍气吞声、

黯然失色。

就声名、地位而言,卡尔特修道院犹如高天上悠游的流云,而帕维亚城内的诸多名胜却不过是大地上奔走的畜群,二者高下之别,有如云泥。

作为西方世界最恢弘、壮观的修道院,卡尔特修道院的缘起据说不过是当时的米兰大公吉安·佳莱阿佐·维斯康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投自己的第二个妻子卡特琳娜(Caterina
Visconti)之所好而心血来潮。但也有人认为,维斯康蒂大公的初衷不过是想建一座可以和米兰大教堂一争高下的家族墓地,二者殊对殊错,事过境迁,想必很难料断。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维斯康蒂家族雄厚的财富和显赫的权力,使其在倾力兴建米兰大教堂的同时,尤能气定神闲地分心眷顾卡尔特修道院。这在以肩扛手抬为主的前工业时代,殊为不易。

1396年,在维斯康蒂大公的授命下,卡尔特修道院在帕维亚近郊宣告动工。这一年,距离米兰大教堂的兴建,不多不少,正好十年。正如大公曾经向锡耶纳卡尔特修道院院长夸口的那样,他不惜一切代价从远在千里之遥的卡拉拉运来大理石,并动辄调遣尚在米兰大教堂工地上忙碌不堪的工匠们,为得就是建造一座人类历史上“最为庄严、出众的修道院”。像那个时期几乎所有伟大的建筑物一样,整个工程持续了200年之久,在最繁忙的时候,一度有多达250名艺术家同时为其效力。

如今,一切曾经的虚荣、铺张和偏执的意志都已成为过眼烟云,而卡尔特修道院并未如大公所愿,成为维斯康蒂家族的私家祠堂,除了他自己死后在此长眠,并从另一个世界不住地回头张望外,没有人陪他在这荒郊野外、孤零零的豪华城池里,在奔赴来生的道路上走马观花,欣赏他前世的杰作。

正如卡尔特修会所一贯奉行的默祷和半隐居的戒律,即便今日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前往卡尔特修道院,也颇费周章。

从帕维亚乘20分钟左右的远郊巴士,再步行穿越一公里之遥的乡间小道,你便会在道路的尽头,发现一座树木掩映的化外之地。

从外表看,卡尔特修道院的大名似乎很难和眼前小学校一般的围墙、周围零落的酒吧和一座低洼的停车场联系起来。一方石子铺地的小广场,中间是窄石板剪出的小径,径直通到类似中国古式门楼的正门,锈迹斑斑的包铁门,通体褐红,显出它风烛残年的老态。门前矗有两杆门柱,顶端各站立着一尊了无生气的小天使,肉嘟嘟的模样,有着过分的丰腴,让聪明和天真都陷在里面,原本是用来表现可爱劲儿的一身小蛮肉,结果却像患了肢端肥大症,倒显出一种特别的呆蠢。

修道生活讲究远避尘嚣,按部就班。修士们起居、进食皆有专门的时间表,也常刻意地避开世人,因此,游人逢着午休时分,吃闭门羹是常有之事,不过,这种有原则的拒人千里,非但不让人懊恼,有时倒因为距离感的阻挠,而越发生出几分神秘好奇来,似乎那修道院内,蚌壳一般,幽闭着另一段隔世的光阴。

为了消磨修道院午休这一无聊时段,我也借机在周围不多的几个餐馆和匹萨店匆忙觅食。或许是太过毗邻的缘故,修道院幽僻的气氛也细菌一般传染了周围几家餐馆,待人接物皆寡颜鲜笑,给人三伏天嚼冰的感觉,透心儿凉。

第一家,抬头可见“匹萨店”(Pizzeria)的大幅招牌,入内方知惟有晚间供应,白日权充酒吧。咖啡、饮料Ok,匹萨No。想这荒郊野外,除了孤魂野鬼,不知还有谁肯夜里怀了辘辘饥肠,专程来此就餐?

第二家,倒是有几分人声鼎沸的样子,门面也宽大、别致,心想这下可找对地儿了,得好好感受一下修道院周围这别样的天地。谁知来了一位1米8几的干瘦女招待,冰冷的脸庞上微波不兴,加上更不性感,这顿饭只能聊以充饥了。

打开菜单,先是价格唬人一跳,连最便宜的西红柿面也要9个大欧,简直比艾菲尔铁塔还坚挺。话说意大利餐,向分二道,第一道是主食,第二道为肉类、海鲜和配菜。第一道既已来者不善,第二道也只能忍痛割爱了。我故作镇静点了一盘意式小饺,心想实惠莫过于此了吧,比Spagetti还多些肉末儿呢。约莫一刻钟的光景,女侍者端着一浅口空盘冲我走来,正纳闷怎么是一空盘呢,侍者冲我来了一句:“Raviolli”,哦,原来是我的意式小饺。细细端详方才恍然大悟。我期待已久的意式小饺正俯首帖耳地蜷伏在盘底,娇小的身躯比全中国最袖珍的饺子还要小一号,而且数目羞涩,我竖起指头点了点,不多不少,总共15个。店家既然出手如此豪绰,我也只能耐下性子:惜饺如金了。

经过如此这般折腾,卡尔特修道院在我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形象开始大打折扣。原本飘然出世的高僧形象转而被斩断青丝、凡心未了的女尼模样所替代,虽然身在世外,心中却被一缕红尘的因缘遥遥牵着,连算计都比常人别出心裁。

约莫下午两点半的光景,“女尼”终于敞开了她神秘的胸怀。

铁索“铛啷”开启,锈红色的小便门被浅淡的阳光挤开一道长方形的缝,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就此缓缓开启。参观者鱼贯而入,大门往里,一道幽暗、狭长的门廊闷罐子车般将你载到一方宽大的庭院前面,之后阳光铺天盖地,一切又转豁然开朗。从压抑、窒息的门廊中安然通过,有令人如获新生之欢畅,设计者的良苦用心,算是没有白费。

庭院长110米,宽46米,左侧缀以树木,右侧为公爵行宫,1625年由里奇诺修士(Frate
Maria
Richino)主持修建。此人还曾是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大楼的主设计师,算得上一代名家。

照理,庭院并不宽大,但因为比例处理得当,整体上显得颇有气势,庭院尽头便是大名鼎鼎的修道院教堂前脸,威严肃穆,令目光无力偏转。与公爵宫深沉暗淡的躯体相比,通体皓白的教堂前脸无疑更为壮观、夺目,虽说在岁月不依不饶的剥蚀下,白色的肌体上已泛出些微的海藻红。

这一雄伟壮丽的前脸至今还是一个未完品,但就其已完成的部分而言,依然被认为是意大利最壮观、完美和富有装饰性的历史遗迹(布克哈特语),另一位艺术史家明兹(Muentz)则爱屋及乌地认为它“没准是全世界最富装饰性的建筑物”。前脸的大部分工程系由阿马代奥(Giovanni
Antonio
Amadeo)依“布拉芒特风格”建造。据说当年前脸的诞生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纪元,巴巴罗萨国王手下的德国设计师们擅长使用的尖拱式建筑风格从此被取而代之,而卡尔特修道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一革新流派的中心。

和教堂主体相比,前脸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全然属于自己的风格、个性和命运。过度的富丽堂皇使它轻而易举地成为瞩目的焦点,但同时也让它饱尝孤独之苦。定睛细看,它冷峭而凹凸有致的面容含着隐隐的怆然,或许是它对自己的命运太过了如指掌了吧。不过,光线强烈的时候,似乎连这缕淡淡的的温情也已荡然无存,它纯然只是一具死寂的骷髅,人间的生肉已被剔尽,而生前很多奇诡的故事,风干后,还依稀披沥在上面。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c06d30100a3rh.html4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