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布鲁塞尔 |
[游记]布鲁塞尔 |
2007-09-02 ctrip.com |
布鲁塞尔 中间倒了一趟车,困得睁不开眼,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路。过道那边的女孩子不知怎么那么兴奋,一路都在笑,我的梦常被她的笑声打搅。到布鲁塞尔是上午10点,这就是欧盟总部的所在地了,这个新闻发布中心平静得和其他欧洲城市没什么区别。 “MIDI”是中央? 下着雨,先给我的老相识老许打电话。投币电话不吃币,有个老头儿拿了一打儿电话卡围着我转,看我坚定地不买,使出第二招,插了一张卡进去,里边显示金额0.3欧,我当然也就“将计就计”了。通完电话,找出一个0.5欧的硬币给他,他还想多要,见我不给倒也不纠缠。他让我想起以前北京西客站守着公用电话给人换零钱的人,如此相似,看来不管东方西方,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一样的。但这投币电话不吃币就值得回味了。 杵了1个小时也没见到老许的影子。突然发现不对头,跑去一问——果然!靠错站了!该死!以为到了中央站,谁知人在南站。布鲁塞尔地方不大,车站恨不能有十几个,简直能当公共汽车站用了。最冤的是,我在德国买票时专门问过售票员,而且告诉她我要去的是中央站,她指着票上的MIDI说,MIDI就是中央站,是一样的。所以我自然以为到了。其实MIDI是南站,它的规模非常大,很容易让人把“中央”两个字跟它联系在一起。怎么德国人也这么信口雌黄呢。等我到中央站联系朋友时,他已经白跑了一趟,又回家等我的电话了。 被带回去已是12点多。老许和他的同事小马热情地请我吃饭,还专门热了一道蜗牛菜,是在超市买的冷冻食品,用微波炉加热就可以吃。蜗牛是被处理过的,壳里除了蜗牛肉,还灌了些蒜味儿奶油汁,绿色的,那味道跟香蒜面包相似。想想挺有意思,该在比利时吃的mussel在法国吃了,该在法国吃的蜗牛又在比利时吃了。吃过午饭安顿下来,老许提出陪我转转皇家广场,布鲁塞尔的中心。有人说这是布鲁塞尔唯一值得一看的地方,我理解成这是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雨天改变参观方向 这个广场漂亮得出乎我的意料。无论是细小的地砖铺设的地面,还是四周风格多样的建筑,都逼迫着观者的视觉,凸显着一种强烈的质感,尤其当广场被周围的楼房齐刷刷地围拢,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DSCF0116 大]说到这里的建筑,它汇聚了哥德式,文艺复兴时期和路易十四时期的精粹,可以说尽显浓郁的欧洲风情——这话好耳熟,好像在国内的售楼广告中时有出现,造几个莫明其妙的拱门,再竖几根仿制的罗马柱,就贴上了“欧洲风情”的标签,不禁觉得这几个字廉价。还是说这里尽显老欧洲的风范吧 可惜下着雨。出来这么多天,这是第二次碰到雨天,第一次是在托马斯家,没得可看,倒也无所谓。现在下雨就让人心疼了,毕竟我的时间都是分配好了的。但雨天里的广场上,人却一点儿不少,都是不走运的游客。我们打着伞,先从远处瞻仰了一下马克斯和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的天鹅餐厅,又在广场转着圈儿找雨果的旧舍,现在下面是巧克力糖果店和一个蕾丝店。广场边有个啤酒博物馆,是我计划要参观的,听说还能品尝,可惜闭馆。 又去拜访小尿童于连,雕像比我想像中的小多了,正被一群人围观。听说在节假日里,于连会穿上不同风格的服装,这些衣服都是各国人民送的。不过我看到他的时候,他一丝不挂。我望着他想,还应该有人送他一把伞,今天这样的天气就能派上用场了。旁边有家专卖小尿童纪念品的店铺,一种是扑克牌,每张上面的他都穿套漂亮衣服,像时装秀,有点儿意思。 那天下午的参观就这么草草收场,雨天,黑得早,两人都觉得无趣。我说,要不你带我去大超市吧让我考察一下布鲁塞尔的物价情况不管怎么样在超市里不用打伞东西又多有得看呀 (瞧我一提超市说话频率都快了)。“没有枪,没有炮,超市里边随便挑”,呵呵。调查显示,这里的肉制品比英国丰富多了,特别是熏肉、火腿肠一类。但水果一点儿都不便宜。巧克力的品种丰富,价钱也还可以,2到3欧元吧,我挑了几块儿,因为拿不准也没敢多买,后来后悔得要死,有种绿纸包装的碎果仁巧克力特别好吃,黑巧克力的苦味也很纯正,以后再去真的可以随便拿。市中心就会贵出两倍去。 回到住处吃完饭,正好有两个经常和他们走动的朋友来访,聊聊天儿,趁着人多,干脆玩儿起了“敲三家”。雨天的心情顿时好转,玩儿得兴高采烈,没成想人在比利时居然打起了扑克,忘形间以为自己回了中国。 布鲁日及奥斯坦得 这天,按照我的计划是去布鲁日。布鲁日被称为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古城市之一,也是比利时最值得一去的城市。正赶上周六,老许说不如开车一起去转转吧。天终于给我们面子,而且是个大晴天!一行4人十一点多出发,沿高速路直奔布鲁日。沿途最好的风景是奶牛,身上有斑点的那种,懒洋洋地卧在绿草地上,一派田园风光。 一脚油门到城外 布鲁日是个袖珍城市,也许叫“镇”更合适。我们驾着车找市中心,结果一不小心就已经出城了。城外是田野和小河,还有卖巧克力和面包的小店。5分钟之后就又回到了城里了,找个车位把车停好,开始走路。这里是窄街道,石子路,运河水道密布,从城中蜿蜒而过,袖珍码头被花草点缀得花枝招展,站满了等着上游艇的乘客。正赶上周末,码头边儿有个旧货市场,也卖不少小的工艺品,比如小木块儿拼装的小动物,用软胶囊、葵瓜籽儿、饼干、通心粉做的各式各样的发夹,好玩儿极了。街上随处可见四轮马车,马蹄点地打出脆亮的节奏。一群小学生,身着统一的灰色制服,长外套,制服短裤,在霸道的秋风里个个美丽冻人。最惹眼的是她们头上的绒布帽子,绚丽夺目,奇形怪状,有的是个南瓜,有的是只插着蜡烛的蛋糕。我猜她们应该是童子军吧。这样的一群小可人儿走在一起真是分外抢眼,成了城里移动的新风景。 尴尬的“家庭套票” 在Markt广场上有个钟楼,听说上面放了47座钟。门票5欧。老许对上钟楼缺乏热情,提出在下面休息。于是我,现代新潮的帅小弟小马,还有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准备上去瞧瞧,然后就出笑话儿了。 我问售票员对学生有没有折扣,因为我有一张国际学生卡。“有,二十六岁以下有折扣。你们三个是一起的吗?”我们点点头。 拿到票,3个人还是有点儿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当然心虚了,这便宜占的……,是有点儿那个,可这打击受的……!走到楼梯口,终于笑得蹲在地上。 钟楼以它的琴钟而著称。我们上到顶部时,正赶上它开始奏乐,是管风琴一样的声音,钟的构造极其复杂,音乐一响,各个部位都开始运作,每个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机械专业的学生倒是可以来上现场课。听是好听,就是被震得够呛,游客们不得不掩上耳朵。等音乐告一段落,大伙儿刚有动意,它又开始唱,我们就只好重新站定,礼貌地等着它彻底唱完。 布鲁日以出产蕾丝闻名,比利时又是个出巧克力的地方,所以小城里布满蕾丝店和巧克力店。对那倍受推崇的蕾丝制品我的反应并不热烈,倒是巧克力店更吸引人,最喜欢那种球状的,酥酥软软,上面沾满了碎屑,凡见到此类长相,我的口水就不能自已,除了掏钱,别无选择。为了吸引游客,橱窗里的巧克力也是千姿百态,其中有一个雕塑,呵,算是吧——真尺码胸部特写,形状极其完美。大家都乐了,不约而同地窜掇老许把“她”抱回家,老许还憨厚地解释:“这个太重了。”呵呵。 我们在布鲁日只停留了了两个多小时,对这迷人小城的访问的确太过匆忙了。这儿是可以住上两天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当游人散尽,可以漫步在寂静的长巷倾听它的心跳,当然,要是能遇到绣蕾丝的妇女们,那就更好了。 急性子的海 老许急着走,是想带我们去布鲁日不远的海边转转。这个地方叫奥斯坦得(Ostend),在布鲁塞尔西北方向的临海处,是著名的海滨浴场。这儿的情形有点儿像北戴河,十月份,海边的饭店饭馆儿基本都歇业了。 海风很大,浪急,而海滩上的沙子极其绵软。这海让人感到有点儿害怕,它躁动不安,借着风势一浪一浪凶猛地扑上来,而且是那么迫不及待地,十几道浪排着队,还没推上岸就早早地先在里面翻腾起来,像开了锅一样。天很蓝,但海是灰色的,凶巴巴的。坐在这样的海边怎么静得下来,它让人手足无措,让人很想问问它干嘛这么着急……。即使如此,水中央还是有一些帆影晃动着,不知他们怎么和这个充满激情的性急的海较量……。 风时不时带起一片沙子,甚至看不见它们,但脸上还是会有被“抚摸”的感觉,一点儿也不疼。那么软,那么细,有丝般的柔滑。假如手碰到什么硬东西,那绝不会是沙粒,而是被海浪冲上来的贝壳儿,多极了。有人在海边放风筝,和海里的帆遥相呼应。风急,结果那风筝也上窜下跳的,一会儿走得很高,一会儿却又一头栽下来,摔得很惨。 海浪冲上来,又退下去,沙滩上留下一面大镜子。翻卷的云团一直排到天海相接处,雄美壮阔。 稻草人广场 回到布鲁塞尔已经快五点了,我心有不甘,趁着天气好,又去了皇家广场。到那儿一看,嗬,广场被一群稻草人占领了。每人一块儿领地,最大的有3米多高,小的也有一人高。去问一位稻草人的“家长”,那位先生说,某个慈善机构正在这里组织稻草人比赛,请游人投票选出冠军,展览免费,但如果要投票,可以去买选票,2欧元一张。这样的募捐方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优雅,是不是? 稻草人儿们吸引了众多游客,大家兴致勃勃地围着他们,有些手足无措地接受这个惊喜。什么样的形象都有,动物,卡通,温文而雅的,呲牙咧嘴的,天真可爱的,凶神恶煞的,跳舞的,睡觉的……,穿着个性十足的服装,笨手笨脚但憨态可掬,只差开口说话,让观看的人恨不能上去抱着亲几口。看着他们,一下子就触摸到了比利时人幽默达观的一面,扎稻草人是表现他们民族性格最恰当的方式了 人说,到了布鲁塞尔一定要吃华夫饼,在街边买了两个,热乎乎的,浇上一层蜂蜜或者巧克力,边走边吃。味道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为旅行的人营造了一种心情,在咀嚼的运动中,用另一种方式间接地体味这座城市。 十月五日(第20天) 这是此次旅行的最后一天。回程的机票是下午3点多的。上午去住所附近的Cinquantenaire公园转了转。公园旁边是建于1880年的独立50周年纪念凯旋门,中间有三个拱门,这已经是我近20天来见到的第五个凯旋门了。它旁边有皇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汽车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我没进去,只在外面游荡。 公园里有大片的草坪和高高矮矮的树木,在睛好的假日里,应该会有不少人来这儿野餐。坐在草地上,吃吃三明治,读读书,晒晒太阳,或者起来打打羽毛球,和我在其他欧洲城市见到的一样。不过此时此刻,这里却空旷宁静,有的树叶已经在秋风中变成了黄褐色,散落了一地,恍惚间疑是阳光的投影。远处,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在草坪上玩儿飞碟,旁边跟着他们的爱犬。真是个温馨的画面。 昨天坐朋友的车出门时,好像路过一家面包店。试着去找,还真找到了。面包店不大,来的人却不少,居然排起了队。除了刚出炉的主食面包,还有很多可爱的小西点。轮到我了,我不会说法语,只会用英语说:这个,那个,那个,这个,要了一堆。女店主耐心地为我包好,排队的人们和蔼地望着我笑。抱着一堆点心回家,老许已经起来了,他昨天工作到深夜,正好可以拿点心当早饭。有一种小圆面包,外面醮着些巧克力酱,一点儿不起眼,其实皮儿只有薄薄的一层,中间是一包鲜奶油。我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一口狠狠地咬下去,哎哟,差点儿咬掉舌头。奶油的味道浓郁鲜美,我以前一直以为鲜奶油是没什么味道的,这次终于算是知道奶油的滋味了。 为了保险起见,老许早早地就把我送到了机场,这个机场在布鲁塞尔旁边一个叫Chaleroi的小镇上,从这里,我要回伦敦了。 尾 声 随着飞机在伦敦的着陆,我也从埃菲尔铁塔的塔顶落回到了现实。梦之旅就此结束,意犹未尽,却是梦醒时分。如果说我曾期望过这样的一次旅行,却绝不曾期望过这样一次和老友新朋的相聚。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完美的旅行。而这一切的安排有它注定的缘由。这样的相聚这样的喜悦是无法安排无法替代的,它们是如此重重的一笔,让这难忘的20天更多了些深长的意味和凹凸的质感。 一直想,在一生当中应该有这么一次,年轻的时候背着简单的行囊,揣着不多的钱一个人上路,去一个无数次向往过的遥远的地方,去拼补那些从图片和文字中剥下的零星的碎片,去体验寻找的满足和梦想成真的幸福。它应该有一点兴奋,一点惶惑,有大把的期待和一丁点儿的失望。如今虽然不再年轻,这梦的色彩却依然绚烂,这是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这样的旅行,是人生的深呼吸,再辛苦,也值得。 (完) (布鲁塞尔大广场) (布鲁日街头的小可爱们) (布鲁日的袖珍码头) (大广场的稻草人之一)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77981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