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荷兰游记

[游记]荷兰游记

2007-07-16    taoyo.cn

一路绿茵一路情

欧洲秋天的天气是个爱哭的女人。这句话是谁说的?无从考证,但我是从导游王红利的嘴里听到的。把欧洲的天气比作女人,而且爱哭,既符合欧洲人的审美习惯,也符合欧洲秋天天气变幻无常的客观实际。这就像中国人爱将一会儿晴、一会阴的春天天气比作孩儿脸一样,比喻不同,但比喻的对象一致。我们从德国往荷兰赶的时候,旅游大巴离荷兰还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天空还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窗外朦胧一片。可这个爱哭的女人定是遇到了什么好事情,驶进荷兰,已经是蓝蓝的天空,艳阳高照了。导游说,我们是前世造化,荷兰一年只有两个月的晴天,谁知让我们这一团人遇到了这样的好天气。

随后的一路上,天蓝得令人心醉,空气透明得像不存在。阳光下吹来的风虽然有点清冷,却仿佛带着一丝芬香。一望无边的原野上,满目都是青翠的森林和镶嵌在森林中的一片一片茂盛的牧场,一群群的花斑牛在低头吃草或悠闲漫步。不知是谁惊喜地突然大叫了一声“风车”,把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吸引到了同一个方向。只见前方广柔的原野上,或远或近,不时地矗立着一杆杆像高压电线杆似的白色风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缓缓地迎风转动,是我们在电视或明信片上经常见到的那种典型的荷兰风光。

“这种风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荷兰风车,是丹麦式风车。它的架子和叶片都是钢或铝合金制作的,目前只起辅助性发电作用。另一种个子矮矮的,叶片大大的,全部是木头制作的,才是荷兰传统的风车。”王红利导游适时地作着讲解,“今天还早,估计到达阿姆斯特丹才下午5点左右。如果司机同意,我们就去参观风车村。”说着,侧头与意大利籍漂亮的司机小伙儿商量起来。一会儿,又宣布,说司机同意了,不加收报酬,穿过阿姆斯特丹,直奔扎达姆风车村。哈,扎达姆,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只差一字,这个名好记。

欧洲与中国的时差为7小时,如果到达阿姆斯特丹是下午5点的话,那么北京时间就应该是深夜12点了。但荷兰与中国的黑龙江省在同一纬度上,正值9月底10月初,下午5时离天黑当然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导游说天还早也在情理之中了。欧盟劳动法规定,司机的工作时间为每日10小时,每跑2个小时,必须找加油站休息20分钟,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恢复体力。这样算起来,司机一天驾车时间不会超过9小时。如果超时工作,雇主必须给予其加班报酬。为了让司机休息好,欧洲的加油站里面都设有商场、咖啡厅和西式快餐店。当然了,厕所也设在里面,这一点与中国的加油站类同。所不同的是洁净。这些厕所均有专人打扫,当然也就有专人收费了。如果进了加油站买了其商店里的东西,不论贵贱,就可以免费享用厕所,否则就要交费。每次不多,0.5欧元,但折合人民币就得5元了。所以王红利一再提醒我们,在加油站上厕所,不如买一杯咖啡,一杯咖啡才一个欧元,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口渴肚饥,又解决了人的内急,一举两得。

我们这个意大利籍小伙司机还算好说话,一商量就同意了。事后,与他混熟了,才知他妻子前个月刚给他生了个男孩,最近一段时间,他的心情特别好,可谓有求必应。在意大利游览途经他的家乡时,我们还在一个加油站里见到了驾着自家小车来看望他的漂亮的妻子和胖嘟嘟的儿子。我还与他一家人合了张影。可惜帮我摄影的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赚钱技术很好,照相技术太差,相片照糊了,无法保存。

足往神留扎达姆

到了阿姆斯特丹市,刚好5点多一点。东边日出西边雨,欧洲这个爱哭的女人,说变脸就就脸,又下起了毛毛小雨。天一下子黯淡了下来。正是下班高峰期,好在交通畅通。我们穿城而过,直扑风车村。

荷兰的风车很出名,几乎与郁金香一道成了荷兰王国的象征。一是因为荷兰风车多,在没有发明蒸汽机的工业革命之前,荷兰几乎家家都有风车;二是因为风车是荷兰人700年前的首创。荷兰地处西风带,一年四季大风不断,为了节省劳力,荷兰人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吃风,发明了风车,用于围海造田时排水、耕地时拉犁、磨米面粉、搬运重物,直至以后鼎盛时期用风车照明、发电。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的发达,风车这些原始用途几乎都丧失了。荷兰的许多人就把风车拆掉做房子或做家具用。就拿扎达姆来说,过去有三十多架风车,现在仅存了三架。就这三架风车,也还是政府出面才保存下来的。政府把三架风车从居民手中收购上来,又返租给居民,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条件是必须负责维护好风车。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一个风车村,成就了一个旅游点。

扎达姆风车村离阿姆斯特丹市区才二十几分钟的路程。远远地还没到,我们就看到三架二层楼高的黑色风车在暮色风雨中转动。车刚停稳,我们就忙着抢下车,惟恐好镜头都让别人抢了去。伞、毛巾、牙刷牙膏、肥皂、常用药以及欧式两孔插座等旅游常用日用品大家都听从安排,从国内带了去的。不是欧洲没得买,虽然标价相差无几,但人民币与欧元的比价相差太大,不必花冤枉钱。扎达姆由于是下雨天,风也就特别大,伞根本撑不住。大家索性把拿在手中的伞丢回车上,不带伞,冒雨前行了。跑过小石砌成的小路,过了一座拱型小水泥桥,穿过一户农家小屋,来到了河堤上,三架二层楼高的风车蓦然就在眼前。这三架风车全是木制的,被日晒雨淋得通体漆黑。这些风车的下部紧挨着各建了一栋农家小屋,有一走廊直通风车底部;中部被修建成恰似中国南方农村秋后堆聚成的稻草堆,里面是个阁楼,可住人;顶部安装了一个转轴,转轴外面就是风车的四张叶片,有2米多长,依序散布在绿草茵茵的河岸边。回头仔细看来路,才发现,隔河相望着两个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房子都只有二层楼高,但都“靓化”得很漂亮,红瓦绿墙白檐。遥望对岸村庄,恰似在水中挺起来的,看不到屋基。靠风车这边的河堤下,比河水水平面还低近一米的,是一望无际的牧场,绿草茵茵直铺到河姆斯特丹城脚下。有趣的是,我发现河床上或靠近河堤边,有许多木桩树出水面。因导游没跟跑过来,我不便问,只有猜测是否是系船的船桩。可又一想,不对呀,河里没有一艘船停泊,而且要是系船用的,一处也不至于有五六根之多呀。不多想了,还是拍照吧。也许是天太晚了,整个风车村只有我们这一团49人。大家也就不争不抢地猛拍了一通,美美地与风车合了一阵影。

扎达姆风车村实际上是个综合旅游点,在这里汇聚了荷兰旅游业的好几个精华:有品种多得惊人的荷兰郁金香、有终身忙碌排水的风车、有世界著名的荷兰木鞋,还有我们许多中国人怎么也不习惯不喜欢吃的奶酪。

荷兰的郁金香有300多种,就像中国洛阳的牡丹一样有各种各样任性而奇特但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卡缪小说里的主人公说,荷兰的每个人都是画家,也是郁金香的种植高手。这是因为荷兰潮湿的沙质土地,最适合地下茎类作物的生长。可惜郁金香在荷兰一般是3月至5月开放的。大凡好的花,花期总是短的;大凡好的东西,生命总是短暂的。我们没有赶上花期,只有遗憾地无奈地放弃。幸好我们并非奔花而来,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失望。

荷兰的土壤黑亮亮的,土地肥沃,鲜草丰茂,很适宜养殖业的发展。荷兰也确实用了三分之一的土地来种草养乳牛,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奶酪出口国。我因为小时候没吃过多少奶制品,所以人到中年了,养成了对奶制品缺乏兴趣的习惯。可我们团里有对东北的大款夫妇,却是对购物狂,听说荷兰的奶酪好,就在阿姆斯特丹的奶酪店里选了最贵的奶酪品尝,吃后连连吐出,说是在吃腐烂发臭的东西。就是这样的东西,欧洲人却爱若宝贝,从《谁抢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书名中可见一斑。他们有专门的奶酪超市,里边摆放着形状口味颜色不一的大小的奶酪。有专门的奶酪加工厂,加工制作成奶酪后,销往爱吃奶酪的世界各个国家。扎达姆风车村就有一家。导游把我们风风火火地带到这家加工厂——实际是家农户的门前时,门从里面紧锁上了。奶酪工厂的管理者也许看出我们这一团人来自不喜欢奶酪的中国,所以,任导游怎么喊门、敲门,就是不开门。只有从屋子里飘出的缕缕奶香,引得我们本就饥饿的肚子一阵咕咕直响。我们赶紧劝说导游离去。王红利导游一边走一边嘀咕:“荷兰人千好万好,就是下班作息时间太遵守了。只要下班铃一响,手头多重要的事他们都能丢下不管,拎上包就走。”我不禁打趣地问:“要是我们在超市买了东西去交钱的时候,下班铃响呢?”王红利用纯正的北京话怒气未消地脱口而出:“也不会管,你拿着东西走人!”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

与奶酪加工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木鞋加工厂却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好客之道。虽然工人们也已下班,但中年老板夫妇却不顾风雨地站在说是加工厂实际上是民房的门口迎接着我们。进了屋子,我们却不由得惊呆了,满目都是木鞋——壁上挂着的、房梁上像玉米一样吊着的、柜台里摆着的,都是五花八门、尺寸不一、男女老少不同的木鞋。有的木鞋凝重,有的木鞋浪漫;有的木鞋被油漆成五彩缤纷,有的木鞋却保持着原汁原味;有拖鞋,也有凉鞋;有雕花,也有缕空,不一而足。为了解木鞋的加工过程,我们非份地通过导游向老板提出想看一看制作过程。谁知老板欣然同意,立即开动了类似国内配锁的机器,不多一会儿,一块木头就变成了一只鞋子的初坯。我们赶紧抓住他制作的过程,快速地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面对我们无数的摄影机数码相机,他没有半点的忐忑,有的却是像专业模特似的微笑,自始自终地一直笑着。看到男老板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明星,女老板也不甘寂寞地在旁边观望了,拿起她熟悉的类似小刀的器具,用手工给刚刚完成的鞋子刻起了图案花纹,木屑在她快速的动作下,纷纷洒落。大家又是一阵狂拍。

拍完照后,团友们吵吵嚷嚷地去试穿木鞋,男老板关掉机器站起身去照顾客人。而这个女老板却很有韧性地仍在雕刻着,似乎不雕刻完这只鞋决不收工似的,面带微笑地仍一刀一刀地刻着、刻着……

我也像个忠诚的观众,在那里看着,看着。脑中忽一闪念,我与她明显的语言不通,她是不是用这种肢体语言在向我昭示,她们荷兰人就是拼着这股韧劲,才像精卫填海一样,围海造田,向大海要了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正是拼着这股韧劲,她们荷兰人在这块潮湿的土地上,用木鞋保护了自己的脚,一代代地走到了现在;也正是拼着这股韧劲,才使这个国土面积并不大,但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跻身于世界上不多的几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之一﹖

待我回头找王红利想问个明白时,才发现整个房子里只剩下我一个游客了。我只有点头告别这对热情的夫妇和这间温暖如春的房屋,依依不舍地找门而出。

转自:http://bbs.taoyo.cn/thread-7892-1-1.html8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