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印象 DEN HAAG: ENJOY THE CITYSCAPE 12月2日,在冬日的暮色和细雨中抵达荷兰的Schiphol机场,我们是一群最不合季节的旅游者。高纬度的昼短夜长和连绵的阴雨,遏制不住我这陌生人的好奇。Jet lag没什么好抱怨的,倒是觉得,每次向西飞,时间都会多了出来。这一次,多了七个小时。 夜里,从小旅店出发,在海牙市中心徒步穿行,到Noordeinde 143号的亚洲餐馆“道”吃饭。把“道”字写成这样大,做饭店的招牌,颇像日本人的做派。不过,店主夫妇都是地道的中国人,从香港和杭州出来,在新加坡工作,又到荷兰发展。我们到的前后,荷兰内阁正在为移民政策闹得不可开交。由于移民归化部长奉行强硬路线,对非法移民一律强制遣返,经营餐馆的老板娘感到了明显的压力,很难聘到便宜的侍者,老板夫妇只好亲自端盘上菜。 去餐馆途中,经过女王陛下的宫殿。因为行前买了赵守博的《欧洲日记》,从老先生走马观花的文字中获得的王宫印象相当负面,所以这处所在并未激起我太多憧憬,此后几天连照片都没去拍一张。倒是路上陈先生讲起大使乘坐马车向女王递交国书的细节,让人想起70年前顾维钧任驻法大使呈递国书的仪仗,盼望有缘一睹。 3日早上七点半,怀揣地图,与同行的郭先生一道,急忙冲进海牙市中心的街道,开始漫无目的的寻找。从Jan Hendrikstraat上的Ibis旅馆出来,拐过街角的一座天主教堂,一路迤逦行去,经过湖畔的议会大厦,走到Malieveld森林公园,折向外交部大楼(Ministerie van Buitenlandse Zaken,连着问了两个行人才敢确定),回程走了几条不同的街道,返回旅馆,完成了我们短暂的探险。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早晨啊。透明的云在头顶疾走,玫瑰的曙色把它们映成粉、绛、樱桃红的纱和絮。石块老街两旁,尖顶白窗的建筑上洒满霞光。电车和自行车偶尔从身旁轻快地驶过。鸥鸟在水面上空盘旋。草地上的梅花鹿在突来的一阵微雨中徜徉。 手里有图,我对方位一直非常确信,直至看到太阳从“南边”升起,才猛然有所怀疑。后来知道,这里的地图惯常把西濒的北海置于上方,用社会学研究所ISS的Rogier Marchand先生的说法: This is the way how the dutch see the world. 这次清晨散步,想来真是足可庆幸的经历。随后五个工作日,再也无暇在海牙漫步,北海岸边晨跑的计划未能实现。早晚下雨,白天工作,晚餐是工作的延续,往往进行到十一点半以后。北海边阿根廷风味餐馆的烤对虾和烤牛排值得一尝,小店窗外是泊着许多小艇的码头;还有Restaurant Dekxels, 也是一家雅致的馆子。此后的游览,仅限于礼拜三中午,到ISS附近的古画店和书店饱了半个小时眼福;礼拜六中午匆匆到和平宫(Peace Palace)大门前拍了几张照——据说唐家璇先生也曾做过类似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