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山植物园十日记...

[游记]中山植物园十日记...

2007-08-04    

六、老诗人的一声声叹息

(2006年3月31日 星期五 晴转阴雨)
昨夜和同屋来自常州的金磊聊到十二点多。这是我们谈得最多的一次。关于小说的创作,谈得很投缘。一边抽烟,一谈对床而说。
这一次听储福金先生的课,大有收获。他精于佛道的研究,所以也怀着一颗悲悯的菩萨心肠,对于文学青年热心帮助。在我以为,他愿意将他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或者是认为对我们最为重要的观点没有保留地教给我们。一堂谈文学的课,也是一堂论佛的课。坦白地说,我没有听过这样来讲文学的课,也没有在书本里见过有这样谈论文学的。方便法门,圆融,这两个佛典中的词汇与文学写作结合起来,竟然是那样的一下子令我信服,并且一下子击中心灵。文学之佛,文学无标准,他的讲座里,充满着智慧与方法论。我提的一个由散文转向小说的语言困惑,他的解答使我有所悟。
赵恺先生也来了,年过花甲的赵老师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声若洪钟,诗人的慷慨与激昂,诗人的良心,诗人对于痛苦的思考,化成凝练的语言。他的话说中,也时常带着一丝叹息。一声轻叹,那是一个文学家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后辈的热望。赵先生对于文学没有如我辈的亵渎与不恭,文学是他的生命。他说到波兰时,在雨果墓前将手贴在墓碑上,那神情,令我喟叹。提问结束,他被学员们紧紧围住,并且也给我在本子上写了八个字:“文学血泪,浓郁之盐”。他说,这是写给盐城作家的。这里面,含了一个长者,对于我,对于盐城的作家的殷切厚望。这是真诚的。
晚饭后的散步,似乎成了一个必修课。游园,我们开始有选择了,园子大,每日找一个新的去处。去年学员班里有人提到的佛树,一直没见到。游园是十分放松的,言谈笑话,比比皆是。文学人在一起,来自不同的地方,真有如兄妹般的情谊。找了一块草地,跟着姜华学了几个瑜伽的动作。
回到宿舍,意犹未尽,又有一拨新的人加入进来,坐在床上,谈文,时候不早,方才一一散去。窗外,小雨开始下起来了。与镇江的徐群通手机信息,致以问候。他是去年参加读书班的,在青创会上见的面,性格爽朗,近来喜讯不断,有机会也想见见他。

七、张目为盱,直视为眙

(2006年4月1日 星期六 晴)
一场夜雨,似乎睡眠也特别的好,以至于等我们跳起来,已近入点。出发的汽车已候在门外。只得匆匆拿了鸡蛋和包子,踏入北上的路。
这次学习班安排到盱眙采风。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沿途已是春暖花开。文友们在车上谈论诗歌,甚至有人即兴作诗。我的脑海里突然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不知道天才的海子怎的会灵感乍现地写下这八个字来。写绝了!面朝大海,谁会想到身后的花儿,想到如潮的春天?春天真的来了,满目的油菜花儿,这种最为平常的植物,却竟然开出了如此一片绚烂的天地。平常的事物,也可美到极至的吧。
淮河边上,放目四望。“张目为盱,直视为眙”,滔滔淮河,养育了这座城市两千多年。而现今我们之所以知道盱眙,却多是因为小小的龙虾。盱眙五年前始办龙虾节,自此,人们食虾成风,龙虾从此由餐桌上的辅菜变为一道夺人口舌的菜肴。在盱眙街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就是“龙虾”。遍布的商肆名号上,时时可见龙虾二字。小小的龙虾,使得一个城市为国人瞩目。
铁山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我们住在一处“紫苑”的宅院里,房为标准间,其实是平房,据说是当年许世友将军在这里营建。院里有一株硕大的紫玉兰,花开正艳,大如酒盏的花球缤纷落下。花盛如此,令人生叹。下午到铁山寺一游。因为气候独特,风景区内的植物品种繁多,诸如葛根、金钱草等,都是以前不曾注视过的。尤其葛根,其状如蛇,攀援数米而上,缠绕于邻树之上,就像是斩不断的爱情,坚决而热烈。
走了两小时的山路,腿脚酸胀。晚上聚饮,吃酒,唱歌。回到院里,仍无睡意,一群有志于文学的青年人,坐在院里的石桌前,直至夜深。

八、白房子,红龙虾

(2006年4月2日 星期日 晴)
早晨的主题是参观盱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到山间田野看种植。有个农村农民集体居住点,别墅,二百多平方,二十多万,当地拆迁的农民只需九万多元即可入住,令人羡慕不已,三代同堂,房子宽敞有余。众人说,我们的房子没有这样大。
中午品尝盱眙龙虾。
下午到明孝陵,是为朱元璋为祖父等人造的陵墓,建于六百年前(洪武皇帝登基后十八所始建,历时二十余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复原的情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所见,只是神道上的十几个石像。墓穴据说是保存完好的,但并没有开发。外城墙迄今仍在河里。
晚上又在一起喝酒,喝了三大瓶啤酒。仿佛是因为分手在即,明晚势将有一场痛饮,于是今天成为别宴的预演。酒毕又坐在房间里漫谈。我不喜言他长你短之类事,倒是其中数人谈到当日的结婚时的情状,颇有感触。记得当年结婚,到妻家迎娶,没有新郎的神气,神态恭敬,见人行礼,恨不能立马带人离开。当时的洞房,亦是房东家的两间十平方米的小厨房,两个人在里面一住就是三年。想想也是,这些年来,我们与文学的婚恋,也是苦乐参半的吧。
学习班快要结束,这真是快乐的几日。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友,日日相聚,又有老师授课,兼有外出采风,用赵翼如老师的话讲,真是够奢侈的聚会。

九、伤兵集中营里的会议和晚餐

(2006年4月3日 星期一 晴)
学习班只剩最后的两天了。有的同学因为工作、家事等原因离开。
早晨起床,又在林子里转了一圈。同屋的金磊说,他觉得植物园的林子里有一种特别的气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呢?自然,是自然,在一片由植物构建的世界里,所闻皆大自然的气息,人置身于其中,就像回归。四周为山,生态绝好,植物园里的温度比几里开外的城里要低几度,冬暖夏凉。
上午交流讨论,几天的感受有许多都在散步时说了。印象较深的是无锡的悦然的话,她说,这里是一个临时战地医院,二十一个伤兵,在这里疗伤,我们将重返战场。我们一定要打一个漂亮仗。一个江南弱女子,竟说了这等雄刚之句,令人为之一警。
听傅晓红老师讲课,作为《钟山》杂志的资深编辑,字字真经,尤其受用。对于当代小说创作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她给了我们诸多启发。她对于文学亦有许多独特独到的见解,这是多年编辑生涯的积累。可惜时间太短了一些。每人都领得了一项任务,回去后写一篇关于植物园和读书班作业交上。
下午无事,三四人集体进城,直奔夫子庙。购了十几本书。
晚上聚餐。这是学习班的最后晚餐,大呼小叫,一团一团,场面整乱。结束了酒兴仍未尽,后来又搬到草地上喝,后来又移师宿舍里喝,把招待所的啤酒都喝光了。一直喝到深夜两点。这些日子,喝酒今天最多,大约到别时,情绪都有些爆发出来了吧。

十、走啊,再逛逛园子

(2006年4月4日 星期二 雨)
徐明德老师的到来,无疑是学习班的意外。一来,便拉着我们去逛园子,那些花呀、树呀,了然于心,随口道来,仿佛他就是植物园的一名园丁。他于植物园是有感情的,每年的春天,他都会陪着一帮文学青年共度春光,寸步不离。我们跟着他跑,他告诉我们,孔子说过,欲作诗,当识花草鸟兽之名。是言不欺也。
我们终于解开了一个迷团。上届师兄师娣们提到的“佛树”,几天来我们一直找寻,未能发现。他将我们带到一处墨西哥杉林,在那里,树根突起,颜色绛红,果真像一尊尊小佛端坐其中,且神似。众人皆叹为观止。
清明时节雨纷纷,明天就是清明了。小雨下起来,我们到一处凉亭避雨。雨中的植物园,更显迷人,青绿之色,让人为之目醉。眼前的徐老师,笑意点点,如数家珍。他说,从事文学也要像树那样,向下夯实基础,向上拓展空间……这个快乐的小老头,如果他早点来的话,我们一定会被他弄得快活的一塌糊涂的吧。
中午吃散伙饭,小酌,听徐老师聊。
吃完饭就意味着大规模的分手开始来临。一个走了,两个走了,三个走了……这个园子里的人就显得更少了。
待我们将走时,雨下得更猛起来,哗哗大雨,将我们阻在园子里。这大约也是天意,要挽我们多留点时间再看一眼,让我们同学多点时间叙别吧。这时的我们,说话已不如前几日活跃了。大家看着雨,懒懒地说一些话。
我是最后第三个离开的。听说,最后的两个在分手时,哭得不成样子,那情景,我大约也能想见的。不知谁说过的一句,遗忘将迅速来临。我们会忘记什么呢?

(附:近日将读书班的听课笔记略略整理,文友若需要,可留言)

原始链接: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1169633
转自:53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