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东之旅:南京——中山陵阅江楼古城墙

[游记]华东之旅:南京——中山陵阅江楼古城墙

2007-07-16    

5月1日上午9点半飞机在南京机场徐徐降落时,天正下着朦朦细雨。在导游热情的欢迎声和解说声中,“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六朝古都厚重沉郁的韵味便是那么不请自来地弥漫身心,如夏夜一般繁多的历史故事开始迎面撞击,纠结眼前每一个城堡每一方景物,恍惚间觉得我们的车辆就开始行驶在倒流的时光之河中。
现实里的南京与历史里的南京缓缓交融。沿着中山路,看见左右两边都是葱茏苍翠的梧桐树。听导游说南京有两种市树,一是雪松二是悬铃木,这梧桐树学名就叫“悬铃木”。悬铃木也叫法国梧桐,她来自法国,当年中山陵落成时,为了绿化陵前大道,从中山门到陵园的大路两侧引种了1034棵悬铃木。透过车窗,悬铃木在自由的延伸,雨后的树木墨绿蓊郁、绿冠连云、清新可人,视野中一片宁静与安谥。
随着一排排悬铃木在我眼前飞逝而去,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中山陵。中山陵倚山势而建,沿着参天的林荫大道,一层一层的台阶一直通向山顶孙中山先生的陵寝,道路两边松柏苍翠,整洁有序。所有的建筑都是白阶白墙,清蓝色的琉璃瓦,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内心正在暗暗感怀着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时,陵门到了,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祭堂的匾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
排队等了约半个小时,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和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先生铜棺的上方是一个圆穹庐顶的建筑,顶上装饰有青天白日的图案,这个地方朴素而肃穆,有着一种非常清晰的历史沉重感。在祭室里本是不能拍照的,也许是历史的感召也许是伟人的浩然正气,让我总想留下什么,于是偷偷举起相机拍下了青天白日的图案。

用完午饭,我们来到了明代古典皇家风格,唯一先记后楼的阅江楼景区。阅江楼静静矗立,也不知多少个世代的风霜雨雪在它的身躯上烙上了怎样的悲欢?楼依旧,钟已破,敲钟人而今何在?

南京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听说这些古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经历4个阶段共21年时间才建成的。朱元璋当时为了建造南京城墙,曾下令5省、20州、118县烧制城砖。为了保证质量,每块砖上都要打上烧制的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将治罪。从古城墙边走过,依稀有逝去时代的回音:龙城飞将遏不住胡马关山,天下兴亡写不尽长河露冷。李斯怀素远去也,荆关山水复如何?

南京的古城墙,已经被时间的浪花卷走了最初的坚固,但它遍体鳞伤的身体却依然因为游人的造访而重新舒醒,劲风狂舞中向我们默默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那些古老的青砖,传出的声音仿如叹息,仿如倾诉......

原始链接:http://www.hongxiu.com/diary/view/view.asp?id=172294
转自:3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