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闽南景象第十七期云霄将军山公园 |
[游记]闽南景象第十七期云霄将军山公园 |
2008-05-22 sina.com.cn |
《闽南景象》第十七期 云霄将军山公园 2007-10-24 11:36:57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闽南景象》第十七期 播出时间:2007年10月10日 标题:云霄将军山公园 编导:方敏明、陆伟杰、陈丹凤、黄文清 摄象:杨毅、高翔、杨志强 编者按:这是一座公园,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有气势恢宏的建筑;这又不仅仅是座公园,这里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这里能让人寻根溯源,阅读远古的史册华章,这里安息着一位被尊为闽、台、粤和海外侨胞中陈姓祖先的将军——“开漳始祖”陈政。 正文: 演播室1: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天利仁和独家冠名播出的《闽南风》之《闽南景象》,我是子涵。1300多年前的漳州,还是不毛之地,蛮獠啸乱。公元669年,初唐归德将军陈政奉命率领军队,满怀豪情,告别河南故土,远离中原文明,到原绥安县地,即如今的云霄县一带平乱,自此引出闽地漳州久远的史话。今天的《闽南景象》就为您介绍开漳祖地云霄的将军山公园。 以陈政墓为中心,以开漳文化为主题的“将军山公园”地处漳州市云霄县城西侧将军山下。将军山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源自博平岭山脉,是乌山的支脉,海拔426米,水土丰厚,草木苍翠。立于山上,云霄县城尽收眼底,亦可远眺漳江入海口及海中之石矾塔。每逢元宵或中秋月夜,自云霄县城望去,一轮皓月恰巧挂于山巅,素有“将军挂月”之称,为云霄一大胜景。 环山拱抱中,将军山公园亭台楼阁纵横铺排,桥径廓道连接贯通,园林花草郁郁苍翠。公园在建设中维护了旧区墓园原貌,依陈政祭祀享堂轴线向东延长一百多米,分三个庭院层层展开。以东大门、龙湖、归德楼依序前后列建于一道中轴线上,再进入墓区的棂星门、华表和大门,进而接以长廊、御碑楼,再向上接以碑亭、牌坊,经玉带桥与原文物核心保护区紧紧连接, 清风徐来,龙湖波光潋滟,园内的景致倒映其间,散落成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倘佯湖光山色,细读碑楼亭廊里历代墨客名将的题词匾额,感觉往事越千年,竟恍若只在弹指一挥间,不禁让人心绪起伏,发思古之幽情。 演播室3:将军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先人繁衍生息。二千余年前的西汉元鼎五年,有东越王余善的部将、号称“吞汉将军”驺力,见此山形如军帐,曾屯兵于此。因而当时的人便称此山为“将军山”。后开漳始祖唐归德将军陈政长眠于此,将军山的命名更是相得益彰。自此引出闽地漳州久远的史话。 大街、商店、人流、车辆,眼前的云霄县城熙熙攘攘欣欣向荣,而一千三百多年前是流寇出没的“蛇豕”之区,是“几疑非人所居”的蛮荒之地。当时东南边陲的闽粤泉潮之交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交通闭塞,政令难行,常有民族矛盾发生。势力强盛的畲族苗族首领联手聚众对抗官府,进而攻府掠地,“蛮獠啸乱”愈演愈烈,百姓不安,社会混乱,震惊朝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高宗皇帝诏命玉钤卫归德将军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府兵入闽平乱。陈政受命于朝廷,不负重望,在组织平乱的同时,安排军士烧荒屯垦,置村建堡,以耕养战,息乱安邦,为以后其子鹰扬将军陈元光成功地创立漳州郡,开发闽南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旧志书评价陈政,认为“总章以前,境荆榛未辟,建堡设屯,首实陈政,遂扼闽粤之吭,开千百世之衣冠文物”,肯定了陈政开漳的功绩。 陈政墓位于将军山东麓,依山势而建,为陈政暨夫人司空氏合葬处,建于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现存史迹多为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重修后之原貌。 陈政墓规模恢宏,墓葬东向,墓碑无字。墓体呈寿龟之形,椭圆龟背顶,后筑挡土护墙,以斜线纹砖垒砌。坟堆长5.39米、中部宽4.93米、前宽3.95米,以各式红色花纹砖雕组成须弥座与坟圹墙。拜坛之下,一对石雕文武翁仲,两米多高,守护于两侧,对立而望。文臣峨冠广袖,拱笏垂绅;武将豹头环眼,顶盔贯甲,双手拄剑。顺御道石阶而下,是根据1985年出土的建筑台基原状重建的祭祀享堂,朝拜者络绎不绝,常年香火旺盛。堂顶内外梁上分别悬挂着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题“开漳先哲”、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手书“开漳元勋”的木匾。享堂前石马、石狮各一对,及一只石蹲羊,一对仰覆莲瓣八棱石望柱。雕刻古拙浑朴,寓意深刻,谐音暗喻:威(狮)扬(羊)千里(马)。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88e9501000at1.html1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