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果游记(1)愚园路 |
[游记]果游记(1)愚园路 |
2008-06-10 live.com |
2005/5/18 1 一直以来都有可心愿,就是可以认认真真走遍上海的大街小巷,用相机记录下上海市井的角角落落,无论是肮脏的整洁的,平穷的奢华的,还是过气的时髦的,全都是我想捕捉的。作为怀旧,也作为寻新,或者只是一种小资情怀的享受,反正在端起相机的那一刻,我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今天是果子游上海的第一站。因为事前没做什么准备,所以这一站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愚园路,算是作为果游的热身。自己一直对老上海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于是就特别钟情于上海的老式洋房。因此拍摄上海的老建筑将会是果游的重要部分。 上海的老洋房大多集中在徐汇区和长宁区。愚园路是长宁区内老洋房集中最多的路段之一,这里的老洋房大都建于上世纪20年代,现在保留下的老洋房一部分交还给居民居住,一部分被政府收用。比如愚园路上的长宁区政府就是在20多栋英国乡村式洋房内办公,可惜大门口有门卫把守,所以我刚拍下了正门口的一幢别墅的照片,就被警卫勒令不许拍照,于是只能偷偷在门外拍了些外墙的照片。 随后便继续走在行车繁忙的愚园路上。愚园路本身道路就不宽,但是却有好几条双向行驶的公交线路,在加上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繁茂得连成了一片,因此只要车一多就会显得非常拥挤。这一点和上海其他老别墅群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因为如此,所以走在这条路上很容易忽视隐藏在道路两边树荫后的一幢幢老式洋房。然而,只要你转入一条不起眼的弄堂,就能在被树叶披肩的墙后发现一连串老洋房的踪迹。我突然想起了陶渊明的那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 愚园路上有一段200米左右的红墙,站在人行道上耳朵靠红墙就能感受到墙内非同一般的气质。这座墙就是愚园路上最有名的汪公馆的围墙。汪公馆曾经是汪精卫的府邸,公馆的设计和一般的老式洋房非常不同,它是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但是在解放后这里成为了长宁区少年宫。为了近距离接触汪公馆,我走进一条由红墙组成的长弄堂,弄堂很深,站在弄堂口丝毫看不出任何汪公馆的痕迹,但是只要走到弄堂尽头,一左转眼前便豁然开朗,红白相拼色的别致楼房立刻给了我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就是汪公馆的大门围墙,站在围墙外便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主楼楼顶上的少先队队标,幸好队标也是红色,因此还不至于太煞风景。 大概由于汪公馆属于保护迹建筑,因此少年宫平时不对外开放,在工作日的时候通常是冷冷清清。但是为了不放过那么优秀的拍摄素材,我打算混进少年宫。先是在门口张望了一会儿,然后趁看门的阿婆不注意立刻闪进大门,随即在侧楼处一转身便顺利混了进去。天啊,真的很美,我不晓得怎么来形容了,反正看照片就是了。而且公馆的主楼和公馆的花园内几乎没什么人,我一个人便悠悠闲闲地逛来逛去,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拍下了很多值得纪念的照片。我在公馆内逗留了大约1个小时都没被发觉,可惜临近尾声的时候被看门的阿婆逮住,只得被赶出去。 出了汪公馆之后,又在愚园路上找到了几栋别致的老式洋房,在征得了屋主同意之后,也有幸拍下了一些照片。
|
转自:http://sabrina0911.spaces.live.com/Blog/cns!1p3aNQu5ZTbIcBa1HooCRV_Q!299.entry4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