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游记 栖霞宫, 栖霞宫 连绵十八峰 小山凡人住 大山张三丰 这就是民间传说栖霞宫的歌谣,N年之前,武当开山鼻祖张三丰就在此得道升天,至今山下还有张三丰当年的栓坐骑的”系虎石”.由于栖霞宫山势陡峭,不易上山,当时的真人不得不把他的坐骑”系”在山下.而在山顶的圣庙之中有一口其他地方罕见水井.据说这就是当年修建圣庙时所以的木料都是从这口罕见的水井之中运输上山的.传说总归是传说,我们不必费心去探个究竟.但是,栖霞宫俊俏和幽静是明明白白摆在我们面前的. 早上八点半,我们一行十人从云安小区广场出发.出了洞子口满车洋溢着临行前的兴奋,话语声不断,欢歌笑语.40分左右车到了小崖口,这是一个新建的山区小镇,可能是时间太早的缘故吧,街上行人稀少.穿过集镇路车子陡然颠簸起来,车子里的话语突然少了许多.不一会,我们的车行目的地到了-----红堰塘. 下车以后大家各之忙着做登山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上厕所,买水,买烟.检查鞋带.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面前一条小路吃力的在灰蒙蒙的薄雾中从山梁上慢慢的展开,空气中弥漫着城市里永远都嗅不到的香气.山梁的两边都是农家种植的各种蔬菜,在潮湿寒冷的初冬里顽强地生长着.几分钟后,原来车上出行前的兴奋基本上全部没了,在寂静的山路上只能听见前后坛友的揣气声.此时,雾越来越大,浓雾把前面不远的山林都藏了起来,而且还把我们身后走过的小路也笼罩了起来,我们仿佛在云端漫步.所以的劳累在飘飘摇摇浓雾中当然无存.远远的看去,在浓雾的缝隙之中能看见栖霞宫山顶的那棵几百年的松树,有点像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楼.我们爬到了栖霞宫下的小山口, 旁边的树梢上挂满了一棵棵露珠,在树阴底下的阴影里.地上满是松针和那些杂草一起变成了棕红色.草茎向地面弯下去,一动也不动,等到树上的露珠落下掉在它们身体上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那些草在微微颤动.小山口的上面是一个小水库,里面是水在迷雾中变成了深绿色,耳边不时传来不知名的小鸟叫声.围着水库边上往上走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栖霞宫. 现在的它早以没有原来的庙宇,只剩下了一扇门框,左右门框上分别写着:佛门此处留.只等再来人.旁边是以前庙宇的屋基,村民们在原来庙宇的基础上建起了新的房子.惟独在一个小院子里还保留着那棵百年的罗汉树,树叶茂盛的地方还有几处鸟窝.它依然傲立在初冬的寒冷中.昂首向天,给原本荒凉的栖霞宫凭添了几分生气.院子四周的围墙镶嵌着以前的石碑,上面的字迹早以斑驳.依稀可以辩出这是一块功德碑,记在着栖霞宫的岁月沧桑.再往后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舍身崖,站在崖边向远处眺望,是一件非常暇意的事,你似乎觉得你在望无底的云海,树木并不是从地上升起来的,仿佛是从云海里到挂下去的,垂直地落在云雾的波浪之中.不远处树枝末端有一片单独的叶子,一动不动的在灰蒙蒙的天空中,它旁边另一张叶子在不停的摇晃着.好像鱼塘里的鱼在跳动.这动作仿佛是自发的,不是由风吹的.偶尔微风吹过,全部的树叶都动荡起来,接着就发出一种清新而又颤抖的簌簌声. 中午时分,山下灰蒙蒙的雾气逐渐往山顶扑面而来,预示着大雾即将散去.太阳从云的裂缝里叹出头来,山顶的大雾吨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发出了金色的霞光,于是,原先屹立山顶那块巨大舍身崖石一下子奔泻着生机勃勃,辉煌灿烂的阳光把它那庞大无比的轮廊显露出来,也照出了附近那些被葱郁繁茂的植物所覆盖的冈峦峰岱.鸟儿也随着太阳的出现而兴奋起来,空中充满了它们呢喃的繁音,原野上散发出清晰,潮湿的泥土气息,山上山下绿油油的,松针的树枝上挂满了水珠儿,被阳光一照,宛如串串银珠,,闪闪的光. 吃完农家做的香喷喷的饭菜,踏上了回家的行程.我们没有按照原来上山的路,而是沿着栖霞宫右边的山峦直接向小崖口进发.那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太阳正在树林的上方,与树林中的淡淡薄雾交融在一起,微微温暖的光线,象金色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松林.突然,前面非常出人意外的豁然开朗起来,在一处土黄色农居的旁边,出现无数的绚红的柿子.一下子,所以的人发出兴奋的细珠般清脆的欢笑声.在这初冬的天气是很难看到如此的美景.几分种后,我们爬上了山顶,顺着山坡远远望去,小崖口腼腆而又不情愿似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