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金陵甘家大院花园探秘(周子舆) |
[游记]金陵甘家大院花园探秘(周子舆) |
2008-05-22 sina.com.cn |
桐阴小筑建于津逮楼之前,共为三开间,是甘福(字梦六)早年藏书处,屋内琳琅满目,万卷缥缃,邓廷桢《题甘梦六<吴越载书图>》诗云:“君家卷轴百城环,琳琅满贮屋三间。”桐阴小筑环境清幽,屋前一方水池,清泉潺湲,池中累石为山,山小如拳。水池边的梧桐树参天入云,绿阴如盖,桐阴小筑便笼罩在梧桐树阴之下。据清人马沅《桐阴小筑记》记载:“地无他树,但种高梧,庭有余清,常垂新阴。”梧桐树便成为花园中重要一景,清代著名文人姚鼐、孙星衍等在给《桐阴小筑图》的题诗中,都有关于甘家花园梧桐树的描述和赞美。姚鼐题诗云:“室可催成种树难,疏桐差易出檐端。不须早计思爱伐,只爱清阴覆座寒。”孙星衍题诗云:“炎曦满地红,桐影接天碧。”“书卷三千富,桐阴百尺高。”桐阴小筑前的水池之上原有一座小桥,据清人伍长华《甘梦六〈桐阴小筑图〉》题诗描述:“流水小桥三径曲,碧梧修竹一窗凉。” 《百尺梧桐轩图》(元)赵孟頫绘 金陵著名藏书楼——津逮楼 参照宁波天一阁设计建造的津逮楼,位于甘家宅第的东南角,坐南面北,二层五开间的藏书楼,为甘福所建。甘福生平酷爱藏书,自二十岁开始收藏,历时四十余年,节衣缩食,特地雇用船只往来于扬州、苏州、杭州、吴兴之间收购图书。当时里人都说:自从焦氏五车楼、黄氏千顷堂之后,金陵藏书没有多过甘梦六先生。桐阴小筑三间屋早已涨库,容纳不下源源而来的书籍。道光十二年(1832年)津逮楼落成。墙壁间用砖块拼作“坎卦六象”,寓意“生水”,以防火厄。楼上用来藏书,按照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分类,藏书数量达十余万卷,其中不乏唐宋罕见秘籍,镇库之宝为宋代龙舒郡斋初刻赵明诚《金石录》30卷全本。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金陵,津逮楼被焚毁。甘家人出逃时携带上《金石录》,才躲过此劫。现藏国家图书馆。楼下用来收藏书画金石,有夏商周钟、鼎、爵,汉唐宫鉴,东吴、东晋砖等。“保彝斋”应当就设在一楼。卢冀野先生曾经感慨:“惜无好事人为甘氏作津逮楼志,一述近百年事。” 津逮楼匾额为钟山书院山长程恩泽(字春海)题写。程恩泽,安徽歙县人,清道光九年(1829年)任钟山书院山长,循循善诱,被学生奉为泰山北斗。与甘福为好友,给甘福的信札有数十封,甘福将信札装潢成册。甘家的保彝斋、津逮楼匾额,都为程恩泽题写。程恩泽在题写“津逮楼”三字时,写了数百张纸都不满意。可见他作书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46de101000age.html5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