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花台(下)

[游记]雨花台(下)

2008-05-22    sina.com.cn

知您有没有发现,雨花台内许多建筑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这是因为花岗岩具有坚硬、庄重、朴素、敦实的品格,充分体现了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后人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同时展示了雨花台建筑的独特风格。整个陵园建筑依山就势,逐层展开,是现代纪念建筑的成功典范,它是凝重、威严、肃穆中不失简洁流畅,达到了寓意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至此,雨花台的烈士陵园纪念区参观就此结束了。
虽然说烈士陵园区是整个雨花台的重点参观部分,但是著名的南京“四大特产”之中的雨花茶和雨花石这两大特产可也都是在这个雨花台风景区里才能看到最上乘的哦!
(雨花茶园)那么从忠魂广场向西就来到了雨花茶园了。它位于雨花台西南方向,为纪念南京雨花台殉难烈士而创制的“雨花茶”形似松针,色泽翠绿,象征革命烈士坚贞不屈,万古长青。
“雨花茶”采用一芽一叶原料精工细作而成,色香味形俱美,既是高级饮料,又是艺术珍品,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曾在全国茶叶评选中被评为十大名茶之一。雨花茶又和云雾茶、碧螺春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茶”。
雨花茶园始建于1958年秋。几十年来,在茶园艺人的精心栽培管理下,茶树生长旺盛,叶色四季葱绿,茂密的树冠遮满了地表。45公顷的茶园犹如一首田园诗,一幅风景画,为进一步弘扬茶文化,雨花台将兴建茶文化区,茶文化区包括文化墙、茶艺馆、茶叶博物馆、茶园。
大多数茶叶是现代化制茶机械制作的。但机器永远不如人。人是万物之灵,最具感官刺激的是亲手制茶!茶博士们用双双巧手,把刚从田园采撷还透着泥土香的鲜茶叶放入火锅翻炒搓揉。在他们精湛纯熟的制作中,一片片茶叶条索紧直,形似松针,眼睁睁地,鲜茶变成了茶叶。您有兴趣吗?大可一试身手。然后把自己的“作品”与茶博士比比看,您就会感慨不已了。
(竹林)我们参观过茶园,向南走,绕到任家山南角,就到了雨花台南大门了,我们可以看到门外的开阔地就是雨花台广场了。如果你不想继续参观,可以从这里坐车,向南就是机场高速,或从这里乘公交、的士去其它地方参观。那么继续跟我向东走,这里就到了一片竹林了。这片竹林的面积有10公顷,在南京地区首屈一指,它是南京最茂盛的连片竹林。
竹历来与中国民族文化渊源深久。士人有“宁可食无由,不可居无竹”、“竹可焚而节不可毁”之说,取竹有节,以竹为友,人当坚贞。五直年代起,雨花台烈士陵园就大量植竹,象征革命烈士坚贞的情操。
这片竹林至竹、刚竹、苦竹、罗汉竹、孝顺竹、箸竹、菲背竹、金刚竹等20余种品质各民的竹子端直挺秀,伟岸潇洒。
1997年,辟建一方草坪,造一仿竹亭。亭乃混凝土构件,但制就成翠竹模样,以假乱真,煞是喜人。
(木樨苑)从竹林出来,我们顺着东边的环陵大道身北折回。这里我们将要看到的就是在西边的木樨苑了。这个景区建于1999年,位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东侧的自然密林区,占地12亩,它南依桂花山麓,西邻雨花湖堤,有1/4的水面。它与以雨花石博物馆为中心的雨花喷泉、羲园、怡苑、竹林共同组成了占地14.35公顷的雨花石文化区。桂花专类园栽植了26个品种,的千树桂花,湖堤上垒起了高达8M的假山群,瀑布从假山顶向南喷射,转而往东一泻而下。六角形仿古流杯亭,临水而立的木樨榭、亭、榭开敞通透。苑内花树如茵,曲桥、拱桥、片石小径、卵石拼图。布局得当。由桂花专类园、假山瀑布、湖亭榭、曲桥、小径组成的木樨苑充溢着诗情和灵气。
(雨花台之歌雕塑)从木樨园出来继续向北,你就会看一个银白色不锈钢的音符位于桂花专类园、竹和涌泉设广场三景围合成的三角形地段中心,它就是“雨花之歌”雕塑。它以黑色的花岗岩路面衬底,红色花岗岩基座为托。基座状如雨花宝石,高3.1M不锈钢制成的白色音符仿佛吟奏着天籁之乐。歌唱雨花台风景区的《雨花石之歌》荣获全国旅游景点歌曲第一名,为纪此盛,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与南京市文联青春杂志社、六合烟草公司通力合作,历时月余完成了这座富胡时代气息、寓意深远的艺术雕塑,成为雨花石文化区的标志。
(涌泉广场)路过“雨花之歌”雕塑,走进你眼帘的便是这个涌泉广场了。它建于1998年,是“烈士东墓区”的配景工程,由圆形小广场、通道平台、水池、花廊组成。平台中间为椭圆形水池,池中有三股涌泉奔流不息,寓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革命传统,世代相传”。平台后侧为长条形花廊,是游客休息的理想场所。
(烈士墓区)离开涌泉广场,继续向北,我们怀着对烈士们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区。它于雨花台主峰南方,建于1983年,面积4240M2。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烈士,大多数烈士英名湮没,忠骨无存,少量被亲友,同乡会掩埋的烈士遗骸分布各处,不便群众祭扫,便于管理。1983年建东墓区后,张霁、孙津川、广行、谢士炎、赵良璋、卢志英、陈子涛、骆何民等17位英灵迁此。
800M2的墓地用花岗石砌造,朴素、庄严。以龙爪槐(又名蟠槐、倒槐)为墓道树,平添了对烈士无尽思念和崇敬的情感。
进入墓区后,绝无一般墓地萧瑟凄凉之感。迎面是大理石砌花坛,花坛前放置石刻花圈。17墓冢依次走过,碑石浑朴,碑文精练,墓体简洁,碑刻秀丽。阴阳交汇处,人们对人生升腾起一种真、善、美的向往,对烈士的追忆中,不知不觉增强了对今生的珍惜,对纯美生活的向往。
(二忠祠)顺着二陵大道继续向北,来到丁字路口,分为两个方向,一边向西北是出北大门的路,另一条路通向二忠祠。它是1998年雨花台风景区在东南方向复建的。这是根据杨邦乂43代孙保存的建筑图样构建的。
二忠祠原是褒忠祠,乃为祭祀杨邦乂之祠。杨邦乂殉难,宁高宗赐谥号,命造墓、立碑、建祠。祠即“褒忠祠”。150年后,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押经南京。他在《怀忠襄》一诗中,不但表达自己的匡国之心、殉国之志,也表达了对杨邦乂的钦仰之情。文天祥殉难后,人们在“褒忠祠”附祀文天祥,以示纪念,遂改名“二忠祠”。
二忠祠的主体建筑为九檩举架单檐歇山式仿古寺院建筑,祠宽15M,道深10M,屋面正脊高9.9M。歇山式大屋面飞檐翘角,宝蓝色琉璃瓦为“二忠祠”添辉,风铃叮当,宫灯高悬。祠堂正门25M处砌筑了硬山式折线形照壁,长6.88M,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篆刻在黑色磨光花岗岩上,条幅为张仲林书写。祠左镶嵌“忠孝节义”四字古碑,递交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忠祠的影壁,正面线刻二公全身像,北面为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省级风景名胜区撰写的碑记。

(一泉)出二泉我们看到这里有一小片竹林,并有一泓泉水。这便是兴建二忠祠清理现场时发现的,经专家甄别,此乃一泉也。遂云其污垢,围其纤源,现其古貌。并在旁建竹亭,以供观赏之便。
(李杰墓石刻)就在这片竹林不远,你便可以看到一条神道,这里便存有南京是文物保护单位“李杰墓石刻”。
李杰(1331-1369)明朝寿州霍丘人。随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在任广武卫指挥北征中,死于陈前,归葬于此。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纳李杰女为淑妃,摄六官于事。李杰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国丈,被追封为镇国将军。
李杰墓现存神道碑一,石羊、石虎、石马与马夫、文臣、武将各二。神道碑高2.9M,龟跌长2.5M。碑额浮雕云文螭龙中阴刻篆文“佥郁督李公神道碑”,碑铭为“宣武将军全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镖骑将军佥者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碑文由赵濂奉敕撰写。碑为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夏立。石刻因年代的砥砺,岁月的蚀磨,具有不可弥补的残缺美。
李杰墓石刻曾三经搬迁,1996年经市政府批准,移置雨花台烈士陵园内保护。
(东殉难处)顺着小路向深处走,你便会看到另一块碑,上面标明这里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东殉难处。它位于东岗坡下,解放前夕,反动统治者为掩人耳目,但把刑场从北殉难处搬到这里的东殉难处。1950年就建立了标志性建筑。1996年改建。黑色大理石镶贴背墙,宽12M,高2M,立有纪念标志一座。
(怡苑)从东殉难处绕到大路上,您能看到的下一个景点就是怡苑了。它位于东殉难处的北方,建于八十年代初期。怡苑公两公顷,但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巧思布高招,妙手造奇景,造就了具有古典园林风格的园中园。
迎门而立的是灵动的假山,各色花木,布于其前。两旁是对称的花房,山后是水池。两亩大的池内,鱼翔浅底、鸳鸯戏水、野鸭呱呱。苑内圈养了蓝、白孔雀及八哥、虎皮鹦鹉等。苑内观叶观花植物,如罗汉松、雀梅、榔榆、银杏、象牙红、白皮松等难计其数。花房还有价值连城的五针松、罗汉松等盆景。
出得怡苑,处墙为郁郁森森的植被覆盖着,形似问号的石凳为林木掩住,为您稍事歇息供一隅之地。
(雨花石博物馆)雨花台风景区里,我们转了这么一大圈,还没看到著名的石头雨花石呢!出怡苑再向北,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里有个雨花石博物馆了。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建于1989年,位于高座寺、安隐寺旧址。全馆展出面积500M2,分高序言、珍品、工艺品四厅。序厅悬挂着著名书画家陈大羽题写的“石苑”二字,上方乃尉天池书写条幅“宇宙神奇尽在石中”,展出雨花石地质标本,如植物化石、安琪马代石等数十件;珍品石600余枚。如双鱼戏水、伟人等,令人观之,拍案叫绝,留连忘返,回味无穷;展出工艺品100多件,以及唐朝的大量记载雨花石的方面资料和专题著作珍品等。
红红的雨花石,象征着无数先烈的鲜血凝结而成,象征着先烈们纯洁、赤诚的红心和坚贞的革命意志,因而更受人们珍爱。
其实朋友们最想知道是什么才是雨花石,什么才是好的雨花石,那现在我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雨花石。
雨花石在地质上叫砾石,大致可分为岩石类和矿物类。岩石类可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质岩(燧石)、火成岩等,矿物类可分为玉髓........(好累啊,我不想写了!)
(乾隆御碑及御碑亭)
出雨花石博物馆,你便可见到乾隆御碑亭。乾隆御碑原在雨花台东干道西测水塘边。后因“文革”动乱推倒,断为两截。1995年修好后收藏在雨花石博物馆,现复位于雨花石博物馆东南方建亭保护,并辟雨花喷泉相配。悬有季伏昆书写“御碑亭”匾额。
清乾隆皇帝效法乃祖6下江南。在驻骅南京时,三次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此御碑即为三次题诗的诗碑。碑额为二龙戏珠图案。碑正面镌诗为乾隆第一次游雨花台题诗。碑阴为:“崔巍雨花台,迹传梁武帝。云光讲经致雨花,台城不救嗟何济,文殊问询维摩处,乃有天花散天女。一之为甚其可再,著者空槌涂毒鼓。”碑两侧面为镌乾隆二上雨花台。三上雨花台的题诗,已风化不可认。
为了保护这通碑刻,1997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建四角亭,供人们浏览休憩。
(高座寺、甘露井、甘露亭)早在西晋永嘉年间(307-313),西竺人尸黎密在建康建初寺内诗经说法,因佛学渊博,被称为高座道人。东晋咸康元年(335)年,尸黎密僧卒葬雨花台,建尸黎密寺,以示纪念。因高座道人之称,此寺又称高座寺。
高座寺内有口井,井水清彻见底,水质清纯甘甜,久而久之,被人誉为“甘露井”,高座寺又因井,名之“甘露寺”。历经千余年的兵火风雨,甘露寺至今尚存殿房一间,即今天的雨花石博物馆的序言厅。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为保护甘露井这一历史悠久的文物遗存,1996年诚请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设计,将甘露井复位于陵园管理局办公楼园门外草坪,建甘露井亭,甘露井框不复存在,井口直径约80CM,井内壁砖砌完好,井深不见底,投入石块,数秒方听落水声。石井阅尽沧桑1700余年,系史书目记载的南京最古老的一口井。
甘露井亭高4.5M,面积30M2,亭呈八角,秀亭空透,古朴典雅。
(曦园)它依偎着雨花台风景区江南第二泉,面对雨花石博物馆,面积33.5亩,为江南庭院式花园。
它圆形的石门古朴幽邃。迎门是雨花石铺就的阶台。走进曦园,雨花石小径载您缓缓前行,阳光从两侧的雪松枝叶间泄出来,给你无限温馨。园中山青水秀,林茂竹翠,梅、桂、紫竹,枯藤老树山花,营造出几许思忆之情。
曦园有一座428M2的现代建筑,配以阿娜多姿的慈竹、孝顺竹,典雅庄重,韵致流动。
1933年后,曦园以放养孔雀闻名遐迩,人们更以南京孔雀园称之。人与美丽的孔雀共处,流溢着安宁、静谧、幸福和快乐的气息。
(二泉及二泉茶社)江南第二泉位于雨花台东岗,原名雨花泉,因清泉一泓在永宁寺内,又曾称永宁泉。泉凡二孔,水出地面1M,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宋陆游品为第二泉,们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其书“第二泉”匾额,后毁无存。
由郑光复先生设计的二泉饭店和茶社,为二泉增添了建筑景观。饭店一色铜花窗栏杆,门窗全为单扇或双扇有腰无腰门、窗框、饭店西部和南部饰以亭廊,典型亭廊满布着爬山虎等攀爬植物。

二泉茶社为有腰木制窗框,对开双扇木制无腰门。窗开处,泉池旁,假山叠筑,石阶几几。陵园设计的陆游品茶雕像、镌刻在大理石上的著名书法家萧娴所题“江南第二泉”,流溢着淡淡的茶香。春秋佳赏,游屐纷至,品茗闲语,不亦乐乎。
(雨花阁)1997年新建的雨花阁座落在海拨54M的东岗上。相传南朝梁天监6年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讲经说法,僧侣500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感动佛祖,天女散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台亦称之为雨花台。
北宋末年雨花台始有建筑物,为古雨花台遗址。晚清,在遗址上又建云光寺,毁于兵燹。1996年在雨花台遗址上修建的雨花阁,阁叠三层,檐卷四重。飞角八翼,宝顶巧托。彩色琉璃饰顶,高台回廊围合,阁高34M,雄踞东岗,有出云拨地之势,是目前南京地区最大的三层塔式楼阁。
雨花阁台迎面镶有《雨花阁记》,内厅长30M的云光法师说法长卷,追寻雨花台历史源头。内存一尊诗经石座,四周缀99粒雨花石,营造出云光法师讲经讲得天花飞坠的场景。外周环以南郊名胜图,陈列文物古玩仿古器物。一层楼阁饰长9.9M,高3M多的三折雕屏,上刻仿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每字15CM见宽,流畅俊朗,潇洒飘逸。二层楼台的天然大理石山水画,镌刻着唐朝李白游金陵登梅岗的名句。由著名书法家陈大羽、尉天池领衔的22位书法家书写的44条楹联条幅半点着楼台回廊。二楼和三楼的内壁上还有13幅反映雨花台3000年历史的壁画。名人字画,翰墨飘香,使雨花阁更显得清新宜人,端庄典雅。
晚上的雨花阁流光溢彩,它不仅是金陵亮化标志之一,也是南京城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现阁为1997年4月复建。
(木末亭)木末亭始建于明代。“木末”,最早见于屈原《九歌●湘君》以此亭,谓亭秀出林也.昔亭西寺刹错落,东临方正学祠,下府景公、海公二祠,遥与杨帮乂剖心碑相呼,连荫交柯,殊为幽寂。忠臣烈士之浩然正气,引领文人雅士登亭吟哦,生发仰止之思。此景乃取“木末风高”,跻身清“清金陵48景”。惜亭毁于兵燹。
庚辰初夏,考古穷究,踵事增华,诚请东南大学潘古西教授设计,木末亭复建于丁香路顶。梯接连台,敞亭阔阶,湖石累叠,树林荫翳。94高龄的武中奇老先生扶病书写的“木末风高”、赵绪成书写的“金陵胜景”贴金匾额高悬亭中。刘浚川老先生、季伏昆书写的“木末亭”以及言公达、张杰、王福成等挥就的楹联妆扮着古朴的亭台廊柱。台上的隔断木壁西边刻凌文铨手书六首吟咏木末亭的古诗,东厢缕刻六幅古梅,书卷之气扑面而来,两侧镶有古石刻,一则以古木末亭依傍长江故道,诗朋酒友乘舟作别,一则以梅岗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有凤来仪,鸾凤和鸣。底台十二块石刻线刻清朝“金陵胜景”及“木末亭记”。亭曲径通往梅廊,呼梅作朋,以石为友。在时空的嬗变中,飘逸着生生不息的人格尊严的气韵。
(明方孝孺墓)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在江南第二泉后山。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精通史学,学识渊博。明初的文学博士和建文帝的侍讲,人称方正学先生。中华门外晨光机器厂门前有一条“正学路”就是纪念他的。修撰《太祖实录》及《类要》等史籍。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继位称建文帝。建文四年,朱棣凭“靖难之役”篡位。欲借方的威望平天下非议,令其拟即位诏书。方孝孺拒不从,朱棣便以灭9族相威胁,而方却以“10族何妨”作答,至死不拟诏书。朱棣气急败坏,将共施以车裂之刑,并诛杀十族(9族并朋友、门生),共873人。方孝孺死时年仅46岁。其遗骸被人偷偷拾起,葬于雨花台。直到明万历年间,遵明神宗之意,《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至解放时,有清同治五年两江总督李鸿章、中华人民共和国13年江苏省长韩国钩立的墓碑各一块。
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特请东南大学丁宏伟教授设计修复方孝孺墓。现墓区由牌坊、神道、墓前平台,墓碑、墓丘及墓后照壁组成中轴线对称布局,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现墓为2002年在方孝孺遇难600周年之际,重新修整而成的。
石碑坊高5.05M,神道连接牌坊和墓碑,墓高4.2M,上书“明方正学先生之墓”墓丘建在原土冢上,下部为直径4.6M的圆住体,上部为2.1的半球体,总高达4.5M,墓区全部由青石筑就。环境幽静,树高林密,古柏参天,自成一景。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f6c7b010005z3.html7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