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无锡游记:灵谷洞 |
[游记]无锡游记:灵谷洞 |
2008-06-10 17u.com |
地址:宜兴市城西南二十四公里 美丽壮观的灵谷洞,座落在宜兴市城西南二十四公里的阳羡山庄。 灵谷洞 在宜兴城西南约30公里的石牛山南麓,距张公洞仅6公里。 灵谷洞是一个巨型的石灰岩溶洞。全洞面积8300多平方米,总长1200多米,内部呈180度不规则半圆形,最高处9米,最低处负6米。以“洞中有山,绚丽多姿”见长。有“灵谷天府”之美称。 灵谷洞的入口处掩映在翠竹深处,入洞通道险峻,曲折、幽邃,越深越大。整个石洞有6个大石厅。第三石厅在最大、最低的洞底。下有7条伏道相连,上有5条天河汇集,犹如“百川汇海”。厅内巨岩倒挂,壁下一泓清池,称作“天府灵泉”。第四石厅为全洞精华。深谷底部,有一个17米高、5米多宽、2米多厚的大石幔,色雪白,似飞瀑,自穹顶飞泻而下,瑰丽奇伟,蔚为壮观。大石瀑顶部深处有一大石鼓,以石叩之,声音洪亮,百米以外也能听到。 此洞发现较早,洞内岩壁上至今还保存有宋、明、清各代游人的题诗墨迹。曾经湮没了100多年的灵谷洞,在本世纪80年代初又被重新发现。如今,灵谷洞与善卷洞、张公洞并称为“宜兴三奇”。 灵谷洞,坐落在宜兴县西南的石牛山南麓,阳羡茶场境内,距县城30公里。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宜兴探茶时,发现了灵谷洞,曾雇人开凿,因工程艰巨而作罢。前人有诗写道“虎势打步倒退行,底石根深存陷阱;龟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这就是说从唐代起就有人陆续探过灵谷洞,今洞内石壁上,留有古代题刻多处。中有落款为“大观丁亥年三月灵现”的诗写道:“仙人四海通天下,世见高山此地来,灵谷本是真仙洞,万古传来今一逢。”还有落款为“越州人诸李乡人咸淳三年三月末日”的写道:“从来无晓亦无□(昏),罕遇神仙一洞门;六六从来三十六,曹溪一派道混沦。”其它还有明永乐、万历,清道光、咸丰年间的题刻。据说清代官府怕太平军驻扎到灵谷洞中,故把洞门封闭至今,与世隔绝了一百多年。1979年开始组织人员考查,经过两年的开发整理,于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 灵谷洞面积2413平方米,总长347米,内部呈180度不规则的半圆形。进口处掩隐在苍翠的竹林深处,共分六个石室,有景观30多处。进洞就是“天桥”,石崖陡峻,扑朔迷离。穹顶有一菱形乳石,光彩夺目,称为“天府菱玉”。第一石室小洞频生,洞中有洞,尽处有个只有40厘米的石缝,俗称“蟹洞”。第二石厅妖小玲珑,穹顶有古人题刻。厅中乳层次分明,如流水、波涛,如雪山、飞云,还有“万古灵芝”、“孔雀石泉”等景观。第三石厅最大,底层的洞壑有七条伏道相通,上有五条天河汇集,如百川汇海,厅上巨岩倒悬,如断壁欲倾,山峰将堕。石壁下有一泓池水,称作“天府灵泉”。第四石厅,深谷有一道岩溶飞瀑,自穹顶飞泻而下,如长虹垂地,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第五石厅,象水晶宫殿,积石如云,石上长满了形形色色的石笋,想象所至,有观世音、弥勒佛,关帝君、老寿星,犹如一座千佛山。山下淌满了由岩流聚积而成的乳石,泛出银砂点点,恍如夜空繁星。第六厅是绚丽多姿的洞府,穹顶高似天庭,乳石高悬,形态各异有若人物形象,有若飞禽走兽,有若花草竹木,有若藤蔓绕挂。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35839.html4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