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瘦西湖游记 |
[游记]瘦西湖游记 |
2007-07-29 sohu.com |
李白曾诗云:“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风光就尽在瘦西湖了。然我们一起踏上扬州的时刻,却是初秋,不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晚唐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同样证明初秋的扬州依旧魅力无限! 俗话说“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 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瘦西湖秀丽多姿,象一条玉带逶迤曲折,似一缕长虹从天而至,如一幅水墨山水悠远贯穿。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 尽管是初秋,依然是“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杨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看不尽湖上风光,游不完万千风情。楼台亭阁的建筑,花木石的巧妙组合,具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的独有风格。 清朝时,康熙、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可见它的风姿.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 长堤在湖西岸,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沿着长堤信步来到徐园。据说徐园是清代扬州一位姓徐的大商人的私宅。园门如满月,一对沉思的石狮立于门前,门额“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门内是一池清水,据说夏天这里种植着满池的荷花,这又令我想起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四周点缀各种形态的山石,景色宜人。园内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正厅叫“听鹂馆”,构造精致,陈设古雅。正面有红木护墙板壁,屏风式样,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画5块,外复玻璃,工艺精美。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 五亭桥建造瘦西湖在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很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实桥墩,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把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来。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凫庄在五亭桥东,是一深入湖中小岛,岛上有一临水建筑,远远看去,如浮在水上的鸭子。白塔距五亭桥不远,为砖石结构,共分三层,上置青铜鎏金塔顶,中层为完室,均作圆形;下层为台基,作正方形。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当我们乘坐画舫,透过花窗,可观赏“一路楼台”和“十里亭园”景色。夕阳西下的瘦西湖,晚风漫拂,花木飘香,笑语声声,桨儿轻轻地荡,船儿缓缓地飘,歌儿悠悠地唱,人儿微微地笑.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徜徉湖边的树荫下,扑面而来的是桂花浓郁的甜丝丝的香味儿,令人心旷神怡! 离开扬州带不走的风景已然在心中驻足,不知何日,还能故地重游…… |
转自:http://tonghf302.blog.sohu.com/43654075.html2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