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雨高旻寺-行走网自助旅游功略,自助游游记,自助旅游地图,自. |
[游记]风雨高旻寺-行走网自助旅游功略,自助游游记,自助旅游地图,自. |
2007-07-16 xingzou.cc |
曹阳春 游高旻寺那天,烟雨空蒙,行人清少,江淮古刹正以其凝重的沧桑恭候着我无尽的遐思。迎山门拾级而上,抬脚落脚间便是千年,随着脚步的延伸,运河古韵渐渐隐去了,绿杨城郭流碧淙淙、亭台相隔的钟灵秀气也在梵宇庄严中缓缓地退去了。 寻访这座寺庙的冲动已经很久,不仅因为它是江浙四大禅寺之一、扬州八大名刹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以佛教寺院独有的方式见证了淮左名都那条抛物线式的清史轨迹。它曾经是扬州人的骄傲,是大江南北所有炎黄子孙足以自诩的九龙胜地,而几百年后,追忆、思索和感悟,似乎成了它最大的价值。 高旻寺位于扬州城南三汊河畔宝塔湾,始建于隋朝,时因寺中旻多和尚治愈了高丽国太子之病,为示纪念,便取高丽国之高字和旻多之旻字组为寺名,故称高旻。现代人对高旻寺的回忆,第一印象十有八九是清康乾时期的那段繁盛与恢弘,因为是寺由隋而降,屡经兴废,至康乾时期,气塞天宇,达于峰极。然而,何以繁盛,何以恢弘?疑云缭绕着,我尝试拨开,却始终难解其中味儿——亦苦亦甜。 了解扬州的人,除了知道瘦西湖以外,恐怕也一定听过1645年清军的十日屠城。经过那场可怕的毁坏后,扬州作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基地愈加巩固了,加之,租税沉重,黄淮泛滥,天灾人祸一齐涌向扬州人民。于是,继郑成功从扬州进围南京大震于东南之后,一场更大规模的动乱又绷紧了弦。康熙急了,真的急了,慌慌忙忙带着一群侍从跑到江南。可是来了以后住哪儿呢?地方官和盐商们于是匆匆地在三汊河修了个塔湾行宫。草率而简陋的接驾,使得康熙大不称意,这位一向以尚俭而自居的君王竟支持曹寅等人于康熙四十二年又花银五万两在塔湾的基础上营建了高旻寺行宫。行宫所设布置一如皇宫,以致驻跸三宿便耗费千金,可谓“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 乾隆是一个表现欲极强的皇帝,一生歌颂自己“勤政爱民”和“文治武功”的诗文数量超过《全唐诗》不说,每次南巡还总爱到处蠲免钱粮、御赐物品。为何?显示皇恩浩荡呗!他爷爷没给高旻寺赏赐多少东西,他则不然,从佛经、佛龛、佛像到宝塔乃至福字,能赏的都赏了——真有泱泱大国天子的风范啊! 康乾使高旻寺名声大作,难不成他们真的笃信佛法,为佛而造福?显然不是。在皇权凌驾于教权之上的中国封建时代里,佛教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的,兴衰盛败只在帝王一念之间。高旻之昌,绝非九五之尊独钟其所,帝王眼中,仅一驿站而已。康乾所以在大运河岸、扬子江畔兴这样的一座佛教寺院,是为了稳固大清的江山,是为了在儒、道、佛三家汇合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用佛教来弥补儒道之不足,以安抚东南百姓、钳制一方思想。正好,扬州盐商有敌国之富,愿出钱为朝廷效力,于是,一拍即合,极盛辉煌就这样落到了高旻寺的头上。可惜,高旻寺月夜如昼灯如龙的景象自康乾之后便难再续了。因南巡而形成的畸形的城市繁荣随着南巡的终止而消失,盐道式微,太平军占领,扬州的自豪只有在历史中寻找了,高旻寺“五色云霞空外悬,可怜锦绣欲瞒天”的颠峰于是也就随着整座城市的衰败而一同坍塌了下来。 雨中探古,虽有些清冷,但不至凄凉。船工的号子和着天中塔的铃语时而爽脆时而悠长,穿透了广陵涛,也融入了柏子香。青砖黄墙延绵数千丈,大雄宝殿横阔几十步,三面环水的高旻禅寺今天又重写巍峨。可是,隔江有金山寺扼守京口,北郊有大明寺叱咤蜀冈,夹在中间的高旻能够昂首独鳌吗?在偏处南郊为世人所遗忘的角落里,真的还能够千秋万代地传承九龙真脉吗?高旻寺,未来在何方?带着对这座古刹虔诚的祈祷,在回归路上,我渐行渐远了,那时,依旧风雨萧萧…… |
转自:http://www.xingzou.cc/Article_7241.html4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