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鼋头渚游记 |
[游记]鼋头渚游记 |
2008-06-13 ygblog.com |
虽然我将之定义为游记,但是我并不打算把它当作一篇游记来写。这不是我的本意,也不是我的风格。这样说的时候,有些人就要问了,既然不是游记,那为什么又将之定义为“鼋头渚游记”呢?具体原因我想我也说不清楚,而且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你真的要探究为什么,那你就跟着我来吧! 一、出发 万事开头难,那么我们就从出发开始,尽管开始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结束。。 原来我们是把时间定在九点二十分的,但是直到九点两刻,他们才陆陆续续,慢慢腾腾的晃悠过来。虽说将他们说成是蜗牛有点夸张,但是那种速度与毛驴那种不紧不慢的风格确实有的一拼,我知道这种比喻有点损害他人利益,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取笑别人不是我的强项,而且我也没有这种癖好,只是等的时间太长了,难免有点牢骚,希望各位同仁能够见谅,小生这里先行道歉。 既然道过歉了,那我还得再多说两句,现在的大学生那种懒散劲真的堪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居然毫无朝气,死气沉沉。我觉得有人将现在的大学生比做七、八点种的太阳真的有点片面了,只是忽略了再有活力的太阳一旦遇到了黑云也只能充其量火球一个,完全没了她应有的能量。也许我说的话太过一篇概全,大话连篇,但是我感觉到自己所遇见的大多数还是没有理由反驳的,因为我说得实事求是、中中肯肯。我知道这时候又有人提意见了: “那你自己呢?” “一点没错,我也没什么特殊的,也是一堕落的主”。 说说就跑题,这是我对自己非常有意见的一点,也是我思想比较混乱的一个重要表现,虽然写了很久都不知道自己写了点什么东东。但是思想的问题不是我所能阻止的了地,也许这就是荣格所说的“潜意识”问题,因为有时候一些突然萌生的潜意识是很难由我们自己来控制的,如果一个人能够作到这点,我想他不止是圣人,简直就是神人。这样想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原来“不得已而为之”有着如此深厚的背景,于是总是如此轻易的原谅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不得已”。这也是为什么自己开始对于心理学产生兴趣的原因,虽然不见得专业,但我想我会坚持下去。 其实,他们司机的效率还是蛮高的,在我的思想还停留在是不是该多抱怨他们几句的时候,车子便以不易觉察的速度跑到了面前,害我想买点东西带路上吃的想法彻底报废。最终思考的结果是因为我根本就不认识这辆车,所以对此就没有留意。其实它的到来还是有声有息的,至少我看到很多人开始向车子跑去,而且可以确定这一点的是——那些人很不凑巧的我认识。在我还没考虑过来是再等一会还是现在上车的时候,脚步已经不听使唤的向车子奔了过去,那一刻,我无比怀疑大脑是人的神经中枢的问题。 坐到车上才发现原来是为了座位问题,怪不得有着毛驴速度的人发起疯来都可以赶得上斑马。事无具细,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利益,那叫一个敏感,那叫一个自私。我心中就在想,幸亏座位正好(后来证明我的推断错的一塌糊涂,至少还有五、六个人没有座位),要不那个因为你挡了一下而没有抢到位子的主还不跟你玩命。夸张是有点,但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没有爆发,只是因为缺少一条挑起战争的导火索,一旦点燃,别说跟你玩命,鬼挡了道也照砍不误。我就不明白,就那两分钟的路程,抢个座位,有意思吗?但是最终的最终我还是安安稳稳的坐着一个位置上没有起来,虽然看着几个没有位子而站着的同胞时有那么片刻的过意不去,也仅仅只是抱怨一下司机的安排不当,却没有实际的行动,仅此而已。这时候我想原来自己也是一自私的主,要不也是一自尊心饱溢的家伙,仅仅因为害怕别人骂自己做作而没有勇气提起那高贵的臀。 车子平稳的行驶,说它平稳,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而不是它的速度很慢。我想更多是因为它的底座较重,重的东西在平坦的大道上总是如此轻易的保持平衡。俗话说:“人越是无聊,废话就越多。”其实这句话是我说的,而我本就一俗人,所以说是俗话说也就无可厚非。而且这个理论在有女生的情况下更加实证(因为我是男生,所以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讲,反过来是否成立,那也只有身为女生的女生更了解吧)。不但废话多,而且特别的有影响力,虽不能说千里传声,但是整个周围里都弥漫着他的声音是无可质疑的,我想这应该可以用吸引与被吸引的理论来解释——故意作些自以为聪明的举动来引起某人的注意,这些小伎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应该可以理解,因为我不止一次的从书上看到过如此不算是案例的案例。当然,有些时候,我们是看不过去的,可以称之为嫉妒,当然,如果说是羡慕可能更可以让自己接受。毕竟,自尊心高于一切,至少有时候如此。 二,到达 不知是因为鼋头渚本就距离我们很近,还是因为车子开得飞快,我只看了一页的书便感觉到身子有了严重的前倾,那一瞬间让我对牛顿的惯性定律深信不疑。我知道鼋头渚到了,更确切的说是到鼋头渚地头了,因为事实证明后面的路比到这里的似乎更长。 我想这里应该是鼋头渚大门的大门,虽然没有什么多宏伟的建筑,但那一个个检票员发光的眼睛可以证明我的猜测百分之一百二正确。刚下车的时候还感觉不到那种气氛,偌大的一个场面略显得冷清。但走到正门的时候才发现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过了通道之后,便是去游船码头的公交,没有多少的时间停留,进去之后就开始排队,接着就开始坐公交车去游船码头。写到这里,我就觉得无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排队的问题,多而不乱,这让我一度非常感动。虽然去过其他的地方,排队的也不少,但这里是我感觉秩序最好的,根本不需要担心插队的问题。 现在的天气大概可以算是夏天了,后来我知道其实春姑娘刚到,所以我前面的那句话收回,以为那样水似乎有点别人还没有到来便赶人家走的意思。各种鲜花竞相开放,我想,用“繁花似锦”形容之也不为过。特别是樱花,似乎更加的不甘落后,那种架势就象这个地盘舍我其谁,让我看了有几分的不快。虽说樱花确实很漂亮,但从一种本质上说还是日本的国花,那种总企图凌驾与别人之上的嚣张气焰就如同当年进或现在的日本对中国的虎视眈眈。总之,我极其不爽是铁定的事实了。当然,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我对日本的人民没有任何的意见,对于樱花其实从心里还是喜欢的,那种雪似的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只是不喜欢那样的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无论是花还是人。相对来说,路边的小花要谦虚的多,他们只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展示自己的色彩,为我们的旅程带来几许惬意。偷闲之暇,我甚至想起一句可爱的歌词“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不过,从心理来讲,野花确实称得上美丽,那种天然的紫是一种真实。其他的,诸如,桃花,夹竹桃等等就更不必说了,在这样的季节,表现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心思,真可谓用心良苦啊——群芳斗争妍,花心独自知。------ 原来坐在车里望太湖也是如此的完美,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居然还带着书是多么的愚蠢。就在我低头看书的时候,多少的美景就此滑落:“长桥卧波,万里纵横”我想也不足以形容她的浩淼;“碧水万顷,怒涛寂寞”也难以刻画她恢弘气势的万一;“渔船飘摇,游轮驰骋”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喧闹场面,太湖也许浓缩了一种异样的美丽。只是在我望向湖边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的一阵难过,她洁净的皮肤已经被我们弄污了太多。也许,我真的是一个思考太多的人,于是总是有太多的时候为此伤怀,这不是我的本意,但我欲无法控制。一个太过感性的人,这是我唯一的理由。 没有多少的时候来思考是非的问题,因为当我还沉迷与她的绚丽时,睁开眼的瞬间,她便以如此清晰的另一种姿态展现在我的面前------ 三、游轮行太湖 很久就盼望着可以坐着轮船驶向大海,没想到愿望这么快就得以实现,虽然太湖与大海相比还有着悬殊,但我已经很满足了。那一刻我想到了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一相情愿的猜测海子此刻的心情。 原来,身在湖间领略她的美可以变得更加深刻:她的气息,她的芳香;她的恢弘,她的壮丽,无一不让人觉得惬意与安慰。这应该不是什么豪华的游轮,但发动机的响声还是有几分震撼力的,虽说在这样的气氛中有点大煞风景,但是也增添了另一种享受。 终于,身在太湖的怀抱了,心中难免有几丝激动。这是我第二次置身在如此壮阔的天地间,第一次是随着表哥的货轮出海,那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想起来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印象,因此,这一次就显得特别深刻。 太湖,名列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那种气势当然不容小觑。虽然没有大海的波涛汹涌,但平添了一种恬静的美,有人说江南的女子都是水做的,我固执的认为这水就是太湖的水,因为只有如此多情的水才能孕育如此甜美的姑娘。湖面似乎一年四季都白雾不断,虽然我知道那只不过是因为湖面的水汽太重,我却倔强的想象那是江南的灵气,因为有了神的庇佑,更加的神秘多姿。湖面上不断的有汽艇飞驰而过,激起的的浪花似飞银一样飘洒过来,让你猝不及防,也许跟本就没有躲开的愿望,因为那份凉爽使人很轻易的浮现一副画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样惬意的抚慰,如情人的粘腻,试问谁又愿意躲避的;另一边也有着象我们一样的游船,顶楼上站满了乘客,他们有着半数的人都拿着相机在忙碌的拍着自己喜欢的镜头,欲留下刹那的美丽,凝聚成一种永恒,那份美好的记忆是每个人都希望保留的。这时候的太湖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包容着我们的顽皮与放纵。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和谐,其乐融融。 终于,我再也无法在船舱里呆下去了,把东西交给身边的一位同学,便走出了船舱。临走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带上音乐播放器。我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特别是伤感的音乐,那份悲伤的旋律总是如此轻易就让我感动。于是,有些时候,我总是把音乐开到震天大,也许是为了掩藏什么,也许是为了躲避什么,具体我也说不清楚,因为对自己的情感我总轻易成为白痴,于是总在不经意间伤害我最不愿意伤害甚至喜欢的人。也许是上天对于我的惩罚,于是更多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人,不是情愿,更多的也许只是无奈。我可以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但我欲无法作到阿谀奉承,而现在的人又是如此的现实。这真是一种讽刺,尽管我知道这样说的时候会挨很多人的骂,但是我只是想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这个词有时候对于我来说是如此的陌生,对此我觉得用迟钝都难以表达。 如此近距离的与太湖直接接触,那种面对面的相望,让我觉得天地间似乎除了这里,不再有其他的任何东西。这时候突然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渺小,苏轼笔下的“渺沧海之一粟”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吧,于是我想大概此时的东坡居士也是孤单的吧,要不为什么那么轻易就会寂寞呢?原来,有时候,寂寞也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寄着那份孤独,心儿便开始落寞起来,我始终没有勇气拿下耳麦听一听湖水的声音,那种低沉的拍打像一种呜咽------ 随着南天门在迷雾中浮现,我知道太湖仙岛到了------ 四、太湖仙岛 在我们走下游轮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的南天门,那一刹那真的让人有了身在天堂的感觉。作为炎黄的子孙,龙似乎一直是我们所崇拜的图腾,于是,这仿“天宫”的建筑又怎么会没有龙的参与呢?地面上,墙壁上,双龙吐珠、游龙在天,栩栩如生。再加上浓重的道家氛围,让人不得不怀疑到了仙境。舍级而上,越是靠近越轻易发现它的宏伟壮观,我想她应该是这三个岛屿的中枢,在军事上,应该可以称之为“兵家毕争之地”。 顺着小道向左,是一片片的丛林,忽然,从头上传来“哗——哗——”的流水声,越是向上,声音也就越是清晰。那是一片不大的场地,一座石头砌成的小型建筑,之所以称之为建筑,是因为她的人为气息太过于浓重,失却了那份应有的自然。其正面书着“花果山”三个大字,然后是人工筑成的拱形窑洞,水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我相信说道“花果山”,没有人会感觉到陌生,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这是美猴王的洞天福地。虽然有点牵强,但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有这样的创意本就无所厚非,也许只是表达着人们对正义的美好愿望。“花果山”的侧面来了一条阴暗的隧道,通过隧道,就到了她的背面,这里的景致似乎要比正面来得精彩的多。石岩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动植物活灵活现,虽然也无法摆脱现代人的强加于上,但总算能够给人以思维随想的空间,使人不由产生一种错觉“花果山,水帘洞,洞天福地”果然名不虚传。 羊肠小道成螺旋型分布,将小岛连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转了一圈,终于又回到我们的起点——南天门,这里也应该是整个小岛的中心吧。从这里经过仙会桥便是另一座岛屿,所以,刚刚将这里看作是一座岛屿,似乎有失偏颇。我想将它分成三部分似乎更加的恰当些,每一部分似乎都有着他们各自的特色。 现在我们将对仙岛的腹部进发,曾经有人用猪肚来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内容丰富。我想只要撑得起门面,用之来形容景点也无不可,毕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绝对性的,也许要除了运动。就是在这时候和他们走散的,也许我更多的时候喜欢独处,虽然我的心中无比的渴望着友谊,这是一种矛盾,忽然就想起刘德华的一首歌”不喜欢孤独,却又害怕两个人相处,这分明是是一种痛苦。”其实这样的时候我并不是想逃避什么,只是更喜欢一个人思考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思想是没有办法与别人分享的。而我又不想因为自己的关系让大家玩得都不愉快,所以我想还是自己走比较好,毕竟每个人欣赏的价值不同。 他们从下面走,而我直接顺着阶梯向上,那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攀登最高的地方,尽管这不算什么正式的山峰,但我依然渴望着一种成就感,于是我一气跑到了山顶,累是有点,不过心里却是感觉上的无比轻松。远远的,就看见一座香火鼎盛的道观,之所以可以认定是道观而非佛院,是因为从来到路上就已经被那份浓重的道家氛围所感染,先入为主地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走进大门,“三清道观“四个大字赫赫的展现在眼前,三座殿位呈主偏位分布,正中是文佑殿,左首为财神殿,右手是慈航殿:文佑殿供奉的是文之集大成者文佑帝,他的事迹了解的不多,所以也没有很用心的去看,其实名字也是凭着印象写的,也不知错了没有。文佑殿的左右分别写着干支计时法的星宿守护神,供奉着每一个时期的大将,很多都是我们非常敬佩的人物。左首财神殿供奉着文武双财神,文财神具体是谁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但是武财神相信一说名字,没有几个不熟悉的,那就是人人敬仰的关公关老爷。不过有一点我还是耗尽了脑汁也搞不懂的,为什么重情义的关老爷会与这似乎相对肮脏的金钱事业扯上关系,电视看多了,黑道上的每次大的行动也都要拜一拜关公,说实话我思考了很久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愿有这方面有经验的同仁可以提供点帮助,感激不尽。说到右首的慈航殿,让你不得不恭敬起来,相信大家都知道慈航殿里供奉的是哪一位神仙,她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那份让每一个都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她慈祥的笑容真的更像一个伟大的母亲,我想应该是这个世界的母亲吧。来添香火的人还是蛮多的,虽然那一个个的所谓道士让我感觉及其不爽,怎么都象有着太多的金钱交易。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亵渎,我不是一个忠诚的信徒,不过我还是有着三分信任的。三座大殿比起来似乎财神殿更加鼎盛的多,毕竟这样的社会还是更多的人都在向”钱”看的。金钱至上似乎还是在人们的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这并没有什么错,正所谓“和气生财,取之有道”。 没有多久,他们几个也都上来了,大家又简单的转了一下,似乎感觉没有多大的意思,于是便继续向小岛的内部走去------ 其实,在我们刚踏上小岛的时候就已经看见有一个很高的建筑突出丛林而显现了出来,那种样子就像是天王手中的玲珑宝塔。我们走了没有多久,就来到了“塔”的面前,高度似乎真的不是盖的,也许是依仗了山的有利地形才使她可以突出丛林如此之多。通过前面的观察,其实我们可以料想得到,这也应该是一座神殿。果不其然,只不过是最大的神殿,这里面的大不是说他的规模,而是地位。神话传说中都很了解,这就是玉皇大帝与王母居住的地方——凌霄殿。里面刻画着各式各样的神仙及他们的各种姿态,像什么八仙过海啦,仙桃祝寿啦,菩提降世啦等等---等等--,似乎这里就已经浓缩了整个仙界传说。当然,这里面的气氛还是相当严肃的,平时的嬉笑怒骂似乎都不由自主地收敛了起来,尽管明知道这只是一种迷信思想,但那种虔诚的信仰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继续向里面走,一尊高大的石像便在眼前凸现了出来,说实话,那一瞬间还真的给人一种震慑,我一开始以为是如来佛祖,真是笨得厉害,这里是凌霄宝殿,又怎么会是如来呢?用脚趾头想也应该知道是统治三界的神——玉帝。那份威严与大气还真不是盖的,栩栩如生。这时候,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玉帝的臂膀里居然窝满了硬币,我想这应该是那些许愿的人留下来的。看来,在如此繁华的今天,还是有许多的人希望通过神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某种心愿,尽管不知道这种心愿是损害他人还是仅仅有利于自己,这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个还好笑的问题:“神仙会不会受贿?”呵呵,很可笑的想法,当然没有答案,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神仙,要不还会有那么多的非法分子逍遥法外。这时候,我也拿出了一个硬币用力的像玉帝抛了过去,当然并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许愿,也许更多的是一种贪玩。真的很荣幸,硬币居然正巧他的右手腕处,令我兴奋了好一阵子。墙壁的四周依然是数不清的神仙漫游图,白雾缭绕,朦朦胧胧似乎真的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置身仙境。 走出凌霄殿,下了台阶就是天街,虽然称之为街,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人山人海的场面,相对来说似乎比三清道观那边要来得冷清。不多的游人和几个卖着各种神符的神工神婆们,当然这样形容似乎对他们并不公平,他们并不是那种看上去老态龙钟的消弭模样。但过了没有多久,就有很多游人从下面的台阶走上了天街,所以我想下面一定有什么美好的景观,于是迫不及待的冲下了天街。 随着台阶的不断向下延伸,似乎又传来了哗啦啦的水声,与“水帘洞”的不同,这里的水声似乎平静中更多了点气势,有点类似瀑布拍岩发出的声响。终于,远远的就看见一条“白蛇”从山顶直泻了下来,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但在这样的一个小岛上可以开发出这样的一条瀑布也实属不易了。无论怎样,水看上去还算是澄清,有不少的人都在此拍照留念,这里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不错的精致:两边绿树环绕,山岩俏立,流动中隐含一种静态的美。这时候的我似乎不是急于寻找她的源头,而是顺着她的流向来到了她的下游,这里的景致似乎相较于那里更加丰富的多。正中是一个不大的水潭,这应该是瀑布水的最终归宿吧,水流到这里似乎减缓了许多,也许是害怕惊扰这里欢快的小鱼吧。看着那一条条金鱼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真是一种享受,这时候我似乎无比怀疑一句话:“子非鱼而知鱼之乐也?”其实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感受还是一种动作,他们每一个动作的伸展似乎都在向我们展示此刻他们的满足。水潭旁边的岩石上书着“声潮”两个大字,也许是自己的音乐天分不足,所以也领略不到其中的美妙,但我还是很喜欢音乐的,尤其是看自大自然的声音,像《迷雾森林》,那份空灵的乐章真的可以使人所有的烦躁归于平静。“此曲只应天山有,人间能得几度闻。”对,我一直觉得那是来自天宫的仙乐。 沿着水潭继续向右,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那架水车了,它的大部分叶桨似乎都用青铜铸成,我没有走近看,因为它给我更多的感觉是现在的技术组装而成的,缺失了一种神秘感。听见有人说似乎是清朝宣德年间遗留下来的,不过我怎么看觉得它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当然我不是什么文物大家,也不敢大放厥词,否则很容易引起众怒的,毕竟有些人的心中还是把他们当作神一样供奉着的。我不想人云亦云,但我也不想与大众为敌,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做停留,继续前进。 走了没有多远就被那里的景致吸引,它似乎有把我从现实带回了仙境,各式各样的佛像应有尽有,有嬉笑的,有发怒的,有弹琵琶的,有危襟正坐的,各路神仙似乎都到这里来聚会了,不过我认识的不多,像弥勒佛啦,观世音啦,唐三藏啦等等比较明显的几个我可以勉强看的出来。说到唐三藏,于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西游记》的故事,于是迫不及待的寻找心目中敬仰的英雄——美猴王,以为既然她的“根据地”都找到了,应该它会在这里“停留”吧,不过令人失望的是,我寻来找去都没有找到。“也许,孙猴子还在五指山下受戒吧。”我安慰着自己,但心中难免有几分失落。再向里走,就是童子沐浴吧,姑且这么称呼吧,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这可以叫做什么,不过我又似乎确实听过这样的一个典故,“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成不余欺啊。童子的右首就是那尊躺着的大佛,据别人说这就是有名的“沉睡佛”,那份安详和蔼的样子总是轻易的让心里平静。不过,我还是发现我对此简直就是一白痴,对一些文物古迹或者有名的一些典故简直一窍不通,真是可怜的厉害。 再向前走就是一个类似天街一样的广场,这里也是那所谓的“神公神婆”聚集的地方,什么护身符,生辰属相啦,各色各样的。我敢说有你想不出来却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尽管我知道这里的东西要贵得厉害,但是还是被一卖纸扇的顾主深深吸引,有那样的一把纸扇确实不错,上面书着《兰亭集序》,很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不过价格似乎确实贵了一点,所以我犹豫了许久还是放弃了,毕竟有些钱该省还是应该省的。沿着卖纸扇的摊位向后便又到了另一个小岛------ 这座小岛上似乎要荒凉的多,除了一些繁叶茂密的珍贵树木,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观赏的了。其实,这样说还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深入湖水中的几块岩石还是相当有特色的,不少的人也把相机的焦点投向了这里,他们呈梭形排列,通过重重叠叠来突出水面,也许是因为长期受到湖水的洗涤,整个石面显得异常光滑,坐在上面休息,吹着夹杂水气的微风,嗅着散发出的似海水般香气,也可以称得上一种享受。坐在这里望远,可以看到离此不远的地方居然还有一座孤岛,只是没有桥可以通向那里,这时候似乎我的思维病又犯了,于是开始肆意的猜测那个岛上又是怎样的一种优美景色,越是猜想心中越是好奇,真恨不得长对翅膀飞过去。
|
转自:http://siyuan00827.ygblog.com/198186.html5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