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反映民风习俗,展示乡土人情,叙述百姓故事,传承民间文化。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本期的《风情》。溱潼会船,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一年一度,久盛不衰,洋溢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和乡土气息,成为了水乡民俗风情的特色文化。今年清明时节,溱潼镇附近的河道里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清明节第二天,万亩溱湖便成了欢乐的海洋。 [解说] 自古就有“天下会船数溱潼”之说。相传南宋时岳飞旗下义军曾在溱湖与金兵鏖战,此后,当地百姓于清明时节撑船祭奠阵亡将士,久而久之就演绎成了当地习俗。每年清明节第二天,上千船只和上万船民都会聚集在溱湖之上,借祭祖扫墓之机,会船自乐。如今,溱潼会船节已从单一的水乡群众会船活动,演变成一个融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美食、经贸多种内涵的盛典。 [解说] 清明节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溱潼镇附近的河道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四乡八镇的老百姓在朦胧月色中开始了他们的祭扫活动,据说这是会船比赛前当地百姓的祭孤风俗,于是我们早早地赶了过去。 [记者] 观众朋友,现在是凌晨4点多钟,庄上的各家各户都已经集中到龙王庙的前面准备去祭孤坟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同期声] 会船去祭祀途中的场面 [记者] 大妈,您今天早上几点钟起来的? [答] 今天四点半 [记者] 今天四点半就起来了?船上的人都是四点半就集中? [答] 集中是四点半,有的人两点就起来了,(这些孤坟)有的在野田里,很远的地方,在北面有3里路。 [记者] 你是不是每年都参加这个活动? [答] 每年都参加这个活动 [记者] 参加了多少年 [答] 有20几年了 [记者] 20多年了,刚才能听说你们家在泰州、兴化的亲戚要来,但是你没有空在家里接待,为什么? [答] 没有,我要参加(会船)比赛呢! [记者] 今天要参加会船比赛? [答] 今天参加会船比赛,明天还要想去决赛。 [记者] 现在我们的村民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开始了祭孤坟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后面已经是非常热闹了。 [解说] 根据中国的传统,清明节那天,家家都给死去的上人烧纸钱,而那些孤坟野鬼没人烧纸钱,为了保平安,人们拎着米饭,点燃纸钱,从这个坟头,奔到那个坟头,让他们在鬼节也能吃上一顿饱饭。在篙子船、划子船的比赛之前,这样一个仪式,不仅沿承了过去祭祀的风俗,而且也表现了当地百姓的美德。 [记者] 一大早的祭扫活动结束之后,一条条的篙船又赶往了会船比赛现场。 [同期声] 会船祭祀回来的场面 [解说] 清明时节,桃树摇红,菜花吐金。这样一个传统的祭祀活动结束过后,一条条篙子船、划子船已经慢慢驶向了会船比赛现场。会船上的水手们开始激动了,他们似乎已经对这次比赛满怀信心。 [解说] 清明第二天的上午,溱湖面上竹篙如林,浪花飞溅,百舸争流。随着一声炮响, 2005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正式拉开序幕,500多条装饰一新的贡船、龙船、篙船、划船先后从四乡八舍汇集而来整齐地驶入湖心。 [记者] 观众朋友,万众瞩目的2005年中国溱潼会船节今天正式开幕了,现在在我身后美丽的溱湖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沸腾的海洋,成百上千条会船聚集在这里,锣鼓声喧天,非常的壮观。 [解说] 各条会船都有不同的意义,有表现历史沿革的、有表现经济腾飞的、有表现古镇风情的、有渲染水师开战的……数百船只,上万船民来此聚会,一时间,溱湖水面成了一部浓缩政治、经济、文化的美丽画卷。 [同期声] 会船节船队的场面 [记者] 现在入场的是各个乡镇的贡船队,各种各样的贡船打扮得非常漂亮,并且富有民俗特色。 [解说] 贡船上,彩旗舞动,彩灯闪烁,浓妆艳抹的群众演员载歌载舞,几乎每一条贡船都分上下两层,民乐队、舞龙队、秧歌队各显身手,表演着各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民俗文艺节目。一时间,乡音俚语伴着笙箫管笛的乐声,在水面回荡。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白娘子、孙悟空、亭台楼阁各种造型,桥头镇的贡船领着船队列队驶来,只见船上“战将”如云,竹篙似矛,一派古代水师征战的场面,再现了当年刘状元抗击倭寇的情景。 与贡船的气派相比,各船队各异其趣的选手服装也是会船节上一大看点。百舸争流,但你几乎看不到两条船上选手的装束是一致的。放眼看去,湖面上犹如一幅古今各色人物的浮世绘。有身着绣龙锦衣长袍的“清朝官兵”、头挂红花、粉衣绿裤一身喜气的“媒婆”、英姿飒爽的“新四军”,还有头裹白巾的“陕北农民”、白帽围裙的“纺织女工”……当地百姓就这样自由地驰骋着自己的想像力,在湖面上操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装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