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海春轩塔 |
[游记]海春轩塔 |
2007-12-27 citsnj.com |
海春轩塔 海春轩塔,座落在东台市西溪泰山护国禅寺之西海沟河畔。 此塔全部砖瓦结构,七级八面,高约21米,底层直径7.2米,每层每面有神龛供奉佛像。中空无梯,无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塔的宝顶原是铜葫芦,用"风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 据清嘉庆纂修的《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侧,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海和导航,故又称"镇海塔"。 海春轩塔初名为"孝母塔"。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住过西溪。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渔民出海捕捞,每遇浓雾或风浪,便有海难发生。此时,海滩上老弱妇孺,哭声一片,十分凄惨。尉迟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每见此景,总是泪流满面,但又无力相助,只好嘱咐尉迟敬德:"今后如有出头之日,定要在这里建座塔,塔上点起大灯,让渔民出海能辨个方向,少出人命事故,这是你的为人之道啊!"尉迟跪拜答道:"孩儿谨遵母命,铭刻在心。" 后来,尉迟敬德果然出人头地,辅佐李世民开国平天下,发迹后的尉迟敬德,没有忘记幼年的遭遇,牢记母亲的嘱托。他奏请唐太宗李世民,在西溪建塔,太宗准奏。所以西溪百姓称此塔为"孝母塔"、一称"尉迟塔"。 "孝母塔"高耸于黄海之滨,铜质塔顶,闪闪发光,人海船舶,遥见此塔,老大立即通知全船人员做好入海准备,船过此塔,大家都要协同一致,通过危险的"海道口",过了海道口,才可以松口气。传说此塔的塔顶是用一种能驱风的宝铜所铸,有了它,台风也越境而过,故又称为"定海塔"。此塔的建成,给沿海渔民带来莫大的福音。西溪也因海产丰盛而日趋繁荣,每年春季鱼讯,海鲜大量上市,南北客商云集西溪,热闹非凡。 唐大历年间,淮南盐运使李承奉命开挖盐河,修筑常丰堰,游览此塔时,得知该塔名称不一,又见春季的海鲜市场繁荣,众多的轩式长廊为鱼货交易场所,故为该塔取名为"海春轩塔"。并吟诗一首: 东设点将台,西有溪通淮,淹轩春潮旺,皆由此塔来。 清代诗人吴嘉纪《西溪送客》诗中云:"溪光浮佛舍,塔影压渔船",这里所写的塔,即是海春轩塔。由于岁月流逝,年久失修,塔顶和塔身坍塌严重。新中国建立后,此塔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55年、1962年和1982年三次拨款维修,得到很好的保护。
|
转自:http://www.citsnj.com/forum/showtopic-7212.aspx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