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去千灯古镇看千盏古灯 |
[游记]去千灯古镇看千盏古灯 |
2008-05-22 sina.com.cn |
千灯,一个坐落在苏州昆山的千年古镇,随着2006年五一节中国首家以灯为主题的古灯博物馆“千灯馆”的建成与开放,真的就亮起了千盏华灯,一千余盏古灯,述说了古今中外灯的历史故事,也照亮了千年古镇独特的文化底蕴。 走进千灯,江南水乡的味道扑面而来:古宅依河而筑、临水而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明末清初爱国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发源地、至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少卿山……众多历史文化遗存给这个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镇注入了更加古老的神韵,千灯沉寂了几十年,2005年9经修复开放就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一连评上多个国家级称号:中宣部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环保局的“全国优美乡镇”、央视的“中国魅力史镇”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千灯馆设在古镇南市街的李宅。年老的千灯人都知道,那儿曾经开了好久的书场。原来的大厅上悬挂着一块“祖庆堂”匾额,堂名取自清代由进士登仕的李祖庆,他到千灯并建造此宅。据陪同游览的小史介绍,为建千灯馆,千灯政府筹巨资,进行修复,并保持了原貌,雅名为千灯草堂。 千灯馆内所展出的一千余盏古代灯具,集中反映了不同年代、不同质地、不同造型,这些灯具之所以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前来观看。就在于它跟老百姓的生活贴得很近,尽管很土,但很实在;在于它的古老,迎合了当代人的怀旧心态;也在于它的形态各异,十分逼真实用。从人类开始用灯至今的几千年来,它的发光原理没有什么变化,但每个时代的灯具却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制作灯的原料和造型上。制作原料有石头、木头、竹头、青铜、铸铁、玻璃、陶、瓷、锡、银等十多个品种;造型方面有豆、盏、壶、盆、风灯、马灯、人俑灯、动物灯、烛台等几十个形态;从安置方面又可分为台灯、壁灯、挂灯、吊灯、床头灯、勾栏灯、提灯、行灯等等。每一盏油灯都闪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每一件灯具的背后都隐含有一段或短暂或长久的历史,每一盏灯都有一则撩人的动人故事。在这些不会说话的灯具前,我感到好奇又陌生,感慨又赞叹。因为灯具实在太多了,我看得眼花缭乱,看了前面,忘了后面。再则时间有限,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了一下,但我还是觉得特奇不容错过,还是有几盏灯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有几只汉代的小陶灯,像一只只既矮又小的蘑菇,设计得十分简便。这些古老的灯具多数是出土的墓中的陪葬品,是馆中可是最年长的灯具了。 有盏汉灯的造型是一个尺把长的小人跪着,双手扶着一盏灯,这灯名叫“胡人灯”。相传当时汉人与胡人作战时,汉人抓获了俘虏,但一时想不出用什么方法来惩罚他们,于是就叫被俘的胡人跪着,双手扶持一盏灯。这盏灯,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有盏金代的勾栏灯,像一把大茶壶,一般挂在古代娱乐场所门口。最大的可放2.5公斤煤油,可算油灯中的“大哥大”。明代有盏省油灯,像一只菜坛子,中间是空的,旁边有一个小孔,把冷水灌进去,能使烧着的油灯降温,防止灯油过快挥发。清代有盏荷花壶灯,外形美观,做工精细,惹人喜爱。民国时期有盏“倒点灯”是时代的产物,衬映着当时的历史痕迹和社会民俗。另外,馆中还有不少国外的油灯,透着时尚,在当时确实让洋人们威风了一阵子,都令人大开眼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4f88f01000cio.html3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