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国昆曲博物馆 |
[游记]中国昆曲博物馆 |
2008-05-22 sina.com.cn |
苏州全晋会馆(上) 来到苏州古城,漫步城东,沿着水波粼粼的平江河,拐过石板小桥,跨入幽静的中张家巷,便可望见一处令人瞩目的古建筑。这一古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五年,由山西寓苏汇票、办货、印账三帮商人集资构筑,称全晋会馆。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是离开故土寄寓异乡的经商者们所建立的一种同乡性的行会组织。明清时期,在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的通都大邑,商业会馆、公所等行帮组织极为普遍,经商者为的是保护自身利益,共同协商,合力对外。当然,这些行帮组织都被豪商富贾所操纵,一般中小商人只能唯命是从。据记载,苏州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二百六十多处会馆公所,但留存至今较为宏大且具代表性的完整的当属全晋会馆。据说民国时全晋会馆的名誉理事长就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 会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以中路为轴,分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建筑是会馆的主体,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有门厅、吹鼓楼、戏台与大殿,是当年晋商们举行庆典和娱乐活动的场所。西路建筑庄重朴实,筑有二厅一庵。楠木厅和鸳鸯厅为晋商们交流商情、相互借贷、调剂资金的洽谈场所;万寿庵为停放已故在苏晋商灵柩之处,每年由山西派专船将灵柩迁回故土。东路有房屋数十间,供短期来苏联系事务的晋商寄宿存货,以及在苏破产失业的晋商借住。然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会馆历经沧桑,先后有绸厂、染坊、化工塑料厂、眼镜厂、光学仪器厂、照相机厂在馆内开工;有职工大学在此办学,有三十多户居民居住在内。古建筑年久失修,白蚁蛀蚀,梁倾壁残;特别是大殿于1976年1月被工厂不慎失火烧毁,戏台也险象环生,濒临倒塌。1982年市政府决定拨款全面整修,市文化局、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全晋会馆修建办公室,组织人员进入会馆调查古建筑因残破而存在的文物和人身安全隐患,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及会馆修复的意义。同时,聘请市建筑设计院专家绘制了《全晋会馆总平面图》及《全晋会馆鸟瞰示意图》;在当地居委会的协助下,召开60岁以上老年居民座谈会,从中获悉会馆的历史变迁及建筑原貌;查寻散落在会馆内各处的原有建筑构件,为会馆的复原提供素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迁出了占用中、西路的单位、学校及21户居民。(东路至今仍有10多户居民待迁)1983年至1985年整修工程共耗资120万元,会馆面貌焕然一新,复原了当年山西富丽堂皇与苏州精雕细镂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会馆旧观。1986年10月,在会馆内诞生了苏州戏曲博物馆。从此,精美的古建筑与悠扬的丝竹、委婉的曲声相伴,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艺术家及众多知音慕名而至,络绎不绝。昔日的商人聚会场所如今成了戏曲艺术殿堂,这是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 门厅雕镂千姿百态 修复后的歇山顶会馆门厅宏伟轩敞,光彩夺目。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砖木雕饰建筑。门厅前半部的轩廊桁椽呈花瓣状,名为“海棠轩”;后半部的轩廊桁椽呈弓弧形,名为“鹤胫轩”。两轩廊顶端的八朵彩色斗拱,雕饰“凤穿牡丹”,气势不凡,显示出华丽与富贵。斗拱是我国木结构建筑所特有的,它不仅有结构上的承重功能,还起点缀装饰作用。古代以斗拱层次的多少来显示建筑物的重要程度,作为制定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明代曾规定“庶民所居房舍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一品至五品官斗拱准用青碧绘饰。”清代对此也有明文规定。凭此门厅斗拱,可见当年全晋会馆旅苏晋商的实力与地位。“海棠轩”廊枋之上饰以双排金黄木雕蝙蝠,枋下饰以朱红金钱纹垫拱板,连接三幅宫式万字纹挂落,中央镶嵌三盆“万年青”,是寓意“福”“禄”“寿”的群雕。门厅外东西两侧是砖细贴面蝴蝶墙,与南面的铁栅栏合围成宽2.5米的“八”字形院落。东墙瓦脊上塑有取材于花鼓戏的“刘海戏金蟾”,民间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谚。西墙瓦脊上塑有“和合二仙”,在此取“和气生财”之意。墙檐抛枋上的四幅戏文砖雕颇耐观赏;在《白娘娘昆仑盗仙草》、《崔莺莺月下焚夜香》两折戏中蕴含一个“情”字,在《唐玄奘西天取佛经》、《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两折戏中渗透一个“义”字。这“情”与“义”,也许正是会馆组织的宗旨吧。门厅屋脊居中的戏文泥塑是《刘备进川取成都》,寓意于其中的“和为贵”是经商者应有的道德。可见,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戏曲艺术,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社会性。门厅额枋上还饰有两排十八幅贴金戏文木雕。一排精雕着《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等九折“三国”文戏;一排细刻着《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护幼主》、《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云长古城会兄弟》等九折“三国”武戏。一幅幅场景镂雕得细腻逼真,刻画出人物的特定动作神态。门厅设置三座六扇黑漆大门通向馆内,平日只开中门。中门两边安置两块饰有狮子浮雕的圆形抱鼓石砷;两扇大门上绘有工笔重彩门神“尉迟恭与秦叔宝”,传说能去邪镇妖,保佑平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080a8010088zt.html7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